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地確權對抑制農地流轉的稟賦效應分析

2019-08-10 03:46:59張韌劉建生劉珽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4期

張韌 劉建生 劉珽

摘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理論上,農地確權會通過促進農地的流轉,從而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在實踐中調查發現,隨著確權頒證工作的推進,部分地區農戶流轉土地的意愿不升反降。以行為經濟學中稟賦效應理論為研究視角,創新提出稟賦效應區及其理論基礎,分析內在作用機制,構建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以江西省實地調研的數據證實了農村土地確權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確有短期的抑制作用;進而分析我國農民稟賦效應特別強的原因,即在于農村產權歸宿評判的制度缺陷、農民對于土地的持續依賴特征、農民在流轉交易中的弱勢地位;最后對應3點原因提出相關建議:(1)側重金融法治方面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2)降低農民兼業化程度,促成農民職業化道路;(3)耕作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民社會地位。

關鍵詞:農地確權;農地流轉;稟賦效應;科斯理論

中圖分類號: F301.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4-0333-07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1]。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改革,賦予農民更多的基本權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要求,重點抓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擴大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整省試點范圍。十九大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2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2]。

從一系列國家重大會議決策中可見,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化,保障農村土地關系的穩定性,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3],是維護農民切身權利的重要舉措,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具有深遠的影響[4]。

近年來,眾多農村發展領域的學者提出“確權是基礎,流轉是核心”的觀點,可見“農地確權”與“農地流轉”之間確實存在著內生推動關系。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是土地確權的重要目標之一,農地流轉是關系農戶增收、農業基本生產經營方式轉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重點問題[5]。確權給農民帶來更加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后,必須通過土地流轉,才能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功能。但隨著土地確權進程的深入,發現有農民流轉意愿的不升反降的情況,有悖于開展政策設計的初衷。在土地確權完成的地區中,有部分區域土地流轉率在確權前后對比中不升反降,引發了相關疑問:土地確權之后,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意愿是升還是降?是否存在一段“緩沖”時期,這段時期內,農戶逐步清晰對產權的重新認識,逐步適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建立,從而使得流轉意愿先降后升。

1?研究現狀及理論假設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是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維護和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農地確權將極大程度促進農地流轉,從而關系農戶增收、農業基本生產經營方式轉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重點問題,對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雖然我國土地產權制度起源于馬克思主義地租理論,但仍然可以以科斯理論為典型代表的西方經濟學來指導中國農村土地產權的發展[6]。關于科斯理論,學界近年來探討激烈,尤其是我國在2007年頒布《物權法》后,產權的意義進入大眾的視野中。明確產權意義十分重大,產權與人們的利益相聯系,明確產權就會使無人負責的現象得到大大的改觀。產權的機制會使人們在一種行為帶來外部性時,自動地比較成本和收益,產生糾正和減少外部性的自動機制,形成自我約束。

在2013年全面啟動農地確權之后,科斯理論的實踐意義被推向我國產權制度的運行邏輯理論中來??扑拐J為,在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是產權制度,他把產權分為所有權、使用權、處分權和收益權等,這幾個組成部分沒有輕重之分,但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合理界定都會決定帕累托最優的效果,因為不同的產權界定就會有不同的交易費用,所以,交易費用就成了產權制度模式選擇的基本依據,最后科斯得出結論:可以使交易費用最小的產權界定制度才是最好的產權制度。

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逐步完善的過程中,若放任流轉市場自由發展,稟賦效應都是難以避免的。稟賦效應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農村土地金融市場產生不合理的價值標桿,阻礙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因此,對研究農地確權進程下阻礙農地流轉的機制原因,應該進行更深入的剖析,建立合理的規避稟賦效應相關理論。

1.1?基于稟賦效應的農地流轉研究綜述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于1980年提出“稟賦效應”并將其定義為:與得到某物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錢相比,個體出讓該物品所要求得到的金錢通常更多,即指一旦某物品成為自己擁有的一部分,人們傾向給予它更高的價值評價[7-8]。Kahneman等認為,稟賦效應是“損失規避”的一種表現,即損失比等量收益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更為強烈。從交易的角度來說,對于同樣的物品,一個人的意愿賣價要高于意愿買價[9]。因此,稟賦效應會抑制潛在的交易。損失規避是通過修正最大主觀期望效用理論發展而來的前景理論中的一條基本原理。

