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豐
摘要:自微信公眾平臺上線以來,高校微信公眾號如雨后春筍一般急速增長,覆蓋面已達到六千萬人之廣。文章以“小曉商”微信公眾號為例,針對當前現狀及問題,從運營角度來提出可持續的運營策略,以此來提升高校公眾號的影響力。
關鍵詞: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88-01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數高校微信公眾號主要對校內師生提供新聞推送、資訊查詢、娛樂消遣等服務,成為高校對外宣傳、維系情感的重要平臺。高校微信公眾號數量雖多但質量方面卻良莠不齊。
小曉商是于2016年3月3日建立的南昌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的微信公眾號,“小曉商”——,小”,有“見微知著”、“以小見大”之意;“曉”“乃“知曉”,有“睿智”“博學”之意;而“商”與學院“管智經世,厚德博學”的院訓精神相契合,表明這是一個立足于全院學生,有愛的、接地氣的集體和平臺。截至2019年2月18日,粉絲數達到2424人,成為學院信息傳達的一個窗口。粉絲構成基本為工商管理學院的在校學生及畢業生。經過不斷的補充和完善,目前,小曉商這一公眾號分為“曉·資訊”、“曉·青春”、“曉·文藝”三個版塊,涵蓋了與大學生日常息息相關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二、“小曉商”微信公眾號運營存在的問題
1.運營團隊流動性強。運營團隊中只有指導老師是固定成員,成員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每年進行換屆,學生成員處于流動狀態。對于運營團隊中的主力軍——學生來說,參加微信公眾號運營純屬自愿,并無任何實質性的考核、激勵或淘汰機制,部分同學熱情減退,便脫離團隊,穩定性較差。對招新壓力增大的同時,需要不斷對新成員進行培訓。其因個人的責任心、投入度不同,團隊的運營狀態也缺乏穩定,漸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2.缺乏原創,內容單一重疊。據統計,2018年“小曉商”微信公眾號發布天數153天,發布推文篇數為185篇,其中原創篇數為20片,原創率為10.8%。團隊成員利用課余閑暇時間對校園動態、時事熱點、網絡頭條進行整合進行推出,平臺成員對熱點敏銳性不高,當出現某一熱點文章,各個微信公眾號陸續轉載,導致用戶視覺疲勞。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多部門多頭運營多個微信公眾號,有以宣傳部為運營主體的,有以團委為運營主體的,還有圖書館、各院系等。如何獲得關注,在諸多公眾號中脫穎而出是運營團隊所要思考的。
三、“小曉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策略
1.加強傳幫帶,提高團隊成員運營技能。加強團隊成員責任意識,團隊換屆做好工作交接,使團隊能夠持續運轉。加強團隊新成員培訓,定期對寫作、編輯排版、Ps PR技術攝影及攝像技術展開培訓,從而提高團隊成員的效率,此外應密切聯系團隊,使成員問擁有歸屬感,定期召開總結大會,利用頭腦風暴使團隊擁有更多創新思路,來提高平臺的吸引力。學校公眾號運營團隊眾多,應廣泛交流,各取所長,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學習,形成良好的校園運營團隊
2.堅持原創,致力于內容多面開花。形成自己的特有風格。當公眾號在內容以原創制勝的基礎上,形式和風格也成為持續運營的一個重要因素。排版風格、語言風格形成自己的定位,體現出公眾號的獨特性都會讓用戶對公眾號產生感情并持續關注。關注特定節假日及時事熱點,賦予新的力量。熱點事件和詞語往往本身便具有著廣泛傳播性,借助熱點在學生中的流行性,結合學校的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創新推送,有利于校園自身文化、辦學理念等方面的滲透。
3.形成關聯,提高用戶參與感。根據特定時期策劃特定主題活動,使平臺與實時話題產生關聯。迎新季、畢業季、寒假、暑假等話題,這些往往與大量受眾的切身感受相關的時期,把握住這些特定時期并策劃主題活動,以此來提高用戶粘性,利于粉絲群體的擴大;平臺與家長產生關聯,微信公眾號的潛在用戶群體之一是學生的家長,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時代最為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之一,是學生家長了解高校狀況、了解孩子生活狀況的窗口,他們熱切想知道學校的就業率、分數線、考研率、食堂衛生、宿舍條件、等相關信息,專設家長互動模塊,這也便于學校、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系;平臺與校友產生關聯。母校情節對于每一個畢業生來說都是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懷,專設校友模塊,讓在校生汲取畢業生在社會歷練的經驗,形成榜樣的力量。例如,設立“校友對話”專欄,邀請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對求職、考研、創業、留學等問題進行答疑,讓用戶參與其中,加強獲得感,同時也可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近年來,校園微信公眾號作為校園媒體形式在高校出現井噴形式,但質量的下降、閱讀量的劇減成為校園微信公眾號的通病,想要跨出運營瓶頸期,首先要做的是立足高校自身的辦學理念、校園環境、文化氛圍、精神風貌、規章制度等方面,其次校園微信公眾號的自身定位要足夠明確。為了讓校園微信公眾號能夠做到脫穎而出同時具有一定影響力,需要運營者們運營者要多一份責任感,少一分任務感,從定位、風格、用戶群等方面進行考慮,一切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