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
摘要:2015年1月,中辦、國辦頒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此意見提出要“普及全民藝術”。這一要求是政府交給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普及全民藝術是文化館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文化館要擔起這個重擔,擼起袖子加油干。本文就如何普及全民藝術、傳播與推廣文化館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普及全民藝術;責任;推廣文化館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08-01
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代表著民族的精神風貌,彰顯著時代的步伐。藝術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審美,認識和了解古代和現代的藝術風格,它還具有娛樂功能,在人們閑暇時,提供樂趣和消磨時光。文化館是開展群眾活動的中心,給群眾娛樂提供穩定的場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大,也有越來越的文化館被建立,為全民藝術的推廣提供了條件。
一、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推動傳播全民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反映中國在文明演化過程中民族精神風貌、思想文化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中國的成長,深受人們的愛戴。文化館應該充分發揮好傳統文化的優勢,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棄其糟粕。全國各地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文化館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到文化館經行定期演講,向民眾講一些基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常識,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文化館還能聯系一些當地的學校,把文化帶進校園,選擇學生們能接受和有興趣的文化項目進行講說。
二、整合文化資源,走進民眾生活
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形式多種多樣,為了實現全民藝術普及,文化館要對各式各樣的文化資源進行整理,與多家藝術文化有關的組織和機構合作,從不同的角度,把全民藝術落實到實處。在信息化時代,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條件,借助網絡和各種社交平臺,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文化館還能組織免費的文化宣傳培訓活動,為附近的市民提高文化的普及,讓市民真正的了解文化的起源和本質,讓藝術真正的走進民間,走進人心。
三、豐富藝術活動形式,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
隨著社會進步和改革的深入,文化館也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從最基本的舉辦展覽、講座、培訓等,收集整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材料,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到開展人民喜聞樂見的社會流動文化,再到建設數字化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本服務點,還有對外民間文化的交流,各式各樣的文化形式都是為了普及科學的文化知識,提高市民的文化素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文化建設。
四、以人為主體,開展群眾文化交流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開展各種活動都要以人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的知識文化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前提。文化館開展的各個活動都要都要深入到群眾基層中去,了解人民群眾真正的文化需求,根據當地人的文化掌握的程度,滿足群眾的需求。例如當地的兒童多,那文化館就開展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活動;如果是老人多,可以開展老年藝術活動戲曲等。
文化館可以開展、組織并指導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文化的研究。在原文化的基礎上,了解更多各地的文化,跟隨時代潮流,把握時代發展方向,鼓勵青年人創新文化形式,創作更優秀的文化作品。這能夠提升青年的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增強青年人的文化知識儲備。
五、普及全民藝術技能,傳播優秀文化
藝術是神圣的,許多人都夢想成為藝術家,擁有超強的腦洞,創作出非凡的作品,成為畫家、書法家、攝影師、作曲家、舞蹈家、歌唱家、曲藝家等。文化館有責任給懷有藝術夢想、渴望走進藝術殿堂的人們提供梯子,鋪設臺階。文化館應該整合可以利用的師資資源、場地資源、網絡資源等,開展普及性的藝術教育和藝術技能培訓,為這些有夢想的人提供一些捷徑。還應該開展一些免費的教學活動或者網絡教學,滿足不同群體對文化的需求,幫助每個有夢的人,發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實現最終的夢想。
六、培養專業型藝術人才,促進全民藝術普及
我們國家一直很缺人才,人才到哪都會發光,所以國家一直很重視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高素質人才和專業型人才。文化館要引進專業型人才,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培訓人員的個人專業素養,在各藝術門類挑選出幾位精英引進文化館,開展新型的藝術培訓課程。文化館應加大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充分利用好文化館的場地和職能,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具專業性的文化藝術指導。培養出新型的專業型藝術人才,為全民藝術普及注入新活力、新色彩。
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普及全民文化,充分發揮文化館的作用,是時代的要求。文化館是培養藝術人才及推廣群眾藝術的重要載體,也是實踐全民藝術普及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場所。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們需要創新文化傳播形式,緊跟時代步伐,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全民藝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