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意
【摘 要】蕾切爾·卡遜作為美國著名的學者,1962年以一部《寂靜的春天》掀開了美國以及全人類的環保運動。《寂靜的春天》通過講述人類使用化學用品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環,體現了蕾切爾·卡遜倡導生態中心主義、提倡生物進化理論、堅持生態整體主義的思想,不僅喚醒了全人類的環保意識,而且對于當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現實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卡遜;《寂靜的春天》;生態思想;現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I06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218-02
克林頓的副總統艾爾·戈爾曾評價到:“《寂靜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并且已經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中。”《寂靜的春天》可以說是開啟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1992年被推選為50年以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一、卡遜《寂靜的春天》的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二戰后的美國由于軍備競賽的需求、工業生產的發展以及人口數量的增加,美國的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謀求經濟的發展,提高糧食生產產量和木材出口,殺蟲劑DDT被大量使用,這種由德國人發明的廉價化學用品,能夠殺滅蚊子等多種害蟲,但隨意噴灑的DDT卻對人類有極大的危害,證據表明DDT是誘發癌癥的罪魁禍首,殺蟲劑導致環境破壞,人類致癌的這一事實卻因為人們對其利益的追求被農藥公司屢次打壓,甚至當時的政府也一味地縱容這種行為。蕾切爾·卡遜歷經4年收集了大量關于DDT等殺蟲劑對其人類危害的證據,并發表了基于這一研究的著作——《寂靜的春天》。
1962年,《寂靜的春天》在美國問世,這部巨作可以說是卡遜與生命抗爭的研究成果,因為在此之前他已身患癌癥,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甘愿放棄治療,獨自承受來自惡勢力的打壓,在劇烈農藥的刺激下進行調查研究。《寂靜的春天》的出版引發了全世界對于環境問題的審視,尤其是在美國,各州開始通過立法來限制殺蟲劑的使用,世界各國的環保運動由此展開。
二、卡遜《寂靜的春天》中的生態思想
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村莊在化學用品的摧殘下,水資源、大氣資源、土壤資源以及動植物和人類突變的現狀,表現了卡遜追求生態中心主義、生物進化理論以及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反對以DDT為代表的化學農藥對環境以及人類造成的迫害。
(一)生態中心主義
蕾切爾·卡遜反對人類中心主義這種以人為中心,將人置于高于其他生物的思想,他認為正是這種傳統的思想致使人類恣意妄為,完全不顧及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引發嚴重的生態危機。在《寂靜的春天》中,蕾切爾·卡遜提到“人類不可能用化學戰爭戰勝大自然”,[1]7 “‘控制自然是妄自尊大者才能想出來的念頭,是誕生于尼安德特人(舊石器時代生活于德國尼安德特河谷而得名)時代的生物學和哲學觀,認為自然是為了人類的舒適便利而存在的”。[2]305在他看來,人類試圖用能控制自然的心態獲取自己的利益時,反而自食其果,甚至影響到了人類的未來。所以,人類只有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才不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實則,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中倡導生態中心主義,他明確指出“我們得改變觀點,揚棄自以為人類較優越的心態”,[1]266堅持自然萬物同人一樣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應該沖破人類普遍認為的只有人類才擁有權利的觀念。
(二)生物進化理論
蕾切爾·卡遜提倡生物進化理論。他像達爾文一樣,認為大自然是一個平衡的系統,環境與物種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大自然讓大地長出形形色色的植物,人卻表現出將植物種類簡化的強烈傾向。于是,人類打破了大自然賴以約束生物的固有制衡”。[4]11我們不應隨意插手自然自身的動態平衡和運動規律。“生物間,構成了復雜、嚴謹、高度整合的體系,不容忽視,否則會帶來危害,就像萬有引力定律不容站在懸崖邊的人蔑視,否則非死即傷”。[5]51農藥污染地表水,地面水使其遭到全面污染,殺蟲劑造成土壤污染無法逆轉,噴灑殺蟲劑后,野生動物走向死亡,化學用劑擾亂遺傳路徑,致使基因受損突變,由《寂靜的春天》中所展現的這一系列的反應,蕾切爾·卡遜告訴我們生物與環境密切關聯在一起,生物有其自身的演變規律,一旦破壞其規律,將引發前所未有的災難。
