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韻
【摘 要】在最近幾年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與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傳統節日和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已然成為現階段社會關注的話題。怎樣通過民族音樂文化重構來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是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值得深思的課題。
【關鍵詞】傳統節日;民族音樂文化;重構
中圖分類號:J60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243-01
我們都知道,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的演奏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民族音樂也依賴于傳統節日的延續達到自身傳播的效果。鑒于此,本文從民族音樂文化概述、傳統節日在現代重構的必要性、傳統節日音樂文化的功能性、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方式探索這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供以借鑒。
一、民族音樂文化概述
中國民族音樂的形成與發展主要是由古代詩歌禮樂文化演變而來的。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里,人們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詩歌發展與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上面。一般而言,音樂與詩文的巧妙結合屬于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因此演變而來的“民間歌謠”可以被當作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起源。針對傳統歌謠來說,其有著較多的特點,如短小精悍、詩情畫意等。相關人員在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剖析的過程中,應當對《詩經》引起必要的重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詩經》是能夠通過吟誦與舞蹈演出的方式得到的文化作品,但在日后流傳期間樂譜出現失傳的情況,才致使《詩經》在當代只能以文字的形態呈現。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應當對其存在的音樂屬性予以高度重視[1]。顯而易見的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和詩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民族音樂和詩樂的完美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民族音樂在實際創作期間和節日祭祀等方面密不可分。
二、傳統節日在現代重構的必要性
所謂傳統節日,簡單地說是記載我國民族歷史文化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活化石。傳統節日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同樣是我國民俗文化等相關內容的載體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傳統節日有著較強的包容性,能夠把我國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深深的囊括其中,并采取節日祝福抑或是民俗活動的方式讓華夏兒女銘記于心[2]。傳統節日屬于一筆無形的財富,其在很大程度上給華夏兒女的“文化尋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中西方文明的互相滲透致使傳統節日在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慢慢邊緣化。這是因為人們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圣誕節、萬圣節等相關節日的上面,而沒有對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予以高度重視。顯然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并采取有效措施讓更多人熟知我國傳統節日,繼而為弘揚與發展我國的傳統節日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傳統節日音樂文化的功能性
音樂和傳統節日之間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借助于傳統節日這一載體,促使音樂從原來的高雅逐漸朝著平易近人的方向發展。尤其是針對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來講,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度剖析以后可以看到,無論是哪種文化和藝術的形成都與人們的生活需求密不可分。傳統節日音樂文化在21世紀中重新蘇醒過來,是民俗文化和民族藝術的重鑄。通過傳播傳統節日精髓和大力推進傳統節日重獲新生,可以從中深刻體會到民族音樂在整個過程中所發揮出的作用[3]。就傳統節日表演而言,正是由于有民族音樂的大力支持,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傳統節日的氛圍和文化內涵得以充分呈現出來。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民族音樂被重新改編的情況隨處可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民族音樂本身就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傳統節日在抒情民樂中充分地彰顯出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站在傳統節日的立場來看,會有民間樂器演奏抑或是民間歌舞。無論是針對歌舞表演還是演奏來說,其不單單具備表達人類情感的功能,而且還能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
四、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方式探索
在對傳統節日和民族音樂文化進行重構的時候,應當積極使用先進的傳播方式加大二者推廣的力度。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和現代并不是完全處于分離的狀態,這樣就要求我們采取針對性的手段把傳統有機的和現代結合起來,就能實現二者的現代化改革,最大限度地使得這些優秀中國文化永葆青春[4]。相關人員可以采取紀錄片拍攝錄制方式,制作出與之相匹配的紀錄片,通過影像方式促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熟練掌握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僅如此,還可以在靈活運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舉例說明:相關人員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對古典詩詞進行現代音樂改編,同時還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和中秋、端午等存在聯系的詩詞進行重新譜曲,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演唱。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傳統民族音樂和當代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會在很大程度上為重鑄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輝煌和傳統節日的復興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進一步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傳統節日可以和民族音樂文化重獲新生,在現階段進行傳統節日和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針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應當為重鑄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輝煌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賈麗瑋.靜恩濤:做一個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者[J].新產經,2019(02):78-79.
[2]石碩.優秀民族傳統音樂之時代精神[J].棗莊學院學報,2019,36(01):130-133.
[3]馬湘君.探究民族音樂學理論對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8,38(17):33.
[4]商文嬌.論傳統節日與民族音樂文化的重構[J].當代音樂,2017(1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