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孜孜
摘要:隨著科技發展和工業水平的提升,以及對景觀元素的審美觀念的變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有更多的材料供設計者根據需求進行選擇。材料主要分為硬質材料與植物材料,根據硬質景觀的質地與風格,以及植物材料的外觀特性進行準確合理的搭配和運用,是景觀設計項目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景觀設計;設計風格;植物景觀;硬質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9)11-0026-02
一、概述
相較于硬質景觀材料以石材與木材為主的傳統古典園林,現代景觀中的元素,大到建筑橋梁,小到緣石包邊,所使用的的材料種類要遠遠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要豐富。工業革命以后,科學與技術上的進步和成就陸續為人類帶來了充足而種類繁多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廣泛運用的同時,也被運用到了風格迥異的現代景觀設計中。
在硬質景觀材料不斷發展、變遷的同時,由于對生態環境的思考與審美觀念的變化,設計師們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從偏愛傳統園林中慣常使用的開花植物、芳香植物與常綠植物,到對以往被視作雜草、而如今被視作良好綠化材料的觀賞草和宿根草本植物情有獨鐘,并由此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綠化景觀案例,如紐約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和芝加哥的盧里花園(Lurie Garden),皆為善于運用觀賞草與宿根草本植物進行造景的新長青運動(New Perennial Movement)帶來的新長青風格(New Perennial planting style)代表作品。
將這兩種材料組合到一起的手法,則是決定一個景觀項目能否達到最優視覺效果與使用感受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誠然,不少植物都可以與任何風格的硬質景觀相搭配,尤其是體量較小、花朵不明顯、顏色低調的小型植物,如各種觀葉地被、常綠灌木等,但仍然有相當多的植物因為本身的姿態顏色鮮艷奪目、獨樹一幟,或是因為其習性而被文化賦予了其的特殊含義,因而有其適合的特定風格和場所,例如梅花和蘋果屬的部分花灌木與中式園林渾然天成,而松柏目植物則適宜于陵園內大量種植。當下國內很多景觀項目盲目追求高檔的硬質材料,卻不重視選擇能夠與其相得益彰的植物材料,導致硬質材料與植物群落在風格氣質上并不匹配,造成了整體景觀的不協調性與割裂感,嚴重降低了觀賞性與美學價值。
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硬質材料和植物材料種類豐富,本文主要就其中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的四種硬質材料,即天然木材、石材、清水混凝土和金屬,與植物材料的外觀特性搭配進行討論總結,而用途較單一或不常見的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彩色塑膠、玻璃鋼等此次不予探究。植物材料的討論范圍限于中國省會城市中常見園林植物。
二、天然木材與植物材料
天然木材作為一種天然的、有生命的有機復合材料,在質地上與各種植物材料天生就具有良好的親和性。在人居環境之中,由于其優美的肌理、溫暖的色調與厚重的手感,常常為使用者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誠如建筑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所言,“木材是最有人情味的材料”。
現代景觀中使用的絕大多數木材,在歷經加工后仍得以保留下來的屬性中,對外觀有影響的主要為木材的色澤,這也是對木質構筑物所在景觀場地整體風格的塑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深色的木材渾厚、莊重,其所制成的景觀構筑物散發著古樸典雅的韻味,常常出現在現代中式或現代日式園林中。而淺色木材由于其清雅寡淡的色澤,相較于深色木材,視覺效果上更偏重輕巧、簡約,被推崇現代風格景觀的設計師所鐘愛。兩種類型的木材在感官上給人以截然相反的印象,由此,適宜與這兩者搭配的植物材料也就不盡相同了。