對于土地確權與土地流轉的關系,各學者基于不同視角進行解讀。程令國揭示了土地確權促進土地流轉的內在機制,證實不發生土地調整的地區,確權對土地流轉的邊際效應并不顯著,因此確權改革主要是通過降低土地調整的制度風險而促進土地流轉;同時確權改革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10]。羅必良提出農地產權賦權及確權政策并不一定能夠獲得農戶在土地流轉方面的社會認同與行為選擇的一致性響應。農地確權在提升農戶產權排他能力的同時,有可能因過高的租金門檻而加劇對經營權流轉的抑制[11]。也有學者對“抑制流轉”有不同的聲音,劉玥汐等明確的土地承包合同和證書將增強其對于土地穩定性的預期以及對土地長遠投資的熱情。由于其承受地受到明確的法律保證,流轉過程能夠大大減少交易成本,因此將會增加其流轉的動機和意愿[12]。還有學者提出二者未出現任何顯著影響的觀點,張蘭等基于江蘇省的實地調研,得出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發率并未顯著地影響農地流轉比例[13]。付江濤等指出,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能夠顯著促進農地轉出意愿,農地是否確權登記頒證這一政策對農戶轉入土地的影響并不顯著[14]。

相關學者在研究土地確權與土地流轉之間的作用關系時都會建立數學模型輔助探究,郭晨陽運用Logistic模型對農村土地確權視角下影響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因素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結果表明,農戶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收入、耕地面積、是否有必要簽訂合同認知、土地確權保護誰的利益認知、確權后土地面積(hm2)變化是影響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的主要因素,通過了模型顯著性檢驗;而農戶性別、勞動力數量、收入主要來源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不大[15]。 丁玲等運用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是否確權和確權滿意度對農戶轉入和轉出的影響[16]??琢畛蓛灮宿r戶流轉土地意愿模型,模型設計上更清晰和統一,易于全面把握各因素變量對于“土地流轉意愿”的影響[17]。

縱觀以往研究,探究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方面較為全面,劉玥汐等在對“農民是否應當擁有農地所有權”的變量測度中,提出農地所有權的擁有將會對土地流轉產生負相關顯著影響[18]??捣紕t研究了農地確權對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影響。仇童偉等分別從轉入戶和轉出戶方面指出,農地流轉經歷及產權安全認知對農地流轉的實際激勵具有影響[19]。劉玥汐等基于農民分化的角度研究農地確權對農地流轉的影響,以農業現代化為背景,引出實現農業規?;洜I是實行農業現代的路徑選擇,指出制約當前農地流轉規模和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外部經濟環境因素等[12]。高佳等提出,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對其土地流轉行為的綜合影響最大,外部環境次之。農戶對土地抵押權的認知對土地流轉意愿具有顯著影響。家庭非農收入水平高、經營規模小的農戶更容易將土地流轉意愿轉化為土地流轉行為[20]。牛春香提出,影響土地流轉意愿的4個因素有農戶家庭屬性、土地產權意識、土地確權感知、土地確權實際[21]??梢姡斍皩W界集中認為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由農戶內部條件決定,而弱化了外部環境的作用。

綜上所述,部分學者認為農地確權對農地流轉確實有短期抑制作用,稟賦效應也常被提出存在于我國農村之中,對于稟賦效應的加強緣由眾學者提出多種不同的理論原因,但對于稟賦效應的成因一直缺乏系統的理論框架及分析對策,作用強度也未得到測度。因而有必要作進一步探討與理論整合,本研究通過綜合農村社會認同支持產權效果,農民土地依賴特性持續增強,以及流轉雙方中農民整體處于明顯弱勢地位的3點現狀進行分析,進行充分的假設理論,同樣通過被廣泛接受的Logistic回歸模型建模,并主要從農地市場外部建制方面的農地流轉市場金融及法制建制、農民分化現狀、農地適度規模用地3個方面進行弱化稟賦效應建議,以規避稟賦效應在農地確權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1.2?理論假設

