摘要: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我國各大城市都加強了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而在環境治理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助于解決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矛盾,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本文將簡單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并研究分析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的環境治理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6-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115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as major cities have strengthen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elp to re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explai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udy and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asur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在工業發展的同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研究分析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的環境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特征
1.1 先進性特征
在傳統的工業文明發展當中,人們為了謀求經濟發展,過度的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導致人們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處于極度不平等的地位,而生態文明建設是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放到了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1.2 可持續發展特征
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強調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工業生產系統進行了改良,可以降低工業生產的污染物排放,甚至可以做到零污染的排放,這樣不僅降低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能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3 持久性特點
現階段的工業發展,對資源的需求量較大,且沒有必要的環境保護措施,給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必須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度,培養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而這項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去摸索和研究。
1.4 差異性特點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區的地理條件、經濟條件、文化氛圍以及人口結構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即便是處于同一個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不同的發展期間,也會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生態文明建設出現差異。
2 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大氣污染
根據我國的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報告來看,當前我國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存在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城市都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空氣中硫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較多;另外一方面是城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多,因汽車尾氣排放量超標導致的空氣污染問題也日漸嚴重。
2.2 水污染問題
(1)工農業污染問題: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過度重視經濟指標,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出現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當中、農業生產濫用農藥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2)基礎建設不健全:該問題則主要體現為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城市污水處理技術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當前城市的污水處理需求,一般情況下,城市排水管網和收污管網應按照1:1的比例進行建設,但是很多大中型城市并未滿足這一要求。
2.3 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不足
對于工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很多城市都缺少專門的固體廢棄物處理部門,導致很多固體廢棄物都只是簡單的進行埋填處理,不僅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一旦處理不當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尤其是生活垃圾,現階段呈現出日漸增長的趨勢,很多城市在進行生活垃圾處理時,存在集中處理手段相對單一、相關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再加上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重。此外,雖然部分城市引入了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但是在發電過程中,對排出的煙氣處理不當,導致了二次污染的發生,給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4 公民素質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部分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低,仍存在隨手丟棄垃圾、不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利于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
3 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環境治理措施
3.1 推進法治建設
(1)完善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針對當前存在的空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問題,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階段性的控制污染措施,通過制定相關的污染總量控制具體規劃,同時加強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和執法力度,確保環境保護規劃按照計劃要求推進執行。(2)重視環境評估機制的監理,采取有效措施對既定的環境保護規劃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同時推進,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步發展。(3)落實環境監測部門職責,要落實到每一個部門和領導的具體職責和任務,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序開展。
3.2 鼓勵科技創新
(1)通過對環境現狀和大氣污染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可以制定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要求的具體排放清單,同時對水污染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建立環境污染管理系統。(2)加大科研投入,積極創新,重視煤矸石、鐵礦等綜合利用先進技術的研究力度,研究如何實現污染土壤修復,實現危險廢棄物的合理處理以及煤氣層的綜合開發利用;同時還要不斷挑戰資金獲取渠道,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解決當前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短缺的問題。
3.3 污染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
(1)針對燃煤污染問題:對城市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進行優化改造,通過天然氣、煤層氣等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能源結構的調整。通過限行、禁止柴油車在環境敏感區域行駛、淘汰黃標車、推進綠色出行等多方式,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問題;推進建筑行業實施綠色施工,對施工區域內的揚塵進行嚴格控制,采取標準化圍擋、物料覆蓋以及操作場地硬化等手段,解決城市建設揚塵大氣污染問題。(2)為了解決水污染問題,一方面對城市水源區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監理水質監測站等方式,為水環境的調查和治理提供科學的依據;另一方面要重點加強工業水污染的治理,對于排污高且沒有相應治理措施的企業進行關停處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3)建立生態保護區,對現有的生態環境加強保護,減少人為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提高周圍環境的質量,尤其是對城市區域內可能存在的廢棄煤礦以及采空區,進行土地復墾和生態環境恢復,提高區域內的生態環境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雖然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也給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不利于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必須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合理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矛盾,加強對城市大氣污染、水污染及生活污染的處理力度,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文峰.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環境保護的有效對策[J].科技展望,2016,26(30):30-32.
[2]葉珊.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的環境治理[J].城市地理,2017(14):25-27.
[3]胡曉明.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我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研究[J].生態經濟(中文版),2017,33(2):180-183.
[4]吳亞娜.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治理對策[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7(07):56-57.
收稿日期:2019-01-21
作者簡介:顏德宏(1983-),男,漢族,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污染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