當主體硬質景觀的材料以深色木材為主時,以營造中式園林特有的詩情畫意、古典的意境美為目的,或是仿照日式園林盡顯空明幽靜的禪意,則需要考慮植物單體的造型。可配植個體姿態優美、自由舒展的典型高喬木如檜柏、日本黑松、油松、青桐、廣玉蘭、垂柳、國槐、榆樹等,小喬木與花灌木如木蘭、玉蘭、龍爪槐、碧桃、西府海棠、桂花、梅花、枇杷、蠟梅、雞爪槭、珍珠梅、結香、木槿、紫薇、迎春、瓊花、黃刺玫、紫葉李、八角金盤、映山紅、牡丹、南天竹、山茶、月季屬等,草本植物如芭蕉、朱槿、芍藥、菊科、竹亞科、蔥蘭、荷花、睡蓮等。
當主體硬質景觀的材料以淺色木材為主時,風格一般也偏向簡約現代。這類具有現代風格的景觀并不注重延續古典園林的精髓,也不追求“步移景易,曲徑通幽”的意境,而是更重視作為一個整體,構筑一處與人造的城市環境截然不同、又能與周圍平穩過渡的自然景色,亦或是在絕對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一個供人親近自然、卻又不會對自然產生過多干擾的人工環境,因此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除了用于局部點景,植物的個體之美并不會被特別強調,整體協調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這種整體協調體現在,植物材料不可過于凌亂,無論是植物群落,還是精確到大部分單株的植物個體上。因此,為了達到這種效果,除了對后期管養修剪要求較高之外,還對植物本身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要求。枝葉造型較規整的喬木,如小葉欖仁、銀杏、銀白楊、鵝掌楸、白皮松、木棉、楓屬、櫸屬、樺木屬對淺色木材質地的硬質景觀來說是理想的植物材料,這同樣適用于花色淡雅、綠葉明亮的小喬木與花灌木如李屬植物、蘋果樹植物、流蘇樹、木本繡球、棣棠、木蘭、金葉槐、金銀木、丁香屬、繡球屬等和耐修剪、色調清新淡雅的綠籬類如六月雪、米仔蘭、小葉梔子、灰莉、九里香、龜甲冬青、女貞屬的部分灌木、黃楊屬等同樣適宜,地被應以綠色觀葉植物為主,開花植物為輔,以大面積的色塊來強調植物群落的整體感,同時木材本身質地給人以細膩的印象,地被在選擇上也可以優先選擇纖細輕盈的豎線條細葉植物,如各種觀賞草類、鳶尾屬、菖蒲屬等。
三、石材與植物材料
石材雖然不像木材那樣是有生命的有機材料,但是它作為土壤的母質與一種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材料,與各種植物材料都能完美搭配。石材色澤肌理多樣,外形千姿百態,易于加工,可以營造出意境與質地截然不同的硬質景觀。縱觀古今世界各地,石材無疑是在景觀設計中用途最廣泛的材料,從步道如汀步、臺階等,到景觀小品如石燈籠、假山、旱溪,到大型景觀構筑物如拱橋、建筑等大大小小的景觀元素都與石材的運用息息相關。
在沒有混凝土的古典園林世界里,景石,如太湖石、雪浪石、靈璧石等,都是營造景觀小品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襯托歷代文人騷客所謳歌并被賦予了諸多文化內涵的松竹梅蘭菊之美的必需品。即便在風格流派繁多、充斥著各種新型材料的現代園林中,景石的意境依舊是彰顯東方園林詩情畫意的至寶,如在現代日式園林與現代中式園林中,假山、駁岸、臺階等,都離不開景石的裝點。
除了給其他景觀元素作為配景,石材也可獨立成為專類園——巖石園的觀賞主體,通過模擬高山峭壁、山谷溪流等自然地形,營造別致而野趣的景觀。因此,天然石材適宜與各種高山巖生植物組合,喜光地被的如馬齒莧屬、景天屬、烏頭屬、龍膽屬、銀蓮花屬、石竹屬、羊茅屬、毛莨屬等,或是耐陰的如絡石、蔓長春花、報春屬、堇菜屬、冷水花屬、天南星屬、苔蘚類、蕨類等,同時為了增加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可在不破壞巖石園景觀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一些灌木類的上層植物,如龍血樹、杜鵑花屬、絲蘭屬、虎尾蘭屬植物等。有一類花缽為在表面粗糙的天然青石或深色石材頂鑿出凹槽而成,這種花缽除了用于種植上述巖石園用植物之外,還可根據所處地段種植小巧靚麗的時令草花做點綴,如美女櫻、矮牽牛、堇菜屬、低矮菊科地被等。