在農民的產權意識尚未完全覺醒時,土地制度波動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效率的不穩定[22]。土地確權開展之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效率處于較為平穩的小波動狀態,若有較大波動,體現為國家出現重大政策變化。1978年,我國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取土地承包經營權。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國家為獲取土地出讓金,迅速增加了對土地的控制強度。2004年,我國中央“一號文件”開始擴大對農業的關注和扶持,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持續増加。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使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明晰,會快速提高土地承包經營權效率。

農戶稟賦效應的根源是對“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質疑。建國以來,農村土地產權問題,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的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部分農戶對于黨和政府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的堅定決心也產生了疑慮。國家對產權的隨意干預以及有意識的產權模糊[23],可能導致產權相關倫理與道德規范的衰退[24]。

農地確權對抑制農地流轉的稟賦效應不僅存在于我國近代以來的土地變遷制度所引起的對“長久不變”原則的質疑心態,還來源于我國農民的相關特征。對于歷史原因,難以從制度或是法理視角去糾正,所以本研究僅從“出”的角度,而避免去論證其優化路徑,著重探討為何“我國農民對土地的稟賦效應特別強”,對從其引起的抑制農地流轉的各機制進行深入分析。

(1)產權及其交易不僅依賴于法律,在實際運行中更需要社會道義支持,鄉村更是如此,歷史因素及可追溯性在產權歸宿評判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5]。法律若在農民面前處于一種“失信”狀態,農民不相信能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他們則傾向于隱忍或是上訪等2個極端。往上溯源,傳統的文化觀念使得農村地區追求一種無糾紛的生活狀態,因此糾紛解決的方式就是“情理”大于“法理”。對農民而言,權益保護需要足夠的社會認同來輔助確定,防止其物品價值損失的唯一方法,在這種農村的特色環境下,不交易即是最好的止損方法,從而產生厭損心理,此時的稟賦效應很強。

(2)農民對土地具有繼續持有的依賴性特征,農戶一生以農為生,以農為業,已將土地人格化,農戶持有的宅基地、承包地是憑借其農村集體成員權而被賦予的,具有強烈的身份性特征,是我國農民對于土地“路徑依賴”的強烈表現,將土地虛化為典型的人格化財產,隨著農民兼業化程度的降低,并且農村產權“永久不變”性質的提出,職業化農民對土地依賴性的特性將持續增強[26]。

(3)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始終處于一個弱勢群體的位置[27],農業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也是低端且低廉的代名詞,只有全面提高農業的產出效益,將農業培植成一塊“價值洼地”才能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逆轉農民在社會上所受到的“身份歧視”。無論流入方是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還是合作社或是其他組織或個人,農民始終在交易主體上難以占據主動位置,厭損心理再次放大,稟賦效應將再次加強。

1.3?稟賦效應區的提出

關于具體評價農民土地流轉意愿一直是學術界的難點,僅以農村土地流轉數量的變化來單因素反映農民的流轉意愿略顯單一。土地一旦涉及到流轉過程,大多是中長期的租賃年限,以每時間段的“已處于流轉狀態的面積”作為參考指數意義滯后性過高。而土地交易量難以準確捕獲,農村土地經確權后的流轉隨交易主體的變化規范性也千差萬別,流轉給私人主要包括親屬及種養大戶的流轉量難以統計,所以“土地交易量”也不適合單獨作為農戶流轉意愿的關鍵性指標。農村土地市場當前開發程度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相較于城市土地價格以“區位”因素占主導的特性外,農村農地價格中“級差地租Ⅰ”的影響因子也不容忽視,再加上流轉價格沒有相關稅法的監控,“土地價格波動”對于農戶流轉意愿反饋程度同樣不高。

基于上述原因,為研究流轉意愿引用當前國內土地流轉的大型門戶網站土地流轉網發布的平臺數據——土流指數作為評價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重要指標。它是指建立在土流網平臺匯聚和積累的海量交易行為數據基礎之上,同時融入土地流轉輿情數據,農產品價格、土地流轉金融市場等數據,以指數形式反映全國土地流轉市場現行狀況,為描述與探索土地流轉市場提供了一個便捷入口,以此作為“概括土地流轉市場活躍水平的指標”。

