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爽
摘要:民族聲樂演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無論是在美學上,還是在音樂本體上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從整體上對此門演唱藝術進行觀照,具體體現在對民族聲樂演唱的美學特征與演唱特點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民族聲樂;美學特征;演唱方法;演唱風格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79-01
一、民族聲樂演唱的美學特征
(一)詩情的美學特征
民族聲樂的主要美學特征就是具有詩情畫意。眾所周知,民族聲樂是扎根民族文化深處的一種音樂形式,它是隨著民族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一種音樂形式,通過語言這種載體抒寫出來,因此聲樂本身就涉及到語言形式,語言作為民族聲樂的終極表達形式,將聲樂具象化,以此來傳達民族藝術傳統精神。詩情畫意首先是詩情,詩情就是通過語言描寫傳達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是主觀精神的能動反映。中國從古至今都強調詩情,無論是詩歌還是音樂美術。民族聲樂的詩情可以定義為一種言外之物、畫外之物、通過高度意化抽象而具體的物象,由此達到一個新的精神高度,這就是民族聲樂的詩情所追求的終極價值。
(二)旋律的美學特征
旋律是另外一個民族聲樂的美學特征。旋律是音樂的結構,中國傳統音樂講究五聲旋律,由此鋪展開的音律、調式、曲式結構都是由此出。近代以來,中西音樂的交流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總的來看,旋律的美學特征包括旋律的流暢性、規整性、包容性。所謂流暢性是指旋律之間的音程以和諧三度為主,半音音程幾乎沒有,從整體聽覺上呈現一種舒適流程的感受。所謂規整性是指民族小調在民族聲樂當中廣泛應用,無論是和聲渲染還是節奏都具有小調的工整特征。所謂兼容性是指雖然民族聲樂的旋律比較工整,但是靈活性很強,兼容了不同類型的民族旋律特色,比如《走西口》的旋律就包括了山西民歌的旋律、陜西秦腔的旋律特征。
(三)聲腔運用的美學特征
聲腔運用在民族聲樂中十分常見。所謂聲腔是指人的肉體器官所發出的演唱腔調。聲腔包括“聲”、“腔”兩者,聲就是旋律節奏的變化,腔則是聲音的表現力。兩者的結合就是聲腔,各個民族的聲腔各有特色和風格,無論是裝飾音還是呼吸技巧都展示不同的聲腔特色。在民族聲樂中是一大亮點。總的來看,民族聲樂的聲樂特征包括多元性、靈活性。所謂多元性是指聲腔運用不拘泥于形式,對外來聲腔具有包容性。所謂靈活性是指在技巧的運用上沒有固定模式,而是根據歌詞、意境等被背景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二、民族聲樂的演唱特點
(一)聲腔圓潤、音色和諧
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通用語言是漢語為主少數民族語言為輔的聲樂語言,這里只探討漢語語言。漢語發音包括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其中字頭和字尾的聲母的作用是進行咬字和歸韻,其中中間的韻母有一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裝飾音色。中國獨有的漢語發音和外語字母發音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也直接影響了民族聲樂的演唱,尤其對聲腔、音色影響很大。舉例來看,漢語發音一般是以靠前、靠上的發音區域為主要發音區域。在共鳴中,主要以口腔前部為共鳴區域,加上其他器官的配合形成了發音體系,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發聲通常會歸韻,給人一種圓潤的感覺,十分具有欣賞性。總有一方力度更強一點,另一方在輔助,但是總體看音色是均衡的,充滿了和諧的味道,充滿了矛盾的張力。而且這首作品的裝飾音編排十分有限,但是每一個裝飾音的編排都恰到好處,沒有過分的渲染。
(二)歌詞表達清晰、咬字清楚
民族聲樂最常見的審美表現就是歌詞表達清晰、咬字清楚。實際上,這種審美特征是基于民族日常視角的分析,傳統民族聲樂的日常視角在許多民族聲樂作品當中發生了悄然轉變,越來越通俗化和日常化,日常化視角其實就是多元視角,是多元敘事,不再是傳統的一元敘事,比如《達坂城的姑娘》就是基于這樣一種視角,歌詞咬字清楚、字正腔圓、表達清晰,人們分喜愛這種通俗化的歌詞表達形式。通過這樣的歌詞表達描述,人們一聽到就會產生共鳴,非常貼近人們的日常實際,彷佛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演唱。清晰化的歌詞與清晰化的演唱相輔相成,彼此呼應。民族聲樂演唱和傳統的民歌演唱不同,它比較關注歌詞的內容,這也是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之一。
(三)重視個性強烈的演唱技巧運用
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有獨特的審美體系。在民族聲樂中,演唱技巧的個性化特征十分明顯,眾所周知,演唱技巧在聲樂演唱當中十分重要,但是它最終是為演唱服務的,不同的語言歌詞,都應該有不同的演唱技巧,這是中國民族聲樂最大的特點,許多人喜愛民族聲樂也是因為個性化的演唱技巧,不同地區的民族聲樂有著不同的個性化演唱技巧,通過聆聽,都可以產生很強的審美體驗。以潤腔舉例來看,東北地區民族聲樂的潤腔就十分有特色,十分注重字尾的裝飾音;陜西地區的潤腔則是旋律基本音的時值和音高變化隨意性比較強,相反,新疆卻十分重視起始音的潤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