(三)生態整體主義
受奧爾多·利奧波德大地倫理的影響,蕾切爾·卡遜堅持生態整體主義思想,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生命體所構建的生命之網。蕾切爾·卡遜講到,“地球上的植物是生命的一部分,在那生命里,植物與地球之間,植物與動物間有密切且絕對必要的關系”。[6]64蕾切爾·卡遜明確地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殺蟲劑在除掉害蟲的同時,正在破壞著生態系統,危機著人類的健康,當然卡遜并不是說因此而不去控制,他講到,“我在此不是說沒有害蟲問題,沒有控制的必要,而是要表示,控制必須配合現實情況,而非配合虛構的情況,使用的方法絕不能把我們和昆蟲一起消滅掉”。[7]10
三、卡遜《寂靜的春天》的現代啟示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發生了多諾拉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等,這些問題的反思體現在蕾切爾·卡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寂靜的春天》當中,《寂靜的春天》通過對殺蟲劑與環境關系的揭示拉開了現代工業產品和環境污染問題的論戰,文中呈現的生態思想對于人類思想的轉變、人性的扭轉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首先,推動人類中心主義向生態中心主義思想的轉變。受人類中心主義思潮的影響,一直以來都認為整個世界的存在是以人為中心,因此人們長期以來以一種不合理、不科學的方式對待我們生存的環境,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造成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害。《寂靜的春天》傾注了蕾切爾·卡遜四年的心血,他用生命來驗證,以科學嚴謹的調研,平實簡單的文字向我們再現了化學用品危害下的生物現狀,告誡我們自然萬物同人一樣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沖破了人類普遍認為的只有人類才擁有權利的觀念,推動人類中心主義向非生態中心主義思想的轉變。
其次,推動“理性經濟人”向“理性生態人”的轉變。“理性經濟人”始終不能把自身同自然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在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沒有出版之前,卡遜也曾數次發文來揭露農藥公司大量生產使用農藥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為了所謂的利益,農藥公司一直對其說法進行打壓,直至《寂靜的春天》以其科學性證實了蕾切爾·卡遜的想法,全人類開始了呼吁環境保護的口號,農藥才被禁止。《寂靜的春天》對于人性的轉變——從理性經濟人到理性生態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懂得促進人、社會、自然的和諧共生,塑造適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理性生態人”。
參考文獻:
[1][2][3][4][5][6][7]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黃中憲,譯.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 2018.
[8]唐金愷.從《寂靜的春天》中看卡遜“萬物平等”的生態思想[J].文學教育(中),2018(12).
[9]牛慶燕.道德世界“預定的和諧”與生態秩序的構建[J].浙江社會科學,2015(12).
[10]曹順仙,陳崇天.以“負責任創新”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創新發展[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
[11]孫曉彤.從人口環境角度分析人與自然應如何和諧相處[J].神州,2018(22).
[12]薛桂波.生態風險視域下林木轉基因技術的“負責任創新”[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7).
[13]陳崇天.奧爾多·利奧波德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文學教育(中),2018(12).
[14]婁雅寧.生態倫理視閾下“天人合一”思想及當代啟示[J].神州,2018(22).
[15]郭兆紅,劉晶.“江蘇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三十周年暨2015年學術年會”綜述[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2).
[16]吳寧子,喬永平.在困境中成長——讀《守望——中國環保HGO媒體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8(33).
[17]曹夢嬌.從《寂靜的春天》與《沙鄉年鑒》看卡遜與利奧波德生態思想[J].漢字文化,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