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音樂教育是一個很好的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平臺。一方面使學生熱愛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另一方面利用音樂課堂培養學生欣賞和聆聽民族民間精彩段落,提高學生的音樂視野。
關鍵詞: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一、在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的意義
在教育的實踐活動中,要掌握人的發展規律,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其中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在此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的傳統音樂,在增強民族心理內聚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弘揚民族音樂也是順應國劇音樂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1930年前后,柯達伊和巴托克開始推行民族音樂教育運動,他們走遍全國各地搜集民歌,向世界介紹真正的匈牙利民族音樂,并以此作為匈牙利民族音樂教育的基礎,形成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體系。蘇聯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指出:音樂教育中心的材料,必須從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以及現代音樂三個方面來選擇,但首先必須立足于本國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表現出對本國民族音樂的高度重視。
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許多外國人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而我們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卻對此竟然如此陌生。因此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端正音樂教育方向,弘揚音樂文化勢在必行。
二、教學實踐中的民族音樂文化
1.民歌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們可以用大家熟悉的,甚至是耳熟能詳的民歌如《茉莉花》《太陽出來喜洋洋》《遠方的客人留下來》《青春舞曲》等進行民歌教學,聆聽各種民歌的故事背景,將情景進行模仿,深刻體會歌曲的內涵及情感。
在音樂課中還可以結合當地的音樂文化進行賞析。筆者所在地是四川,當地的民歌及曲藝文化相當豐富,四川地勢西高東低,長江自西向東橫貫而過,境內大小河流1400余條,養育了四川獨具特色的江河文化,其中《川江號子》最具有代表性。四川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山里人粗獷豪爽的特點,走起路來一陣風,說起話來連珠炮。川東地區語言語調直白,高亢有力,唱歌時也是真摯熱烈,歡快熱情,像唱《槐花幾時開》《妹兒多勤快》等時,演唱這種風格的作品,四川人稱聲音要“到堂”,意為每句都要有迸發力,節奏可以自由,音調高亢明亮,高音區真假混合時真聲成分多。四川民歌是中國民族音樂百花園中美麗的鮮花,它因巴山而增色,因巴蜀水而靈秀,更因那里的人民而充滿生命力,如川劇、清音、快板書、相書、金錢板等,其中川劇的變臉藝術更是代代相傳走向世界。
2.民族音樂舞蹈節奏在課堂中的實踐
在了解了當地民歌的基礎上,可以加進一些少數民族的舞蹈進行教學,如給學生欣賞張繼剛導演的《母親》,這個舞蹈主要采用西藏舞蹈旋子舞為舞蹈語匯。舞臺深處,拉薩河曲折蜿蜒,一位身著藏袍的老阿媽在嚴酷的環境下艱難的生存的情景。欣賞完可以給學生來一段有代表意義的藏族舞蹈,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屈伸,動作重點在下半身,上半身動作較小,有單曲伸、平布屈伸、點根步、撩步、拖布等,手部動作有拋,撩甩提裙等,顫膝時強調重拍向下,松弛、自如、靈活。
三、民族音樂的實踐課堂
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信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要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滲透民族音樂文化。
1.課間播放民族音樂
學校可以在早間、課間和午休間隙時通過學校廣播播放一些民族音樂,在課堂融合民族音樂的同時,課間傳播民樂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普及。在少先隊、班團委中開展各種關于民族音樂的各種活動,如民歌比賽、民舞比賽、民樂合奏等,多方面了解民族音樂,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逐漸滲透民族音樂的影響,這樣日積月累,民族音樂就能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
2.組織課外民族音樂興趣小組
將一些民族音樂愛好者集中起來,喜歡唱民歌的學生組成一個民歌小組或者組成一個小合唱團,經常在課后將他們聚集起來,排練兩三首民歌,創造一些機會去參加比賽;喜歡民樂器的學生,可以組成民樂隊,進行排練。
還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也離不開老師的繼續學習,教師的個體知識結構也應具備,如果我們有一大批掌握了堅實民族音樂理論基礎,而且具備熟練的民族音樂技能、技巧的教師,再加上其他多方面條件的配合,那么,在教育教學中弘揚民族音樂就將邁向成功。
作者簡介:李雅丹,女,1971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成都高新新科學校,研究方向:中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