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遠 吳彥蓉
摘要:從上世紀開始,中日流行音樂在萌芽初期,使有交流,在2019年的今天,雙方依舊是有著奇妙的聯系。本文將對中日流行音樂的關系與特點進行論述,并會以歷史角度淺談日本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日本流行音樂;中國流行音樂;文化對比;文化入侵;樂隊熱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128-01
流行音樂文化從上世紀上旬開始,在中國上海已經初展萌芽了,同時在日本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20世紀40年代,上海灘出現了七名流行音樂領域的歌后,他們分別是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白光,李香蘭(日籍歌后,原名山口淑子)以及吳鶯音。這七位歌手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與絕對的地位,20世紀40年代的她們,風格迥異,魅力無限,成為了上海流行音樂的標志與標桿。在那個時代一度產出許多流傳至今都耳熟能詳的經典華語流行音樂,周璇的《夜上海》《天涯歌女》《四季歌》,李香蘭的《夜來香》,姚莉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等等,即使在今天,也是活躍在人們的耳朵里。
日本流行音樂可以從明治時代開始追溯,明治時代的演歌是一種極具日本特色的歌曲,演歌不僅擁有綜合了江戶時代日本民俗藝人的唱腔,也融合了日本各區域民族風情的歌曲,演歌的藝術形式奠定了日本流行音樂的發展根基。在昭和初期,日本飽受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從而在日本本土產生了歌謠曲這種藝術形式。
以上是中日流行音樂的發展初期的整理論述,不難看出,流行音樂的出現,都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融合了本土特色和外來形式,流行音樂在文化史上應該也是典型的融合文化產物之一。
直到20世紀60年代the beatles樂隊的出現,一股“搖滾熱風”席卷全球,鼓勵開發文化產業的日本當然是受到了強大的沖擊。歐美60年代開始傳奇的搖滾樂隊層出不窮,日本在當時,也漸漸的改變了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從昭和歌謠曲與演歌中跳脫出來,將流行音樂現代化。70年代晚期,日本出現了一支本土傳奇樂隊——南天群星,當時南天群星是對音樂極其有想象力,也對音樂形式極富創造力的一支年輕團隊,南天群星成功的將搖滾樂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并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專輯,獲得大范圍好評,也在本土賺取了巨大的人氣。他們的成功,開啟了日本流行音樂的一道通往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大門,正因如此,他們才顯的如此偉大。
回頭來看60年代的中國,戰后20年里,中國積極建設與發展經濟,國力漸漸恢復走上國際正軌。而在流行音樂領域里,60年代末的中國出現了一位流行音樂歌唱巨匠——鄧麗君。鄧麗君1969年演唱臺灣連續劇《晶晶》的影視主題曲在臺灣本土成名,之后以發行《千言萬語》等歌曲在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地區打開了她的音樂市場。在當時,中國紅歌作品數量較大,而《千言萬語》這類在當下無比新奇的音樂形式與題材,在發現初期是不太被百姓接受的,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首歌沒多久就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鄧麗君的出現不僅給予了中國音樂市場一個很大的啟發,也完成了中國歌手輸出日本的計劃。70年代中旬,鄧麗君憑借日語歌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賞”,這也意味著中日流行音樂的聯系從此更加的緊密了。
回顧兩國60-70年代的流行音樂發展史,可以看到有相應的音樂人在給自己國家的音樂產業做出偉大貢獻,前后時間相差甚小,似乎是順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鄧麗君和南天群星都是中日流行音樂史上無比閃亮的一顆星。
往后,日本在70年代之后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流行音樂家,中島美雪,小田和正,玉置浩二的“安全地帶”樂隊等等,創作了許多旋律優美的流行音樂。這些流行音樂的一部分,被港臺樂壇大價錢引入,由來自中國臺灣和香港的本土歌手來重新填詞翻唱,很大一部分都成為了華語樂壇的經典金曲。大大的助力了華語樂壇的發展速度。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日兩國都席卷了一股強大的“樂隊熱風”,歐美樂壇一眾傳奇樂隊一直在60年代末開始影響著中日兩國的青少年,這種文化在亞洲幾乎人人聞所未聞,尤其是青少年對其有著極大的興趣。直到80年代末,兩國文化思想更加開放,兩國國力日漸強大,在中國便出現了以黑豹樂隊,唐朝樂隊,輪回樂隊等等許許多多的搖滾樂隊,同時日本也出現了有Bz樂隊,x Japan樂隊,Luna sea樂隊等等具有國民影響力的超級樂隊。兩國樂壇的交流也從未停止過,90年代中國部分高人氣歌手在東京巨蛋乃至亞洲流行樂壇最高舞臺武道館開辦個人演唱會,并吸引大批日本樂迷前來觀賞來自中國的流行音樂作品。不得不說,這在流行音樂的發展上一定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直到2005年,中日兩國的流行音樂已經開出璀璨的花朵。但是由于數字媒體的出現,網絡成了版權的法外之地,在國內大量的盜版在網絡發行,音樂人們僅靠音樂的收入漸漸的無法滿足日常需求,便開始將自己商業化,這對流行音樂的發展,是災難一般的轉變,至今流行音樂市場都處于低迷狀態,好的是,兩國人民版權意識已經慢慢普及,對于今后的流行音樂發展我想應該會有更好的發展。
從電影媒體出現到2019年的今天,流行音樂也幾乎成了電影的“好伙伴”,電影業的傳播也一樣加強了流行音樂的傳播,甚至影響深于專輯發售。
流行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隨著文化沖擊的加強依舊會不斷的發生變化,我們也把希望寄托于將來,繼續發展好本國流行音樂產業,不斷學習,不斷傳承,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受世界人民歡迎的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