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如水,它能使棱角分明的頑石,漸臻完美;教育如修行,它能讓一絲柔軟,從心間蔓延至每一個鮮活的個體。
關鍵詞:教育;生命;修行
我們付出無限關愛的學生常常在日后用冷漠的眼神將你刺傷,盡管學生口中的永遠記住往往就是徹底忘記,我們依然看到三尺講臺的魔力,我們見到身邊太多的同事一站上這方天地,先前的疲憊與懈怠就蕩然無存,游刃有余,揮灑自如,整個人都明亮了起來。我們依然看到生命中有這樣的綻放,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場修行。
一、這樣一位后進生
遇見過這樣一個學生,比較調皮,多話,課堂上喜歡說些亂七八糟的話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經常缺交作業,上課不專心等。我經常找他談話,軟硬兼施;他臉皮很厚,無動于衷。有一次跟他媽媽溝通他開學以后的情況,也了解了很多他在家的情況。他父母忙于生意,沒什么時間教育他;他都是在親戚家住的多,而且幾個表兄弟中就他成績最差,表哥們經常諷刺嘲笑他,家里親戚也經常挖苦他。所以他對各種批評諷刺的話都已經習慣了,對于這些無所謂了。后來有一次他跟我說,因為受后面成績差同學的影響才沒心學習;我要求他先對自己嚴格要求,同時也給予他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在這種情況下,他慢慢改了很多,壞習慣少了,上課專心多了,成績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對于學生學習實踐的任何嘗試,我們都應該采取寬容的態度。從那以后,我常常微笑著、耐心地聽完學生回答,而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師的每一次尊重與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也有人指出:“孩子的自尊心如同早晨樹葉上的露珠,輕輕一抖,他就會滑落。”
我想,只要我們有一顆寬容的愛的靈魂,我們就能傳遞給學生最美的眼神,這樣的人,才會生長出最人性的枝蔓,才會漫溢出愛的芳香。
二、這樣一個“奇跡”
還遇到一個這樣的學生,本身不注意外形,也不喜歡學習,很是內向。其實,我也從其他老師那了解了她的情況,單親家庭,孩子有什么心里話,不知向誰訴說。以前老師們也給她做過多次思想工作,然而變化也不是特別大。
我想做一些事情去改變她。可是,每當我上課,讓學生們分組積極地查找知識點、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或是討論問題時,總是看到角落里有一個胖胖的女生在睡覺。她單獨一桌,沒人注意她,更沒有別的學生去幫助或是去打擾她。我喊她的名字,讓她站起來。當我喊了三次,她才動了動,極不情愿地站了起來,我一連串問了她好幾個問題,問她為什么睡覺,為什么不學習等等!這時其他同學都笑了起來,她的臉紅了。我制止同學們的笑,并讓她坐下,下課后和我一起去辦公室。我讓她搬凳子過來,坐在我對面,我看她更緊張了,頭低得更低,不敢坐下。我示意她照我說的去做,并隨手給她倒了一杯水。
我從桌子了翻出一本有關科學家成長經歷的書,我告訴她別緊張,看會書吧!不過,下課時你得給我講一個其中的小故事。她默默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只要是我上課,下課后就叫她過去,讓她和我對坐,并不給她講什么大道理,只是讓她看一些書,畫她喜歡的畫。漸漸地,她好像已經習慣了我的“教育”,上完我的課后,主動就去我那。我看時機差不多了,我開始和她說幾句,看得出她已經不緊張了。我把語文教材給她,并鼓勵她,她的畫功很不錯,把咱們課本上的插圖畫畫吧!“我看你畫的比課本上印的還好,以后班里的寫寫畫畫由你來承包吧。”畫完后,我是這么表揚她。
就這樣大概過了一個月,我知道,走進她心靈的時候到了,我們開始聊聊生活、家庭,她也肯把我原來就知道的家庭情況告訴了我。我發現這個孩子難道不是很棒的孩子嗎?她只是缺少關愛罷了。我想我們作為教師,有時候總是注重自己所教學科以及班級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一些學生的感受、想法。
這個孩子,雖然后來也很努力地在學習,然而學業落下地很多,最終沒能考上大學。不過,老師在她身上看到了“奇跡”的發生,不再是那么內向,總是低著頭,每天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畢業時候,她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的有一句讓我很感動,她說“老師,你是第一個讓我坐在你對面并給我倒一杯水的老師,我知道我可以信任你!”
《學記》的教誨:“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說,當老師的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然后才能加以補救。所謂教育,就是培養、發揚學生的優點而挽救他們的過失。
三、這樣一種認識
老子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圣人無棄物,無棄人,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和我們朝夕共處的學生,我們怎忍心放棄啊。
魏書生曾經說過,“無論是誰,他們內心深處都有真善美的一面”,我們要用愛去發現學生真善美。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所謂大英雄,就是本色、平淡,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所謂名士就是堅持做自己,原色,本色的我,為人師表的我。
作者簡介:
滕瑞娟,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第五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