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鵬
摘 要:法治取代人治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必然之路,全面依法治國則是最終目標,這條路注定坎坷艱辛,但若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則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上這條路。十九大以來,我國法治建設走上新的高度,在無數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全面依法治國的終極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而黨校是培養黨員的重要場所,更應當重視法治教育,提高黨員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本文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的黨校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創新。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視域;黨校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創新
引言:全面依法治國的貫徹落實需要每一位黨員干部團結起來,而黨員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法治素養,嚴格按照法律規章辦事,為他人做出表率。黨校是中國共產黨培訓和教育黨員的場所,肩負著為我黨輸送新鮮血液的重任,因此黨校中的法治教育水平將直接影響下一代黨員的法制觀念,必須引起重視。在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黨校領導干部應當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創新法治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
一、黨校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能否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取決于我國公民法治素養的高低和是否具備遵紀守法精神,而黨員應當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我黨已經將依法辦事能力作為考核黨員干部的一項基本內容,并且提出了黨校應當提升法治教育水平,這充分體現了我黨對于黨員法治精神的重視。十九大以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步伐逐漸加快,反腐反貪行動轟轟烈烈,黨中央對于黨員的依法行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緊跟黨的腳步,完成黨指派的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添磚加瓦,黨校領導干部應當審視當下黨校的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時代特色進行教育創新,革故鼎新,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黨員干部。
二、目前我國黨校法治教育的狀況與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的專業性教材
目前黨校的法治教育課程沒有統一的專業教材,課程內容和教材版本往往都是由老師或學校自行決定,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設置考試時也不盡規范,很多教師直接使用大學法律專業的課本,但黨校和大學法律專業的法治教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另外黨校也無法像大學一樣提供數量龐大的參考資料與書籍,因此學生缺乏專業性較強的指導書籍,無法學到健全的法治知識,也無法進行深入探究,難以達到我黨要求的水平。
2.缺少實踐
黨校不同于大學的法律專業,它對于黨員的實踐能力并沒有過多要求,很少組織黨員進行實踐活動,這就導致年輕黨員只能從課堂和書本上學習法律知識,卻沒有經歷現實問題。然而,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遠遠不是課本上的幾個案例可以涵蓋的,哪怕只有微小的區別,也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致用,但黨員在黨校中缺乏實踐機會,當然也無法從根本上提升依法辦事能力,達到我當的要求。
另外,有些黨校在進行法治教育時,鮮少為學員選擇恰當的實例來進行講解,或是對涉法案例淺嘗輒止,沒有為學員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法律問題,也沒有讓他們進行討論,思考解決方案,只是簡單地教給他們單一案例的處理方法,過于注重理論的灌輸。現實生活中不會有與課堂上完全重合的案例,學生只是學到了某一個事件的處理方法,卻無法提升能力,培養法治觀念。
3.課堂內容單一枯燥,不進行改變
我國的法律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而非一成不變。有些法律條文僅僅改變一個字其含義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法治教學應當是與時俱進,結合現狀進行不斷的提升與調整,緊跟黨的步伐。但有些黨校的老師卻長期設置單一的課堂內容,不做出改變,所講內容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員的興趣,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無法達到教育目標。
此外,教學應當因人而異,黨員在結束黨校的學習后,要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用到的法律知識不盡相同,目前很多黨校的教師沒有根據學員的特點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
4.課堂形式單一
很多黨校的法治教育課堂就如同高中課堂,以灌輸知識為主,教師大多采用陳述式教學,且課堂枯燥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法治學習中去。
5.缺乏專業教師
黨校的法治教育不同于大學法律專業課程,但很少有教師專門從事黨校法制教育工作,黨校不得不聘請普通的法律課程講師或者律師,這遠遠不能滿足黨校法治教育的需求,另外黨校教師也很少組織進行集體培訓和進修,導致他們的教學方法不夠先進科學。
三、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黨校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創新措施
1、選擇合適的教材
教材對于一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選擇符合課程特色和學生水平的教材十分重要。在選擇教材時,要注意:教材要具有專業性,必須選擇權威學者編撰的書籍,具備較強的專業性,能為學生學習提供切實的指導和幫助,堅決不能出現紕漏,誤人子弟。黨校可以聯合編著統一教材,也可共同商定選擇適用的教材。
2、組織實踐活動
黨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案例分析討論活動,讓他們加深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加深腦海中對知識點的印象,也可組織學生在法庭等場所進行旁聽,感受法治氛圍,或是讓學生采訪各個單位中法治部門人員,了解他們依法辦事的過程和遇到實際問題時的解決措施,積累辦事經驗。
3、與時俱進,調整課堂內容
黨校應當重視法治教育課程的設置,要求教師根據最新的法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并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與選擇的未來發展方向,讓學生能夠著重學習某一方面的法律,精通自己日后所需的法律條文。
4、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想要培養黨員的法治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情境教學,讓他們有參與感,便能從更深的層面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例如在課堂上開展模擬法庭,進行角色扮演。教師應選取當下大熱的案件,讓學生各自選取角色,模擬真實法庭的場景,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一案件,加深他們對律法不可違、依法治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另外,黨校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工作當中,提高課堂的多樣性與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5、提升教師素養,進行教育資源共享
解決黨校的法治教育教師匱乏問題非一時之功,一方面學校應當物色專業人才,并組織在職教師進行進修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教育資源共享,例如開設云課堂,錄制精品課程視頻并進行分享。
結束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新形勢下的黨校應當革故鼎新,與時俱進,審視現有的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提升法治教育水平,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彭麗明.習近平法治思想視域下黨員領導干部法治能力的提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2):33-35.
[2]鄭通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研究述評[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11):38-46+107.
[3]袁芳.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的黨校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創新[J].克拉瑪依學刊,2017,7(03):41-44.
[4]劉赫男.依法治國視域下培養和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芻議[J].行政與法,2016(11):34-39.
[5]徐信貴,楊杰,李愛紅,鄒紅,童彬,譚光定.全面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J].探索,2015(01):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