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平
摘要:在國家重視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傳統文化的中的瑰寶一一戲曲表演受到國家充分的重視。戲曲表演在環境下也得到更好發展。為打造出更優秀的戲曲表演藝術作品,要求演員不僅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掌握必要的形體語言,將戲曲內容充分的展現出來,引起受眾共鳴,提高戲曲藝術價值。本文就形體語言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的具體體現詳細分析,旨在為促進戲曲表演更好發展提供有力的參考。
關鍵詞:形體語言;戲曲表演;藝術;表現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142-01
一、前言
形體語言是利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其表達形式是無聲的,是戲曲表演中重要表演形式之一。通過形體動作中的眼神、表情等,充分詮釋序所想表達的內容,結合唱功,豐富戲曲表演形式,打造出優秀的戲曲藝術作品,促進戲曲表演可持續發展。
二、戲曲表演中形體語言的組成
在戲曲表演中,形體語言表現形式不同,對應的種類也有差異性。
(一)空間語言
空間語言在實踐中應用較廣,空間語言在正常人際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兩人關系較好,必須空間距離較短,甚至沒有距離,可用“親密”形容,若在公共場合,不保持一定空間距離將會導致他人的反感。
在戲曲表演中,若僅有任務對白,不免顯得作品作品單調、枯燥,導致戲曲內容無法拓展,表演較蒼白。因此,需將空間語言應用到戲曲表演中,提高戲曲表演生動性及表現力,打造出良好的空間效果。例如,在戲曲表演中要表現個人的孤寂,可減少舞臺陪襯物,舞臺上演員徘徊、踱步,舞臺空空如也,渲染了空曠的氣氛,演員投入表演,無需語言敘述,也能表現出孤寂的感覺。
(二)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人們通過肢體語言的更好的報答最深情感。因此,可以將正常的肢體語言引入到戲曲表演中去,提高戲曲表演畫面感。例如,戲劇表演中,對人物“憤怒”的情緒,可以甩手、跺腳、叉腰等肢體動作體現;對人物“緊張”的情緒,可以縮肩、踱步等,便于演員更好的表達人物情感,深入刻畫人物形象,提高戲曲表演的藝術魅力。
(三)情感語言
通過戲曲表演演員和觀眾生動的眼神交流嗎,可以讓觀眾體會到人物情感的流露。在戲曲表演當中,人物的情感大多都通過面部表情及眼神來傳遞,例如,對哀傷哭泣的眼神表現,能夠很好的反應出人物此時的心理狀態;可以以黑沉沉的一張臉,表達人物此時憤怒的內心情緒。
三、形體語言在戲曲表演中的實際應用
(一)戲曲、戲劇之間的融合
對傳統戲曲表演而言,其自身具有足夠的表現力,戲曲從生活中產生,有逐漸升華,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此外,戲曲藝術家在表演中,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能夠展現出自己角色內心的情感變化。結合形體語言,在淋漓盡致的表演狀態下,展現出楚楚動人、雄美剛柔等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在的《趙氏孤兒》的戲曲作品表演中,戲曲演員借助時空轉換的特點,對夢里主角的徘徊和猶豫生動描述,以“后滾翻”動作,實現夢境和現實的切換,通過象征性手打,將趙家遭遇滿門屠殺的悲慘情節再現,將士兵們在圍場上的走動、甩動等白哦先出來,體現當時“砍頭”的情形。此外,在戲曲中加入大量動作,在趙氏孤兒得知養父是救命恩人又是仇人的情況下,表現出內心的矛盾和堅定。
(二)以形體語言塑造戲曲人物的情感
通過形體語言可以很好的塑造出戲曲角色情感變化。在戲曲表演中,人物情感主要通過語言和形體動作體現,將語言和形體語言相結合,對表達人物情感可實現可靠性表達控制。對戲曲表演者而言,各次戲曲表演都需要演員深入到角色中去,在戲曲表演中,以生動的形體語言,提高系統整體的表現力及渲染力,將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遷移到戲曲表演中去,將真實的內容表現出來。要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情感,單純的文字敘述具有單調性,需融入形體語言,更好的表達出生活中真實性情感。在此過程中,需要肢體、眼神、表情等相互配合,無時無刻不想著人物的遭遇和可能出現的心情,傳遞戲曲人物思想感情,將其準確無誤的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三)以形體語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其是對生活的升華,提煉出無與倫比的美。