圖1表示的是從2014年10月開始(橫坐標用1表示)到2017年8月(橫坐標用35表示)的土地指數趨勢圖??梢钥闯?,橫坐標“9~11”“15~17”區間土地流轉指數波動較大,反復下降。橫坐標“9”代表2015年7月的數值,屬于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初期,在該段時間內,農民產權意識被初次喚醒。此段期間內農民對農地的稟賦效應最為強烈。

土地確權前中后3段時期對于農村土地產權明晰度的推動影響如圖2所示。土地確權前期即2013年以前,農村土地產權意識處于較低水平,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立三十幾年來的表現。隨著中央對土地確權的全力推進,促進我國農業經營體制盡快建立廣泛的“三權分置”模式,這種最佳的農業產業模式也間接促進了農村土地產權意識覺醒,這種覺醒程度在土地確權初期將達到峰值,由“土流指數”趨勢可以反映出農民對于政策理解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對“三權分置”這項與農村民生切身相關的政策給予充分重視。隨著土地確權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三權分置、土地私有化、永久產權、農地流轉等農地產權問題在我國農村的受關注度被持續放大,據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國將在2018年底全面完結農地確權工作,在收尾階段的1年時間內產權明晰度提升速度及空間也將顯著放緩。在“后土地確權”時期,若未再新生相關土地產權政策,則農村土地產權明晰度將達到閾值,維持該閾值直到下一個對產權產生深遠影響的政策產生。

由于我國農民在土地確權后的短期時間內充分具有稟賦效應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以及在各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得出,稟賦效應區存在的真實性。在該區間時段內,農民的流轉意愿呈“√”形趨勢變化——先小幅下落后大幅上升。

一般認為農戶在單位土地勞動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農戶將減少耕作土地,意味著農戶土地轉出意愿增加。隨著農戶兼業程度的不斷提髙,農戶最終將把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所以農民土地流轉行為是平穩直線上升。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推動作用如圖3所示。

這里的農民土地流轉行為以科斯理論為根據,只要流轉行為加強并保持發展,最終將達到帕累托最優。將農地確權開展之前的部分區域描述為“a”區域,該區域中,產權明晰程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流轉行為存在但變化程度較低,波動變動,幅度微弱,在圖中以鋸齒形表示。

其后開展農地確權,農民土地流轉意愿開始下降,這部分區間呈“b”下降趨勢,此時農地流轉行為得到全面抑制,稱為“稟賦效應抑制區”,該區域的出現,是農戶稟賦效應,損失厭惡及小農心態造成的對土地確權的意義不明確的逆流轉心理;然后隨著農民產權意識的覺醒,農民厭損心理逐步削弱,對產權市場化信賴持續加強,土地流轉意愿也得到發展,從轉折處至完全擺脫稟賦效應的這段“c”時期稱為“稟賦效應緩沖區”?!癰、c”2段時期合稱為“稟賦效應區”。

但隨著土地確權的進一步推進,產權明晰程度也將達到極值狀態,農民厭損心理完全沖破稟賦效應羈絆后,產權明晰度伴隨著流轉收益成效顯著和適度規模生產帶來的邊際遞增效益,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和行為將持續增強。當產權制度達到完全自由交易且不存在或極低交易成本時,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即圖3中P點,農民流轉行為也達到閾值?!癱”時期后到“P”點之前的這段時期為“d”區,是科斯產權制度理論下的一段完全自由市場交易發展時期,也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必經階段。

2?實證結果與分析

為更好驗證農地流轉意愿是否與農地確權存在影響關系,筆者通過對江西省撫州市2縣6村進行實地觀察與問卷訪談。以江西省樂安縣召尾村、凹下村、登仙橋,宜黃縣中港鎮鹿崗村、黃陂鎮芒坳村、二都鎮白槎村為調研地,隨機走訪480戶農戶,每個村樣本數大致相同,收回有432份效問卷,回收率為95%,有效率為90%。截至2017年7月,江西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證書到戶率達95.7%,調研村皆已完成土地確權工作。繼而將數據錄入到SPSS 20.0軟件,建立Logistic二元模型。

基于稟賦效應中的厭損理論,是圍繞對土地轉出所帶來的損失恐懼形成的,所以土地流轉意愿皆以“是否愿意轉出”為替代表達[28]。紙質問卷中,因變量“您在農地確權之后更愿意流轉出自己的土地?”的選項設置為“更不愿意”“更愿意”。

