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慧
心梗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急性或者持續性缺血和缺氧所引發心肌壞死的一種病癥。出現這種情況時會伴隨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和進行性心電圖明顯的變化,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休克、心律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的情況,很容易危及到生命安全。
出現心肌梗死癥狀且經過治療病情逐步穩定的人群,在一定的誘導或觸發因素下還是會出現復發的可能,那么有心梗史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心梗的復發,保持身體的健康呢?這就要先對心梗的起病原因及病發前兆方面來全面的了解,對心梗有個全面的認識才能有針對性的預防心梗的復發,從而保障身體的健康,下面本文就從心梗的病因逐步來分析一下此種病癥的特點,從而對癥預防。
心梗患者患病的起因一般出現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一些因素的誘發導致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出現破裂,從而進一步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處積聚,從而形成血栓,也就是常說的血塊,所以由于阻塞了冠狀動脈的管腔,導致血流不暢,從而出現心肌缺血壞死的癥狀;并且,冠狀動脈痙攣或者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也可是出現心梗的誘發原因,導致心梗的誘因一般有以下幾種可能:
1、日常勞動中勞累過度
日常生活中進行過度的體力勞動,或者是連續的緊張勞累等情況,都會給心臟增加很大的負擔,從而導致心肌對氧含量的需求增加,但是又由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有狹窄或硬化的情況,血管不能充分擴張導致心肌缺血,同時劇烈的體力勞累也可引發斑塊破裂,從而使斑塊破裂致心肌梗死。
2、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或者激動
易出現心梗的人群若突然的出現緊張、激動、悲傷的情緒也容易引發心肌梗死。
3、暴飲暴食
有心梗史的人在使用大量高熱量的食物后,會使血脂濃度突然增高,使血脂稠度增加,從而導致血小板加重了聚集性。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短時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死。
4、天氣變化帶來的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容易出現心肌梗死的人要注意日常的防寒保暖,通常在寒冷的冬春季節也是心肌梗死發病率較高的時候。
5、便秘
便秘一般常見于老年人當中。由于便秘時有些老人會用力屏氣,從而導致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這種原因也不少見。
6、吸煙、大量飲酒
經常吸煙和大量的飲酒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以及心肌的耗氧量增加,長時間如此便容易出現心肌梗死。
心梗也會有一定的臨床表現,約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現明顯病癥的表現前1-2天或1-2周時都會有前驅癥狀,比較常見的心肌梗死臨床表現癥狀有:
1、突然出現持久的胸骨后或者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且劇烈
此時患者會出現煩躁不安、恐懼、易出汗或者會有一種瀕死的感覺。
2、少數患者出現心肌梗死沒有疼痛的感覺
此類患者出現心肌梗死沒有明顯的疼痛感,直接就表現在休克或出現急性心力衰竭等癥狀上。
3、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
和一般的疼痛位置不同,此時檢查時可能會認為是胃穿孔或者是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還有少部分患者疼痛處在頸部、下頜、咽部或者牙痛。
4、神志異常或有障礙
此種表現常出現在高齡患者的身上,出現心肌梗死后意識不清等。
5、全身癥狀不適
全身感覺不自在不舒服,有發熱的感覺。
6、胃腸道有異常的情況
比如日常患惡心,有想嘔吐的感覺等,有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7、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休克等表現
出現心肌梗死后的患者身體很多部位或身體數值都會出現不好的變化,這也是心肌梗死所帶來的不好影響。
因此,通過對心梗的病因及臨床表現來看,預防心梗的復發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及改變日常的行為習慣,患者在日常中飲食結構要合理,盡量的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同時煙酒類要戒掉,日常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不可過度運動,心態保持一個平穩,情緒變化要平緩。日常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他汀類調脂藥、β阻滯劑以及ACEI制劑,控制住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素,以免多病并發難以控制。
除了以上的日常注意事項外,要防止心梗的復發,保持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還應從以下一些方面來多加注意:
1、避免過度勞累或運動過度
尤其是有心梗史的人群,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避免搬運較重的物品,避免重度的運動。日常工作也要避免過度的勞累;
2、日常心情要放松,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
日常生活保持愉悅,遇事能控制住情緒,避免情緒的變化差異大;
3、日常沐浴要注意相關事項
不要在剛吃飽或者很餓的時候洗澡,因為剛吃飽或饑餓時洗澡會對體內的器官造成一定的負擔。洗澡時水溫保持大概和體溫的溫度持平為宜,洗澡時間不宜太長。
4、氣候變化時要注意防寒保暖
身體經受突然寒冷或者身體部分部位受寒后,其冠狀動脈可能會出現痙攣以致引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天氣突變時,要注意身體保暖;
5、要對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有一定的了解并給在出現癥狀時能盡可能的救助
綜上所述,只有對心肌梗死有個全面的了解,以及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日常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有心梗史的人才能更好的預防心梗的復發,保障身體的健康及生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