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歡 韋 晨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 江蘇 南京 210000)
南京市仙新路過江通道是《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規劃建設的過江通道之一,同時也列入了《南京江北新區總體規劃(2014-2030年)》。仙新路過江通道上游距南京長江二橋約6.2km,下游距南京四橋約4.3km。項目南起自科創路交叉處,向北沿仙新路跨越棲霞大道、恒廣路、恒通大道及新港大道后,跨(穿)越長江,江北側跨(穿)越疏港大道、化工大道后接入S501,跨越江北沿江高等級公路及滁河后接地,全長約13.5Km,不含江北段引橋橋下道路及滁河東側輔道橋(屬于S501范圍)。目前仙新路過江通道工程處于建設階段。本項目的建設為聯系仙林組團與龍袍新城的縱向快速路,其功能需要承擔跨組團區域長距離交通出行,為南京市擁江發展的交通工程支撐之一。一方面它聯系南京中心城區的江寧區、棲霞區,同時也是中心城區與江北新區的龍袍新城和六合組團對外聯系的主要走廊。
項目起于仙新路與科創路交叉口,向北沿仙新路跨越棲霞大道、新港大道后,采用橋梁方式越過長江,江北側跨越疏港大道接入S501,繼續跨越江北沿江公路及滁河后接地。項目主線全長約13.5公里,按照通過的推薦方案建設跨越長江懸索橋1座(主跨1760米)及地面段、連接高架橋等,設置棲霞大道、江北沿江兩座互通及配套輔道、匝道工程。
交通量評價是道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確定道路建設等級、工程實施規模以及經濟評價的基礎。因此,預測方法合理性和可靠性將直接影響研究的結論。在充分考慮預測期內項目區域交通路網或其它運輸方式對交通量的分流影響,通過交通量分配,最終獲得擬建項目預測交通量。
江南受棲霞大道立交、堯化門貨場等控制節點影響,隧道江南出口設置在恒飛路與恒通大道之間。 江北控制節點比較少,隧道穿越長江后盡早出地面,江北出口設置在北四路與北五路之間。恒通大道以南及北六路以北兩側接線,橋梁方案與隧道方案均相同。因此,本次橋隧比選的范圍選定為恒通大道——北六路之間,比選長度長約7318m。橋隧比選時,橋梁方案采用投資最大的1760m懸索橋方案與隧道方案進行方案比選。
本次設計對橋梁方案和隧道方案進行了初步研究,從技術指標與運營安全、通行能力分析、規劃與用地、安全、通航、防洪、環境影響、施工風險、運營管養、交通組織、工程造價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1)橋隧線位有區別的范圍較小,且為綠地、工業用地,兩者在環保,用地等方面沒有明顯優劣,且都具有工程可行性。
(2)在功能、成本及施工風險等方面橋梁方案明顯優于隧道方案。本項目的建設條件下隧道方案難以解決貨車通行安全與危化品車輛不能通行的問題。
(3)在對防洪通航影響方面,隧道略優。本項目橋梁方案一跨過江的工程措施解決了對防洪與通航影響的問題。
綜上所述,橋梁方案相對較優,仙新路過江通道跨江方案采用橋梁形式。
橋隧方案綜合比選表

項 目橋 梁 隧 道 主要結論 綜合結論交通量分析及預測2044年貨運交通量18950PCU/d,占總交通量的26%。危化品車輛約占總交通量的3%左右。主橋最大縱坡為2.5%。隧道南側平均縱坡3.34%,坡長約3.17Km;北側平均縱坡3.06%,坡長2.9Km。《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相對于80Km/h車速,縱坡坡度小于3%時,坡長沒有限制;縱坡3%及以上,最大坡長為1100m;隧道方案坡長超出規范要求,且貨車上坡困難,下坡存在安全隱患,需專題論證。橋梁方案優技術指標與運營安全能通行含危化品車輛在內的貨車。不能通行危化品車輛。兩岸化工廠有運輸危化品的需求,南京市域范圍下游僅仙新路過江通道存在危化品過江的可能。橋梁方案優規劃與用地江北需置換部分西壩港煤堆場,面積280畝。置換遷移部分煤堆場面積約180畝。根據《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橋隧方案均需置換遷移部分煤堆場,橋梁方案置換面積大100畝。隧道方案優通航一跨過江方案對航道和碼頭基本無影響。鋼箱梁吊裝期間通航臨時管制約4個月。對航道和碼頭無影響,隧道水中鉆探施工約4個月,需要連續局部臨時管制。橋梁及隧道方案運營期對通航基本無影響,施工期或前期鉆探需要局部臨時管制。隧道方案優防洪 一跨過江對防洪無影響對江堤及防洪影響小橋梁及隧道方案對防洪影響均很小。 基本相同環境影響 泥漿外運量較大。 棄渣及泥漿外運量大。施工期對周邊環境影響均較小。 基本相同施工風險橋梁方案施工技術成熟,風險可控。埋深為水下96.6米將是國內最大深度,江南盾構段2953m: 1500m為全斷面基巖,1253m為半斷面基巖,江中段盾構掘進風險為Ⅲ級橋梁方案施工難度相對較小,風險較低。橋梁方案優比選范圍投資 約54.5億元 約70.5億元橋梁方案總投資較低橋梁方案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