除為了觀賞其粗獷之美而保留其天然肌理與造型之外,由于易于加工,石材還能作為形狀規整、質地精致的面層裝飾磚出現在硬質景觀當中。現代景觀中的石材面層裝飾磚使用最普遍的種類為花崗巖,經過人工處理后簡約大方,常被用于現代城市景觀中,如廣場、商業街、小區、河道、廠區等,其質地色澤雖與混凝土有一定差異,但無論從風格與上來看還是在實際景觀項目的設計施工之中,兩者在部分場合和部分構筑物的選材上,常常可以互換而不會影響整體風格的表現和功能,因此石磚與植物材料的搭配可直接參考普通混凝土。
四、清水混凝土與植物材料
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建筑材料,廣泛運用于包括現代景觀工程在內的工程。除了作為構建結構層的主要原料之外,混凝土還可以通過特殊的工藝處理方法成為一種良好、極具表現力的材料——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構筑物是一次澆鑄而成型的,只需在表面涂上一層保護層就可以保證相對簡單的后期維護和漫長的使用壽命,其淡雅的顏色、低調的光澤以及出色的美學表現,雖然樸實,卻絲毫不顯得廉價或粗糙,實屬“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適宜營造大氣、厚重、簡約的現代景觀與建筑,如丹麥哈維德夫海灘公園(Hvidovre Beach Park)和挪威索爾貝里觀景臺(Sohlbergplassen Viewpoint),都是清水混凝土在現代景觀中的杰出表現手法。
由于其結構特性,除了一般的坐凳、花池、擋墻等小型清水混凝土景觀小品,現代景觀中的清水混凝土構筑物也能達到較大的體積,體量感導致其看上去較沉重,再加上混凝土本身的氣質厚重古板,顏色偏灰暗,需要以植物材料來給整體景觀增加相對明亮鮮艷的色調與生機。因此在與之相搭配的植物材料挑選上,適宜優先選擇顏色靚麗明快,形態偏輕盈、纖細的植物。
與清水混凝土搭配的喬木理想品種為姿態優雅、色彩明亮的樹種,如銀杏、水杉、樸樹、水石榕、樺木屬、豐岑屬、櫸屬、樟屬、欖仁屬、楓屬等等;嫵媚動人的花朵也是為清水混凝土主體增添光彩的常用手法,如木蘭、二喬玉蘭、梓樹、楸樹、木棉、雞蛋花、羊蹄甲屬、風鈴木屬及蘋果屬和李屬的樹種,擁有繁華美麗的花朵,會與顏色偏暗偏冷的硬質景觀形成層次鮮明的對比;地被可以充分利用草本植物花色艷麗多彩,如柳穿魚、毛地黃、鼠尾草、千屈菜、落新婦屬、郁金香屬、翠雀屬、鳶尾屬、萱草屬、蜀葵屬等,花葉美人蕉、玉簪屬、山姜屬、花葉萬年青屬、朱蕉屬等這類葉片較大、顏色明亮鮮艷的地被也是用來提高整體景觀亮度的優良植物材料。
五、金屬與植物材料
金屬材料常常應用于都市商業街、城市后工業景觀和屋頂花園中,如法國羅莎·盧森堡花園(Rosa Luxemburg Garden)和荷蘭Strijp s飛利浦工廠基址改造項目;由于其結構特性與施工工藝,也大規模地以金屬格柵網、金屬護欄、金屬桁架的形式被各種森林步道景觀或景觀橋所應用,比較知名的案例為新加坡亞歷山大拱橋與森林步道(Alexandra Arch&ForestWalk)。金屬景觀構筑物的造型大多數富有細節,比如連接件細部構造與表面鏤空雕花裝飾,易于給人精致、簡約、現代、清爽的時尚感,且通透輕巧,不會對周遭景觀帶來過多的遮擋,可以較大限度地表現周圍植物之美。
然而不像混凝土尚可模擬花崗巖飾面的質感,金屬是一種人工痕跡十分濃重,現代感極強的硬質材料。盡管很多時候為了與城市環境達到協調,會刻意保留人工痕跡,然而現代景觀設計非常注重在城市中構筑自然的生態理念,這種理念也體現在對外觀的要求之上,所以當一處景觀中有大量金屬構筑物時,需要用一些特定的植物材料來消除硬質材料帶來的過剩的人工雕琢痕跡,以增加生態自然的感覺。
對于金屬材料而言,姿態舒展造型自然、卻不顯得雜亂無章的喬灌木都是良好的搭配植物材料。觀賞草也是能與金屬材料很好地搭配的植物材料,包括日本血草、玉帶草、畫眉草、發草、粉黛亂子草、拂子茅、柳枝稷屬、蘆葦屬、荻屬、針茅屬、狼尾草屬、芒屬、羊茅屬、蒲葦屬、菖蒲屬等。這些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但四季都能形成獨特的景觀,飄逸優雅、充滿自然野趣的姿態能夠幫助人工金屬景觀構筑物向著自然過渡,同時也因為本身比較纖細矮小,不至于過于削弱人工構筑物在景觀中的主導和視覺焦點,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補關系。比起傳統觀賞花卉,觀賞草對水分、土壤、養料的要求都不嚴格,生態適應性強、管護成本低廉的特性能迅速適應車流與人流喧囂的現代都市環境。除了觀賞草之外,山桃草、松果菊、荊芥、大戟、大花蔥、冰島罌粟、蓍屬、八寶屬等宿根草本植物和金雞菊、波斯菊、鼠尾草也適宜與觀賞草形成草甸風格的花境或植物群落,成為金屬硬質景觀的良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