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現實主義無論在繪畫方面還是設計方面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主要體現在繪畫元素的借鑒和非邏輯性空間形式的運用上。應用題材多是根據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為中心,在討論設計過程時更多歸于想象,然而“想象”的畫面構圖也是有據可尋的。本文主要通過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薩爾瓦多·達利和美國鬼才導演蒂姆·波頓的作品進行探究物體與空間之間重置所帶來的獨特認知。
關鍵詞:超現實;非邏輯;薩爾瓦多·達利;蒂姆·波頓
一.超現實主義的誕生
一種新的藝術思潮的產生一般都伴隨著對歷史的反叛和創新,新風格的開辟者大多具有獨特的思想。比如薩爾瓦多·達利,這個怪老頭留給世人的更多的是惡作劇般的幽默,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反叛意味,荒謬而又不“嘩眾取寵”,把離奇的夢境世界帶來現實。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家庭因素的啟蒙,在達利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鼓勵他創作,令人惋惜的是母親早早過世,父親再娶,難以融入新家庭的達利前往馬德里展開一段壓抑的求學。他在自傳中曾經說過:“當時的我孤單焦慮,十分內向,那真是一段無比壓抑的日子。”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他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古怪的形象,穿著奇裝異服,留著他標志性的小胡子,由于繪畫才能的展現,他也變得個性張揚,自大無理。
反叛的性格鑄就了極具創新的作品。拋棄了保守的校園,他遇到了一群來自巴黎的實驗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怪異而且充滿想象。這些怪異的藝術風格在那個年代被賦予一個新的稱號:“超現實主義”
二.獨特的創作手法—非邏輯性空間形式
在藝術設計和繪畫中,超現實主義是創作者追求創新的不二選擇。不同于西方圣經故事和東方仙神傳說的是,超現實主義的創作主體往往是通過潛意識想象,很多來源于夢境,傳說題材的雖然在故事的真實性上也含有超越現實的成分,但是無論是文字還是繪畫都會把他們置身與一個合理的空間從而加大故事的真實性。超現實主義更加自由,不受拘束,經常出現物體本身形象的突破,比如常會用到的置換,材質異化,夸張,共生等創作手法,還有空間和物體之間的重置,比如特定空間同構,透視錯位等,甚至空間和空間之間的重置也會產生新的視覺感受。這些在超現實主義誕生初期,達利的作品早有體現。
達利教科書級別的作品《記憶的永恒》,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常用的沙灘上,出現一般室內才會有的桌子和時鐘,流淌的時鐘隱喻了時間的流動,日常生活中堅硬輪廓的時鐘變為流動材質,分別掛在枝丫上和箱子上,依附著桌子的外形結構流淌。這種材質異化所帶來的奇妙的視覺沖擊,一直被現在的創作者延用,來表達想要的主題特征,寫實手法和超現實的物體間的重置新鮮而耐人咀嚼。
他的另一幅《Double images》,看似一張側躺在地上的人臉,仔細觀察會發現,人的頭發其實是樹木,巨大的巖石被幻化成人的面孔,而鼻底和嘴唇實為坐下的三個人。這個作品所采用的手法為同構,用不同物體組成一個新的圖形,仔細觀察而發現的不同產生別樣的驚喜。還有一副名為《偉大的自慰者》,畫中一大塊黃色物體的形狀靈感來自于海邊的礁石,但是達利把它幻化成自己的臉龐,高聳的鼻梁面部朝下,采用了置換的手法,奇妙的組合表現了達利夢境的不可預測性以及不被束縛的神奇意念。置換手法一般是兩個外形相似的物體之間進行的替換,以此來貼近主題,表達隱藏含義。1945年,作品《my wife》誕生,畫面前面的是妻子裸露的背影,而斜對角影子的方向,妻子的身體在不打破外形的情況下變成另外一個空間,這種手法也就是共生同構,共用了一個外形但是表達了更多的含義。
另一位以超現實著稱的大師是著名鬼才導演蒂姆·波頓。童年的蒂姆·波頓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總是被獨自鎖在家中,看電影和畫畫成了他的獨家記憶。這種成長環境帶來的孤獨以及孤獨所產生的驚奇思想和對愛的渴望也成為他創作的源泉,他用華麗的畫面營造一個個怪誕而瑰麗的童夢。在《剪刀手愛德華》中,主人公愛德華是由一個切菜的機器人改創出來,只是在沒完成時他的主人已經去世,他的手依然是一把剪刀,整個人物形象設計里采用了置換的手法,為離奇的影片提供了發生前提。影片開頭通過奶奶給孫子講故事這種再平常不過的方式展開,講述自身難忘的回憶。回憶是一種美好也是一種遺憾,其中也許摻雜了很多對現實的改編和企盼,充分展現了奶奶本能和欲望的心理活動,在心理上實現了超現實。
他的另一部影片《愛麗絲夢游仙境》,由童話改編而來,延用了蒂姆·波頓一貫的哥特風,人物形象的陰暗詭異設計,改變了迪士尼柔美的公主畫風。奇遇記題材必定也是超現主義創作思想的產物。蒂姆·波頓在采用一般童話故事會運用的擬人化,尺度夸張等手法的前提下,空間錯位也是奇遇記類題材必備的表現手法之一。
三.總結
超現實主義突破現實空間,違反了觀眾慣有的視覺習慣,把潛意識里的夢幻和真實重新審視組合,產生的陌生感使得觀眾也能更多角度的審視,思考。本文對超現實主義中的空間形式進行探究分析,希望在以后的創作中可以清晰定位,更好的吸收精華。
作者簡介:周旋(1994—)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學生,設計學碩士,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