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浩
摘 要:“互聯網金融”的新金融模式打破了傳統商業銀行和非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對金融業的壟斷,金融業正從原來的混業經營模式向跨界經營模式轉變。面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應該做出相應的對策。本文從界定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入手。然后討論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影響 ;對策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年,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額寶”與“T + 0”操作模式成為當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百度、騰訊、京東,新浪,網易,蘇寧和互聯網巨頭和電子商業巨頭參與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否會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產生影響?傳統商業銀行應該做些什么?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一.概念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在學術界沒有統一的定義。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是指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活動。狹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是指金融互聯網,是指各類網絡技術企業利用自身的網絡優勢在互聯網上進行的金融活動,而金融互聯網則是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在線經營活動。本文旨在研究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因此,傳統的商業銀行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區別對待。因此,本文采用狹義的互聯網金融概念。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支付中介地位的影響
商業銀行作為重要的支付中介,主要依靠債權債務的清算人空間和時間不匹配,但從2011年5月開始到2013年10月,已有超過250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業務涉及貨幣兌換,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以及商業銀行卡的受理等多種類型單一。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商業銀行對線下支付的壟斷。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經成為電子商務領域使用最廣泛的支付模式。例如,“充值”業務通過支付平臺將該賬戶資金轉入收款人賬戶,完成支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被削弱甚至取消。第三方支付涉及的客戶越來越多,交易量也越來越大。根據智庫易觀國際的數據,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額達到2.16萬億元,同比增長99%。削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功能同時,互聯網金融公司和大量的新技術,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產品,該產品無需登錄商業銀行可以完成在線支付,這是商業銀行的一大擔憂。
(二)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打破商業銀行的壟斷資本支付模式。在傳統金融業中,任何需要結算和支付的業務都必須通過商業銀行的中介媒介來實現。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發行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范圍擴大,一直延伸到商業銀行應對目前的業務。二是商業銀行信貸供給格局的轉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信貸平臺提供的貸款模式不同于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資金供求方依靠平臺尋找彼此匹配的資金期限、金額和利率,從而完成資金的貸款。不僅程序簡單,操作簡單,更適合個性化需求,能很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三是商業銀行客戶基礎動搖。大量客戶在辦理金融業務時,借助互聯網擺脫了商業銀行的中介。客戶信息由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儲。當時,任何一家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都不像互聯網金融那樣廣泛。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理念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加快金融創新,積極開發在線業務新品種
由于網絡商業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巨大差異,各國現行的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法規和行業標準明顯不適合網絡商業銀行的發展。網上商業銀行交易規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體系和相關標準。因此,人民銀行應盡快建立網絡商業銀行監管體系,使其市場準入和業務監管得以發現和規范。因為如果沒有很強的法律保證,當網絡商業銀行經濟糾紛,在許多經濟責任難以劃分,同時,在我國,數字簽名、電子證書不具有法律效力,這使得網上支付網絡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人民銀行應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網絡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管理法和監管規則。明確網上交易的有效性,明確商業銀行、客戶和商戶的相關責任,并依法予以認定,將有利于我國網上商業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建立認證中心
在商業銀行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原則中,安全性是基礎。只有保持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才能實現盈利的目標,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重視電子商務技術帶來的風險管理。加強系統軟硬件建設。只有充分穩定的網絡服務器,才能滿足客戶對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從而吸引廣大客戶到網絡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加強對CA認證和數據傳輸加密的管理,以及業務權限和技術標準的限制,采用數據傳輸和加密的標準以及與其他網絡的認證和連接。加強內部管理,降低風險。一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規定工作人員的權限;其次,使用加密和分層密碼來限制權限;三是建立健全網絡商業銀行電子支付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培訓,加強宣傳,使客戶有安全防范意識。因此,我國應盡快建立國家認證中心體系,使網上交易具有統一的認證體系,以確保安全。
結論
互聯網的普及金融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投資方式,提供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提高金融業務的效率,促進金融市場的改革。同時,互聯網金融的普及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為了應對這種沖擊,商業銀行應該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在業務流程和產品設計上不斷創新。針對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的風險,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監管和風險控制措施。互聯網金融本身也應加強自律和創新,以實現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盛鑫、周健、莊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4.(2). .
[3]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