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煤炭生產及消費大國。據預測,2020年國內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比重在62%以內,將繼續占據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通過實際觀察可以發現,我國煤礦開采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很多煤礦企業缺乏對技術的有效管理。良好的技術管理,可以更好地發揮各類技術及設備的功能,最大程度減小煤炭開采成本,提升開采企業利潤。從長遠來看,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繼續高速健康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即以煤礦機電技術為切入點,淺談其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優化策略
如果在整體上對煤礦生產進行審視,可以發現機電技術的應用幾乎無處不在,每個環節的順利運行及各環節之間的高效銜接實際上都要依靠機電技術作為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煤礦開采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機械化、自動化手段在礦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但能否充分挖掘出技術的潛力,則取決于是否有高水平的技術管理。換句話說,只有保證技術設備能夠安全高效地運行,技術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切實提升煤礦生產效率。因此,有必要對以往的機電技術管理工作進行審視,并進行相應的改進。
一、煤礦機電技術管理概述
上文已經提到,機電技術幾乎貫穿了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是采礦作業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煤礦機電技術不僅會影響煤礦開采的效率與質量,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否有足夠的保障。現在各類煤礦開采設備越來越多,不論功能還是操作規程等各不相同,因此必須對煤礦機電技術進行有效的統籌管理,才能控制好這些設備,充分發揮技術的威力。煤礦機電技術涉及范圍廣,發展速度快,不僅需要管理人員做好當下的工作,還要為今后的變化做好準備,儲備足夠的管理知識與手段。
二、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煤炭生產量及消費量巨大,長時間處在高速增長階段。這種增長一方面保障了我國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也使得某些問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不斷積累,最終為煤炭生產帶來重重隱患。具體到機電技術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1、煤礦機電技術整體上仍較為落后
從覆蓋面上看,機電技術及其設備已經在我國煤炭開采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但其技術水平仍然較為落后。造成這種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點。首先,機電技術設備需要專業管理人員進行操作與維護,但部分煤礦企業出于節約人員成本等因素,導致機電設備管維人員配置不到位,相應工作無人負責,技術管理水平自然難以提升;其次,有些煤礦企業沒有真正意識到機電技術及其設備的重要性,雖然在工作流程中設計了機電技術,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沒有給機電技術發揮的空間,既沒有對機電技術和設備進行有效的監控與管理,又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與裝置,機電技術成了停留在紙面上的空談,長期處在設計時的低水平。
2、機電設備老化嚴重,隱患眾多
巨量的能源消費與生產給煤礦開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部分煤礦生產企業并沒有把這些利益用在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上,反而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利益,讓機電設備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沒有給技術設備管維留出足夠的時間。應該進行檢查、維修、保養時,這些設備卻仍然“奮斗”在生產一線上,“機電技術管理”這一能夠有效維持生產效率和提供基本安全保障的工作無從談起。雖然設備本身可能配置了基本的防爆或超負荷斷電裝置,但這些裝置與機電設備一樣長期運行,缺乏維修保養,功能顯著降低。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難以收拾的局面,輕則影響正常生產秩序,重則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3、機電技術管維人員素質較低,難以滿足工作需求
這一問題與以上兩個問題之間相互交叉,在某些煤礦企業成為一團亂麻。從根源上看,部分煤礦企業對機電技術及設備的重視程度不足,認識上存在偏差,必然會造成技術水平上不去、技術設備缺乏管理維護、缺少足夠的素質較高的專業管維人員。而機電技術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會導致他們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對新技術和新型管理模式的學習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已有的機電技術設備只能繼續“帶病”運行,管理維護和更新升級都沒有了可能;短期內機電技術設備所謂“正常”的發揮作用,又會給企業造成錯覺,認為機電技術管維不過如此,更加不注意專業人員的素質,形成惡性循環。
三、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工作的改進策略
既然找到了癥結,就需要對癥下藥,對煤礦機電技術管理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進。在機電技術管理改進取得成效后,煤礦生產效率與安全水平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在事實面前,部分煤礦生產企業才能扭轉以往的錯誤觀念,從此讓煤礦生產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1、提升機電技術管理人員素質
提升機電技術管理人員素質可以從兩個方向入手。其一,是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努力提升其文化水平,使其具備必要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有效接受機電技術管理領域的新技術、新思想。對于表現優異的人員,要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激勵其不斷進步。另一方面,要大力聘請經驗豐富的人員充實煤礦機電技術管理隊伍,賦予這些人員更多的管理權力,發揮其帶頭作用,通過他們對以往的機電技術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與指導,形成“鯰魚效應”,激發機電技術管理隊伍的活力。
2、落實機電設備管理維護制度
在機電技術管理人員到位的同時,機電設備管理維護制度的落實就應該提上日程了。一般來說,每隔半個月到一個月,應由專業管維人員對機電技術設備進行調試,全面檢查其生產和安全性能。一旦發現問題,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尤其是對于安全性上存在隱患的,要合理選擇其啟動器內部保護裝置,并根據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科學設置限定值。總的原則是,煤礦生產應為機電技術設備正常的管理維護讓路,安全大于天,為了提升效益而忽視安全問題是萬萬要不得的。
3、關注技術發展,強化學習實踐
機電技術的管理當然不能停留在對已有技術設備的修修補補上,相應管理人員還應隨時關注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時進行更新迭代,讓工作更加全面、有效。例如,信息化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就為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帶來了新的可能。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協助,相應管理人員可以將機電技術信息層、設備層和監控層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機電技術管理為核心,實現整個煤礦的管控一體化。這樣不僅能夠為煤礦作業人員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保障,還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現代化水平,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煤礦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正在越來越高,煤礦機電技術的管理工作也變得日益重要。各煤礦生產企業應該用更加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機電技術管理工作,從企業的長期發展出發,增加機電技術管理投入,積極擁抱新變化、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式。希望各企業能夠認真審視當前機電技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自身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機電技術管理工作,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能源保障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建來.煤礦機電技術管理的實踐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8(12):205-206+209+212.
[2]陳敏.煤礦現代化機電技術管理創新[J].山東工業技術,2019(02):86-87.
[3]王超.煤礦機電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發展探析[J].機械管理開發,2018,33(09):275-276.
作者簡介:
郭萍(1980年11月5日),女,漢族,山東即墨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機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