2.1?Logistic模型分析

為進一步對農村土地確權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考察驗證,驗證相關變量因素對農戶是否有土地流轉意愿的影響。

主要研究農村土地確權視角下農戶是否具有土地流轉意愿的問題,問卷設計中設置農戶表達意愿的回答選擇只有2種結果。就是農戶具有土地流轉的意愿和農戶不具有土地流轉的意愿,即意愿回答是二分變量。Logistic模型是將邏輯分布作為隨機誤差項的概率分布的一種二元離散選擇變量模型,適用于對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則所進行的選擇行為的分析。因此,選用Logistic模型進行計量分析農村土地確權對農戶主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完全滿足模型條件。

設定因變量為yi,yi取值范圍為[0,1],同時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方法對回歸參數進行估計,設定因變量y,具有土地流轉意愿為1,沒有土地流轉意愿為0。假設因變量、自變量分別用為yi與xi表示,各變量編號用i表示,建立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模型:

2.2?變量的設計及描述

對于因變量yi的選取,設定如果農戶具有土地流轉意愿,則因變量yi取值為1,如果農戶不具有流轉意愿,則因變量yi取值為0,設定Logistic模型中自變量xi表示影響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各種影響因素,具體分為農戶個人特征、農村土地確權認知情況、農村承包土地流轉意愿3類,共17項細分變量,具體自變量xi的分類及變量情況的描述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的變量分為三大類:家庭基本信息、政策認知情況、土地流轉意愿情況;共17個小項,將農業收入和總收入的比值作為農業收入比重,其中將“土地流轉意愿”作為因變量,以其探討其他自變量對此的影響作用,將所有變量以分等定值的形式確定

2.3?數據結果統計說明

運用SPSS中二元Logistic分析功能對數據進行自動分析,若協方差值>0.8,則所有因子綜合對因變量(農戶流轉意愿)有影響,其中P值<0.1,則該單個因子有研究意義,主要是“是否進行過土地確權”,均在0.1、 0.05、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最終,回歸模型的R2值為0.599,預測精度為0.837,通過檢驗,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具體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從Logistic模型運行結果來看,戶籍人口、承包土地面積、對土地確權認知、是否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愿意轉出原因這5個單個自變量在統計學水平上具有意義。由于調研區域的6個村全部已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工作,土地確權經歷全部為1,所以模型結果中,該項變量不具有統計意義,被剔除出模型結果,以對土地確權政策認知及效果感知方面綜合替代“土地確權”所帶來的作用方面,來表示農地確權對于土地流轉所帶來的波動影響。

自變量戶籍人口、對土地確權的認知的相關系數是負值。其中,戶籍人口在5%水平上顯著,表示家庭人口數量和愿意轉出的意愿成較大相關的反比,可見在農村家庭成員越多的情況下,該家庭越不愿意流轉出自己的土地;自變量承包土地面積在10%水平上顯著,與愿意轉出的意愿成統計意義上的正相關,表明家庭承包面積越小越不愿意流轉出;土地確權認知的數值越大,代表農民對土地確權認識度越高,從與轉出意愿的10%顯著水平上可以看出,農民對土地確權理解越深,則越抵制轉出土地;自變量土地確權效果感知與轉出意愿在10%水平上顯著,且成反向關系;對三權分置的自我認知度、農地三權的認知,雖然不具有統計意義(P值大于 0.1),但在定性分析上,農戶越認為土地是自己家的(即該變量值越大),則轉出意愿越小。

通過研究表明,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影響,除了受農戶家庭個體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農戶對土地確權的認知、對土地流轉情況的影響,其中政策認知具有較強的影響。在農地確權視角下,探討農村土地流轉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我國未來農地征地制度改革,對探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型城鎮化等將具有廣泛又深遠的現實意義。

根據上述結果分析,農戶在土地確權之后,土地流轉意愿有下降的趨勢,假設推理中“稟賦效應區”的效果存在。由于我國農民在土地確權后的短期時間內充分具有稟賦效應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以及在各學者的研究基礎上不難得出“稟賦效應區”存在的真實性。在該區間時段內,農民的流轉意愿呈“√”形下降趨勢,證實了圖3的合理假設。