戲曲表演屬于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組成的一部分,對應的藝術作品情節均來自現實生活中的靈感,一些小事、生活都將為專業人員更好創作奠定基礎。在戲曲表演中,存在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關系也不同,例如,英雄和小人、官員和民眾、農民和地主等。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人物品格具有差異性,表演中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形體語言優勢,可豐富戲曲表演內容。例如,對農村小人物的形象刻畫,可以在表演中加入“低頭”、“彎腰”、“駝背”、“走路橫七豎八”等動作,表現地層人民群眾的特征,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提高藝術表演生動性,充實內容。
例如,在《七品芝麻官》的戲曲表演中,演員加入“駝背”、“走路彎曲、緩慢”等人物特點,將基層人民和官員之間的矛盾沖突最大化,讓觀眾更好的理解戲曲作品,了解戲曲表演中雙方的情感變化,感受到戲曲表演的趣味性。
(四)以形體語言彰顯戲曲表演的魅力
形體語言屬于一種無聲語言,但是形體語言“無聲勝有聲”,在戲曲表演中,合理使用形體語言能夠彰顯出戲曲表演的真正魅力。戲曲表演中,一些簡單的動作往往能起到之至關重要的作用。戲曲表演中,在演員生動語言表現上,融入形體語言,可展現出戲曲的特點,體現出濃濃的戲曲藝術氣息,有助于增加戲曲表演的真實性和文化魅力。例如,在《五女拜壽》中,演員在語言對白的基礎上,在“拜壽”中的我國古代女性標準拜壽動作,通過簡單的小動作,將古代文化和戲曲創作、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顯現出戲劇表演的核心魅力,增加戲曲表演的感染力,讓觀眾深入到表演中去,對戲曲表演產生濃厚興趣。
四、戲曲白表演中演員形體語言的運用問題分析
優秀的戲曲演員能夠熟練掌握形體語言。但是,當下一些戲曲演員自身并不能很好的使用形體語言,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還是主要重視臺詞內容。演員的舞臺經驗不足、自身對形體語言的認識不充分、藝術修養不高等問題,都會影響演員對形體語語言的使用。例如,若某演員缺乏藝術修養,自身對形體語言未深入研究,即使其使用形體語言,也無法合理融入到戲曲表演中去,導致戲曲表演較僵硬,有拼湊感。此外,一些戲曲表演者自身雖藝術修養較高、有用豐富的舞臺經驗,但是其不重視形體語言的使用,對形體語言認識不深刻,未深入了解形體語言的組成,則無法在實際表演中自然的使用形體語言,導致戲曲表演缺乏張力,無新意。
五、形體語言和戲曲表演的關系
動作是戲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表達手段,在戲曲劇情中的沖突處理、循序漸進發展、情節發展、人物形象塑造、情感表達上,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形體語言,可提高戲曲表演藝術性。戲曲表演演員融入豐富有力的動作,反應出特定的心理動機。此外,人的心理動機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通過形體語言,可觸動人物內心活動,可更好的處理戲曲情景。戲曲演員需把握人物動作,把握一些特定情形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了解形體語言產生的緣由,進而了解的動作發生的意義,能夠以科學的形體語言,提高戲曲表演質量。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對形體語言在戲曲表演藝術中的具體體現分析,需了解戲曲表演中形體語言的組成:空間語言、肢體語言、情感語言。之后,著重對形體語言在戲曲表演中的實際應用詳細分析:戲曲、戲劇之間的融合;以形體語言塑造戲曲人物的情感;以形體語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形體語言彰顯戲曲表演的魅力。最后,對戲曲白表演中演員形體語言的運用問題及形體語言和戲曲表演的關系有一定了解。戲曲藝術是“三位一體”的藝術聶榮,形體語言是塑造科學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優秀的演員需要有靈活應用形體語言的能力,以此演繹出完美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