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童
面對違停車輛,湖北襄陽交警開出了一張“溫情罰單”。襄陽市公安局樊城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有車主因孩子發燒急送醫,對方在找不到車位的情況下路邊違停并留下字條給予解釋。交警商量后,決定留下一張空白罰單,并寫下“警告一次”四個字。
常聞許多車主為停車受罰鳴不平:自己因有急事就停了一會兒,回來便發現已被貼了罰單,感覺交警像是躲在一旁“守株待兔”似的,更有一些車主,明知違停不對,就先寫張字條說明情況,希望交警看到了能網開一面,結果被交警照罰不誤后,他們同樣會嚷嚷起“執法缺乏人情味、不夠人性化”之類的話。那么這次襄陽交警開出“溫情罰單”,是否真的就皆大歡喜了呢?此事還需審慎叫好。
無疑,比起不問任何情況的違停必罰,巡查交警對某些車主留條在先且尚不影響交通的短暫違停,或給予延時開罰,或選擇警告提示,體現了執法的溫度。如此次湖北襄陽交警開出這張“溫情罰單”不久,就被傳到網上,形成不小的良性輿情效應,更有利于雙方的互相理解。
但是,也要考慮到,這樣的做法有時候會被有心之人惡意利用。檢索網上報道,各地同樣多有預留字條式的“賣急違停”。比如,有的車主為了接送孩子上下學,會在車窗上貼張“保證只停5分鐘”之類的字條,但結果卻往往不守信用,最終交警只能在寫上“我等了你十多分鐘”的解釋后,又貼上一份依規開出的罰單。
雖然很多人確有急事,也并非人人都存了鉆空子的心思,但這至少說明,“賣急違停”不能一概輕信,有的或許忘了跟交警的約定,有的則可能純粹是想“碰碰運氣”——無論如何,這已經是一種“消費誠信”的錯誤行為了。說到底,交通規則不是“橡皮泥”,違規停車本身就不對,為此受罰是理所當然。換言之,若將交警開出的“溫情罰單”視作“違停偏方”,那就走錯了路子,也用偏了心思。
【素材解讀】
“溫情罰單”可有,“賣急違停”少試。不能說留張字條短暫違停的做法絕不可有,只是交通管理的前提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縱然有些地方的交警能根據實際情況,適度人性化操作地開出“溫情罰單”,違停車主們也必須明白,無論交警最終有沒有“賣人情”,都是自己應該面對和承受的結果。否則,倘若“賣急違停”到處復制,且屢試不爽,恐怕連很多車主自己也要大喊“打假”了。
適用話題
溫情執法;尊重規則;僥幸心理;切勿“消費”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