3?結論與政策建議

3.1?結論

引入稟賦效應進行解釋農地確權是否促進農地流轉,創新性地建立稟賦效應區及其特征與理論,以發現稟賦效應區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其內在作用機制,通過對代表江西中部丘陵地區的撫州市調研數據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第一,農戶在土地確權之后,土地流轉意愿有下降的趨勢,假設推理中“稟賦效應區”的效果存在。第二,稟賦效應區由“稟賦效應抑制區”與“稟賦效應緩沖區”構成,起因于我國農民損失厭惡及小農心態造成的對土地確權的意義不明確的逆流轉心理,與農民對產權市場化的信賴度息息相關。第三,要破除稟賦效應在我國農地流轉中的危害作用,必須從優化農村土地市場路徑入手。

3.2?政策建議

本研究的對象局限為農村土地中的“農用地”,在流轉過程中也限定為“農用地”,但未來的土地流轉的范疇將擴充為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的土地經營權。2017年修訂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頒布,昭示著農村土地尤其是宅基地在未來農村土地流轉的比重將逐步增加。宅基地流轉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物權法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農民增加收入的必要手段,是農村土地集約利用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已有的對“稟賦效應”的分析下,總結出對規避“稟賦效應區”產生危害的農村土地市場優化路徑顯得急迫與關鍵,基于前文所述我國農村稟賦效應特別強的特性的3點原因,總結并提煉出3項建議。

3.2.1?從法治方面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制?農民畏懼對土地的流轉行為很大原因來源于農戶不懂法律,也缺乏學習法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制中最為迫切的一點就是法制框架的穩固。農村普法任重道遠,為更好地促進農地流轉,促成資源配置最優化,為農戶提升自己的權利意識,保障權益不受侵犯,加強農民的“契約意識”是當務之急[29]。契約精神是商品經濟社會中交易流通的主流精神。以巨額人力物力成本為全國農民嚴謹慎重地“確權頒證”就是良好的開端,建立對農戶及投資者的誠信度評價體系并以此作為農地金融市場運行基礎,逐步弱化“人情”之于農村社會的影響力,讓我國農民邁向現代化進程中,管理意識、技術手段、法治思想等都能方驂并路。

3.2.2?降低農民兼業化程度,促成農民職業化道路?農民職業化的最大障礙在于準入門檻過低和產業鏈過短。農民及農業一直以給人帶來備選職業、低端產業的印象,原因在于我國農業生產精細化程度低,農產品市場調控手段單一以及農民生產技能已無法適應當前現代農業的專業化要求。因此,降低農民兼業化程度,促成其職業化道路,在于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期要求,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同時對農民進行技能優化培訓、現代化農具設備操作,以適應未來農業規模化生產需求。延長產業鏈也將充實農民農閑時間,在農產地即可出品高品質農產品,通過品牌效應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從而提高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提升農業職業化吸引力。

3.2.3?耕作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民社會地位?農村生產管理水平一直是制約農村土地權屬結構升級改革的決定性因素,隨著農村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更新換代,我國農村土地利用也必將因此從細碎化走向集約化,而管理主體也將從個人轉化為以合作社為主的經營承包者。推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以土地入股開展股份合作經營,在各種合作組織的帶動下,土地集約經營有了競爭力,能夠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和市場風險,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同時合作社組織還可以改變傳統土地經營方式,實現由分散經營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的轉變,促進農民土地的有效集中和專業化生產,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收益率。合作社也可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臺,整合生產要素,把零星的土地從農戶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配置土地,提倡適度規模經營,不僅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型農具的推廣應用,使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a、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土地的高效率性、高收益性,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土地市場優化是通過外部性政策改進從而達到內部化作用于農戶流轉意愿的理念,稟賦效應作為行為經濟學中的重要理論,是人們的慣性心理行為,唯有通過外部性的環境變遷才能對稟賦效應帶來的損失厭惡產生影響,只從農戶的厭損心態去改變農戶硬性條件或是政策認知深度是不完整、不深入的嘗試,所以聚焦完善農村土地市場,貫徹“三農”政策方針,強化合作組織于農村生產的主導地位才能修正農戶對農地流轉的最大主觀期望,從而規避損失厭惡心態。另外本研究雖正式提出了稟賦效應區的存在,但是其存在的起因與土地確權的作用關系仍須更精準、更深入的模型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1]黃建偉,劉文可,陳美球. 農地流轉:演進邏輯、現實困境及破解路徑——基于文獻分析[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6,15(4):381-389.

