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是清代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釉上彩繪瓷器品種,它色彩華麗、構圖豐富、金碧輝煌。紋章瓷是廣彩中的精品,是由歐美國家的皇室、貴族、社團、城市、軍隊首領、商人、政界人士、知識分子、神職人員等等把象征或代表權利、地位、身份的紋章圖案,燒制于定做的瓷器上面,作為自己獨有的標志。本文將分析廣彩“紋章瓷”的生產工藝和紋章的寓意性,對紋章瓷蘊含的豐富文化進行研究。
關鍵詞:紋章瓷;紋章;寓意性
中圖分類號:J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09-02
一、前言
17、18世紀,中西方的貿易往來頻繁,瓷器是中國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之一。廣州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形成了一種特別的釉上彩瓷——紋章瓷。紋章瓷是中國古代“外銷瓷”的一種,確切來說屬于“來樣加工”的“訂燒瓷”,由來自景德鎮的白胎,運抵廣州后由工匠們按照歐洲訂購商提供的種類、造型、式樣、紋飾、工期等進行彩繪燒制,所以在紋章瓷上既有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特點,又能反映出當時西歐典雅的裝飾風格,在繪制技法上有獨特之處。
二、紋章瓷的生產工藝特點
紋章瓷的生產工藝非常復雜,采用描(描線)、織(織金)、填(填色、積填)、染、洗、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法在白瓷胎上繪制出優美的花紋圖案,然后放進窯中燒制完成。從陶瓷成品的角度看,廣彩“紋章瓷,,是景、廣兩地陶瓷文化融合的產物。盡管二者有較深的淵源,但是在技法和畫風上有著較大的區別。景德鎮是中國的制瓷業中心,特殊的地位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它吸納外來文化時比較謹慎和節制,講究與傳統的融合。而紋章瓷主要是海外貿易的催化下應運而生的產物,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情趣,紋章瓷的“歐化傾向也日趨明顯。
(一)從彩繪題材
廣彩”紋章瓷”有著明顯的中西融合特色。題材有的按來樣彩繪,有的為半中半洋的圖案,這些半中半洋的圖案中,有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人,如紋飾中經常出現的“滿大人”(即清裝人物),也有中國人想象中的西方人,當然還有大量中國傳統彩繪紋飾,如吉祥圖案、樓臺亭閣、戲劇人物等。
(二)在彩繪技法方面
紋章瓷為了適應歐美國家定制的需要,創造了許多獨特技法。彩繪人物時所采用的“長行人物(廣彩的獨特技法,融合西方繪畫的技巧)”“折色人物(先勾勒出輪廓,然后填充色彩)”和“飛白人物(只用人物和道具,沒有背景)”繪法,彩繪花繪時所采用的“撻花頭”繪法,都是在長期快速加工生產中逐漸形成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繪法的不斷程式化,形成了數量十分可觀的傳統花式,比如積金人物翎毛、散花雀、綠白菜、云龍、百蝶、八寶花等,這些花式曾是外銷市場的暢銷貨,甚至景德鎮也曾經仿制過這些暢銷的廣彩。
在彩繪工藝環節,紋章瓷有許多創新,如廣彩最具特色的織金工藝(早期行內人稱為積金),即在圖案空地處填上金彩,使作品呈現出金碧輝煌的特色。為加強圖案的立體感,廣彩會在彩繪的最后環節,增加“省面”工藝,即在填好色的瓷器上,在一些比較重要的部位,如草、蟲的骨,鳥的羽毛等處用金色或黑色進行勾勒。這些創新都是為了適應外銷市場的審美喜好而產生的。
(三)在彩繪顏料方面
紋章瓷的彩料用色大部分是廣州藝人根據需要自制或改配而成的,藝人們不斷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根據每個時代所能提供的原料、技術手段進行研制,為彩瓷顏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早期所使用的顏料,運用了明代三彩、五彩的傳統顏料和外國琺瑯彩料,并使用了采用“土片(淄博附近出產的礦石打碎加硝酸鉀制成的透明料)溶劑用以增加原料光度和厚度作為溶劑,將它們融匯貫通、土洋結合而創造出來的。后來,借助廣州優越的外貿條件,開始使用英、德、日等國進口的洋彩顏料,使彩繪能適應不同的要求,顏料的使用更為方便。新中國成立后,藝人根據當時所能擁有的條件,又對顏料進行了長期的研制,使顏料能適應不同的瓷胎,保持紋章瓷的傳統特點。
