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9年下半程,如何保持韌性,進一步挖掘中國經濟潛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指出,下半年,政策應在提高居民收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穩定外部市場環境、堅持逆周期調節等方面發力。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企業減稅降費方面,他認為現在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但未來更應關注人工成本、環保成本、制度成本、物流成本四大成本。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看來,上半年中國減稅降費效果已經顯現。減稅降費效應初步顯現的重要體現之一在于投資增速的趨穩。減稅降費規模龐大,下一步要更關注財政可持續問題,關注基層財政問題,要針對財政困難地區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減稅降費落實、落地。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認為,一是房價還在漲。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銷售額同比增長5.6%。一降一增,說明上半年全國房價還在漲。二是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低于去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5786萬平方米,在調控穩定不放松情況下,預計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低于去年的17億平方米。三是投資高企緣于去年賣地多。上半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27.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增長了10.9%。政府賣不動地,開發商賣不動房,為何投資高企?這和去年賣地多有關系,大量購置土地在今年進入開發投資階段。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加力。當下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上還可以適當加碼,更多的結構性問題,更要靠財政政策發力調控。
下半年有必要進一步激勵和擴大有效投資,以機制創新為保障,使有效投資帶動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質量的提高,從而對沖下行壓力。如何加大有效投資的力度?有效投資在大方向上的選擇并不困難,關鍵是其實現一定要有好的機制配合,比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新興區域必須要做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中必須配套的停車場、停車位,鄉村振興等,這些都是應該馬上發力要做的事,但簡單沿用政府傳統投資模式,資金力所不及,項目成功率也很難提高。必須積極而規范地運用PPP的機制,既四兩撥千斤產生有限政府財力的乘數放大效應,又顯著提升建設的績效水平,除專門項目外,還可積極創新做連片綜合開發。
可以說,中國要做有效投資,空間相當大,有效投資的這個空間可觀、可貴、可用,可選項目俯拾皆是。在這方面我們已有機制創新的經驗,在進一步擴大投資方面應該做得更好。(綜合國是直通車、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