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霞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審美情趣、哲學思想和民俗心理的具體體現。本文通過對民俗文化圖形特點及色彩地域性特征的分析,提出在包裝設計中可以采用抽象化的形式繼承民俗文化。闡述了抽象造型手法是現代設計的典型特征,在傳統民俗文化中也是常用手法之一,重點探討了在產品包裝設計中采用現代抽象手法繼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以及途徑。
關鍵詞:民俗文化;抽象化表現;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TS206.2;TS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33-01
一、引言
著名的未來學學者美國人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一書中寫道:“新信息時代的技術并非是絕對的,它的成敗取決于高技術與高情感相平衡的后果。”他還指出,“民俗文化恰好與電腦社會相平衡”。這深刻揭示了高技術信息社會中民俗文化存在的重要價值。如何將現代思維方式與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傳統相結合,建立多元的文化格局,己成為設計界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問題。在產品包裝中,如何既能體現信息時代的現代感,又能在民族情感方面進行延續傳承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工業化大生產所形成的現代審美意識,表現為概括性的審美特征,注重以表現為主的抽象風格,設計以簡練的語言和抽象的幾何造型為主。在產品包裝中,把現代抽象審美意識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將民間的、陳舊的的文化形式,通過抽象、概括、提煉等藝術手段重新組合,再對其進行打散、解構、重構從而衍生出帶有一定民俗烙印的全新視覺形象,在現代感和民族情感方面達到一種平衡,以提升消費者的認同感,從而塑造具有時代意義的民俗文化個性的包裝。
二、民俗文化的抽象化表現
(一)凝練的民間圖形
民間的圖形、圖案紋樣大多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提取素材,進行藝術加工,構思和演繹,并體現出圖案化、規律化、抽象化的特點。民間圖形并非是純粹的視覺形式,它的形成是以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習俗為基礎的,是人們精神世界的表現,常采用借喻、諧音、暗示等手法,進行心理安慰,從而獲得情感上的愉悅,如文字圖形“萬”字圖、“壽”字圖;抽象圖形太極、祥云紋、雷紋以及具體形象的龍鳳、如意等圖形都體現了這一特征。民間圖形多以陰陽、內外、圓滿、以及圓形、方形、對稱、二方連續的圖案造型手法為基礎,圖形相對封閉,雖然也講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但卻是建立在具象基礎之上的,具有生動、感人的獨特魅力。
(二)地域性的民間色彩
中國民間色彩的象征程式化、寓意性和裝飾性是其典型特征,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傳統審美情趣,哲學思想和民俗心理。受中國農耕文化的影響,由于地域和氣候條件的作用,其色彩艷麗豐富、用色大膽、強烈而又協調,洋溢著本土的浪漫激情和充沛的生命活力。由于地緣地貌、生產生活因素的制約,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地域風貌。如黃土高坡廣闊、厚重的地域風格和滾滾黃河之水孕育了陜西民間色彩原始古樸、熱烈而純粹的特點;巍峨綿延的崇山峻嶺、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水草肥美的草原牧場使得綠色成為了維吾爾族民間運用最廣最常見的色系。色彩作為第一視覺要素,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是情感表達和氣氛渲染的重要元素。把民俗文化中具有地方代表性的色彩運用于包裝設計,更能夠激發人們潛藏的民族情緒,從而獲得認同感,促進產品的銷售。
三、抽象造型表現手法的魅力
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運動“風格派”就提出拒絕使用任何具象元素,主張用純粹抽象的幾何形來表現純粹的精神,從而獲得人類共通的純粹精神表現。抽象幾何元素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從具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大門。幾何形態所展現出來的時代美感,使它成為現代設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幾何造型特有的韻律感和簡潔大方的視覺形象,成為永不過時的時尚潮流。對抽象幾何造型的運用在中國幾千年的民俗文化中也是隨處可見,從半坡文化的彩陶,到新石器時期的崖壁巖畫,再到現在民間創作的各種圖案、器具無不是人類將自然界中的具象事物進行簡化、歸納、組合而成的抽象形態。因此采用抽象幾何造型的現代表現手法去對民俗文化進行加工提煉并不是一種臆想。方形、圓形、三角形是最單純化的視覺幾何造型元素,同時也是在包裝設計中運用的最多的幾何元素。從容器造型到圖形創造再到紋樣的運用,幾乎都可以通過這些基本的的幾何形態來進行演變。幾何元素在視覺設計中的形式美從本質上講就是變化與統一的協調。這是一切藝術都應遵守的美學法則,也是自始至終貫穿于視覺設計中的美學法則。例如日本設計師田中一光的作品《藝伎》就體現了現代設計觀念和日本傳統藝術的揉和,在這一作品中田中一光用現代的幾何語言概括了日本傳統藝妓的形象,作品帶有明顯的個性:優雅、素凈和單純,富有一定的表現主義色彩,設計語言簡潔洗練、意境清新、形式優美,在融合日本傳統美學觀念與現代設計語言之間,有獨到的思路與手法。
四、抽象化民俗文化元素在包裝設計的嘗試
在本人指導的學生作品“五谷雜糧,,包裝設計系列作品中,嘗試將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現代的抽象幾何元素相結合。“五谷雜糧”是作者想要創造的河南地區原生態的農業產品品牌,為了傳達這一概念,在該作品中采用了河南地區民間的傳統農具和家禽等形象,并以方、圓、三角形等抽象幾何形態進行概括表現,構成基本圖形元素之一。此外,把豆、米、麥等圖形與幾何造形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多邊形。在產品包裝中,采用傳統二方連續的手法把這些元素組織成不同的紋樣進行運用。在色彩方面,主要運用了紅、綠、黃、藍等色彩,這個色彩來源于河南周口淮陽縣的“泥泥狗”這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形象。顏色單純而明快,顯示出濃厚的平面裝飾趣味和地方特色。在這套方案中力求讓民俗文化的運用不浮于表面,既具有了現代感覺,又不失民俗文化特色的視覺效果。認識和消化吸收民俗文化元素并將其較好的應用于包裝設計中,體現出一種原生態的場景。
五、結語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民俗文化更是一筆取之不盡的寶藏。民俗文化是各民族人們樸實而又單純心靈的代表,他們借助自然萬物抒發思想感情與表現審美情趣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創作過程中無形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因素,從作品中顯露出一種非常和諧的人情味和樸實的自然親切感。對民俗文化的繼承我們應該合理取舍、化繁為簡,提取精華、賦予新色,與時俱進、開創新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裝飾符號的運用上。文章結合信息社會的時代特征,將現代抽象審美元素與民俗文化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相融合,在發展中繼承,使我們的產品包裝設計既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有不失時代個性,從而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