綜上所述,紋章瓷既融合了西洋油畫技法、西洋裝飾題材,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彩繪藝術,顏色明快豐富。不論是中國的花鳥魚蟲、人物山水,還是歐美的風景、人物,廣彩瓷都能根據不同的器型進行完美和諧的裝飾,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技法。
三、紋章的寓意性分析
紋章是發源于中世紀西歐、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世襲性彩色標志,專屬于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一套紋章的完全展示形式(achievement)包括紋章的主體“盾牌”,及其附屬圖案頭盔,羽飾、斗篷、銘言及扶盾者等,其多數裝飾在盤子中心,有的裝飾在盤子口沿上或杯、瓶的腹部。紋章是隨著紋章瓷的興起而逐漸被國人熟知,但是紋章瓷的沒落并沒有阻擋紋章發展的步伐,到現在紋章在全世界依然隨處可見,其超強的延續性和鮮活的生命力值得我們學習。
(一)紋章的寓意性
裝飾在紋章瓷中的紋章就像一部錄像機,每一個紋章講述著主人的一段歷史,通過紋章瓷我們可以重溫主人的傳奇故事、體現家族榮耀的加官晉爵,記載一段傳奇的人生。紋章體現了一種“歸屬感”。紋章的歸屬感,體現在它的“譜系學”中,現在有人根據擁有的紋章來證實自己身上流淌著高貴血液或者自認為是名門后裔,有認祖歸宗的作用。西方國家定制的廣彩大都是有名望的家族,很多家族會把這些瓷器代代相傳,這樣家族的紋章也能得到傳承。后輩們可以根據紋章學的規則,找到自己的家族。如今紋章除了具備歸屬作用外,還作為一種社會代碼,發揮著作用,代表著該團體或家族在社會中的地位。各種各樣的紋章被用來當作個人、軍隊、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識別標志。
(二)紋章寓意著文化的融合
紋章瓷作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紋章也是文化交融的產物。紋章從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民眾基礎、隨著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擴張,它被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被大量地運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紋章圖案與各地區文化的交融中,很容易吸納每個民族文化的精華元素,并巧妙地融入自身的造型中,既能形成令當地文化環境認同的新形式,又不丟失它自身的本質特點。在西方定制的紋章瓷中就有一個圓盤,上半部分的圖案是英國的泰晤士河和大本鐘,下半部分是珠江的景象。這說明西方的設計師在設計圖案時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三)紋章寓意著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西方貴族們在定制紋章瓷時采用的紋章,在今天仍然能夠找到它們的影子。如今紋章仍然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在現代社會中處處可以看到。例如:球隊標志、汽車標志、高校校徽、城徽等等,在這些領域紋章體現出延續性。保時捷的標志采用公司總部所在地一德國斯圖加特城市的市政紋章,而且其前身就是當地的符騰堡公爵的盾形紋章。如圖1所示。
從其標志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駿馬、鹿角(左上方和右下方)、麥穗(右下方和左上方),一直延續使用。這說明當地民眾認同他們自身的文化符號,愿意一直將這些文化傳承下去。
四、結語
紋章瓷作為我國瓷器產業巔峰時刻的代表作之一,在今天應該被我們認識和研究。它在早期能夠獨步天下與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密不可分,對它生產工藝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國文化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紋章隨著紋章瓷的興起逐漸被我們熟悉,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在今天還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這值得我們研究。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元素十分豐富,可是能夠流傳至今的卻風毛麟角,因為什么?分析紋章寓意性,可以更深刻的認識紋章以及其背后蘊含的西方文化,為解答這一問題可以提出新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