[2]蔡慧敏.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基于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河南省新鄉市的調研[J]. 農業經濟,2015(11):43-44.

[3]孫憲忠. 推進農地三權分置經營模式的立法研究[J]. 中國社會科學,2016(7):145-163.

[4]余?淙. 農村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意愿影響的實證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5]閆玉琴.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J]. 農民致富之友,2017(3):97.

[6]王留鑫,何愛平,何煉成. 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比較研究——兼論我國農地產權改革[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31(12):71-76.

[7]趙翠霞,張?瑾. 城郊失地農民“幸福悖論”的行為經濟學視角分析[J]. 經濟動態與評論,2016(2):279-280.

[8]王?玥. 舊城改造中住宅被征收人受償意愿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9]Kahneman D,Tversky A. 前景理論:風險決策分析[J]. 胡宗偉,譯. 經濟資料譯叢,2008(1):1-18.

[10]程令國,張?曄,劉志彪. 農地確權促進了中國農村土地的流轉嗎?[J]. 管理世界,2016(1):88-98.

[11]羅必良. 農地流轉的市場邏輯——“產權強度-稟賦效應-交易裝置”的分析線索及案例研究[J]. 南方經濟,2014(5):1-24.

[12]劉玥汐,許恒周. 農地確權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影響研究——基于農民分化的視角[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30(5):25-29.

[13]張?蘭,馮淑怡,陸華良,等. 農地規模經營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村莊調查數據[J]. 中國土地科學,2015,29(11):32-39,62.

[14]付江濤,紀月清,胡?浩. 新一輪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否促進了農戶的土地流轉——來自江蘇省3縣(市、區)的經驗證據[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1):105-113,165.

[15]郭晨陽,陜永杰. 土地確權背景下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山西省洪洞縣為例[J]. 山西農業科學,2018,46(1):130-134.

[16]丁?玲,鐘漲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研究——來自湖北省土地確權的實證[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3):452-459.

[17]孔令成. 基于綜合效益視角的家庭農場土地適度規模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18]劉玥汐,許恒周. 農地確權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影響研究——基于農民分化的視角[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30(5):25-29.

[19]仇童偉,石曉平,馬賢磊. 農地流轉經歷、產權安全認知對農地流轉市場潛在需求的影響研究——以江西省丘陵地區為例[J]. 資源科學,2015,37(4):645-653.

[20]高?佳,宋?戈. 產權認知及外部環境對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影響模型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2017,33(5):248-256.

[21]牛春香. 芻議農村土地確權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影響[J]. 現代經濟信息,2018(4):12.

[22]王敏琴,費燦亞. 土地流轉過程中家庭農場持續經營意愿研究——基于無錫地區348家家庭農場的調查[J]. 農村經濟,2016(9):25-30.

[23]陳勝祥. 農地產權“有意的制度模糊說”質疑[J]. 中國土地科學,2014,28(6):3-9.

[24]羅必良. 農地確權、交易含義與農業經營方式轉型——科斯定理拓展與案例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16(11):2-16.

[25]羅必良. 科斯定理:反思與拓展——兼論中國農地流轉制度改革與選擇[J]. 經濟研究,2017,52(11):178-193.

[26]韓曉宇,曹?波,王曉剛. 農戶土地依賴性對農地經營權退出與進入意愿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8):303-308.

[27]鄭?濤. 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利益訴求問題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28]楊?柳. 土地確權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研究——以湖北隨縣為例[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6.

[29]魏開剛. 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農民合作倫理研究[D]. 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王?陽,溫?虎. 農業經濟增長新引擎:網絡普及、教育投資抑或制度變革——基于2003—2015年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340-3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激情综合图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h网站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丝袜第一页| 欧美日韩福利|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自在线拍|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美乳| 2022国产无码在线| www精品久久|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日韩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天堂.com| 青青操国产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好吊日免费视频|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538国产视频|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在线色国产|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av无码人妻|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黄色福利在线|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香蕉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a|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色伊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