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慶
摘要:通用設計(uu)是社會規劃,ICT,設計,架構,服務和產品開發中的術語。通用設計的基本思想是設計社會,以便盡可能多地積極參與。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使用通用設計的解決方案,從而避免使用特殊的解決方案。該原則適用于產品,服務,建筑,基礎設施等的開發。通用設計與可訪問性不同,因為它不需要針對單個組的特殊解決方案,例如自己的輪椅通道。在通用設計的解決方案中,它是對每個人都有用的主要解決方案。通用設計意味著一般使用的產品,結構和室外區域應設計成使所有人盡可能平等地使用它們而無需特殊的改裝或輔助。根據挪威設計委員會的說法,通用設計的概念已經從美國帶到挪威,并以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通用設計中心的開發工作為基礎。
關鍵詞:產品設計;通用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37-01
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和歐美一些設計相對較發達的地區人們開始關注無障礙設計,隨著人類整體素質的提升,人們開始了關注特殊人群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況。
一群美國建筑師,產品設計師,工程師和科學家已經制定了七項通用設計原則:(1)使用簡單直觀——設計應易于理解,不考慮用戶的經驗,知識,語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2)了解信息——設計應以有效的方式將所需信息傳達給用戶。(3)容忍錯誤——設計應盡量減少可能對意外行為產生不利影響或最小化的危險和損害。(4)人人機會均等——設計應該是有用的,并且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可以使用。(5)靈活使用——無論個人偏好和技能如何。視障者必須能夠聽到聽力受損的表情等。(6)體力消耗低——設計應該能夠以最小的難度高效方便地使用。(7)用于訪問和使用的尺寸和空間——無論用戶的身體大小,身體姿勢和移動性如何,適當的尺寸和空間都應允許訪問,范圍,操作和使用。
除此之外,最近有出現了三條附則:(1)可長久使用,具經濟性,(2)品質優良且美觀3、對人體及環境無害。
2012年,布法羅大學的包容性設計和環境獲取中心擴大了對通用設計原則的定義,包括社會參與和健康與保健。植根于循證設計,也開發了通用設計的8個目標:(1)身體健康;(2)安慰;(3)意識;(4)理解;(5)健康;(6)社會融合;(7)個性化;(8)文化適宜性。前四個目標面向人類表現: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感知,認知。Wellness將人類績效和社會參與聯系起來。最后三個目標涉及社會參與結果。在“通用設計:創建包容性環境,,教科書中擴展了定義和目標。
通用設計是一種基于人本精神,體現人人平等、充滿愛與體貼關懷的設計概念。它區別于無障礙設計等專為老人、婦女、兒童以及有身體殘障的弱勢族群等所作的特殊型設計,除了考慮一般大眾也能估計到其他少數或弱勢的使用族群。通過把使用者具體化,關注每一個不同特點使用者的需求,從而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環境和產品,實現產品使用者的普遍關照。
簡單的從通用設計設計金字塔即通用設計的受用人群而言,通用設計幾乎涵蓋了所有使用者人群的使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通用設計的受眾不僅僅是社會中相對的弱勢群體更包括了具有行為能力的健康人群,其理念是在為一般人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健康人群和弱勢群體的需求,在設計中體現愛與關懷。更重要的是區別于無障礙設計等的專用設計,通用設計更希望從心理層面關愛所有人,消除健康人與弱勢群體的差別,從心里和生理角度強調真正的平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設計方法,給他們無差別對待尊嚴的最后保護。通用設計用戶金字塔:第一層為成年人,中老年人等身體機能正常的群體,第二層是健康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同時,他們還是一些操作技能的經驗者。第三層是孕婦、身體不適的人群和兒童,第四層是推著嬰兒車的人或者腿腳不便的老人。這一類人有輕微的能力障礙,也是一些操作技能的初學者。第五層和第六層分別為存在身體能力缺陷但依然能行走者和獨立的輪椅使用者。他們有著中度的能力障礙。最后的第七層和第八層的人群分別為需要多人照顧的輪椅使用者和需要被人照顧的輪椅使用者等。他們大都無獨立行為能力。
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新的產品的一種行為方式。設計的目的就是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無論男女老幼,富貴或者貧窮,身體健全還是身體有障礙者都能很好的使用產品,讓產品為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便捷,并能在此過程中或者每個人的尊嚴。好的設計會改變人類的使用和表達方式,比如,手機自拍桿出現之前人們拍照需要對方或者把手臂伸長了去自拍,自拍桿的出現就很好的解放了一個“勞動力”和自己的一只手,并且使結果比之前的效果更好了。好的設計就應如此。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通用化設計必能在給予老人等一些弱勢群體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不一樣的滿足感,因此,建立一個通用化設計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不分年齡、性別、生理、心理上去給予人們更多實際的幫助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