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君
摘要:俄羅斯民族樂派是指19世紀在俄羅斯興起的具有鮮明的本民族特征的新音樂,作曲家從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創作出異彩紛呈的音樂作品的學派。民族樂派的音樂家從自己本土的文化和民間音樂素材中提取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主體,去激發本國人民反封建反欺壓的情感和斗志。
關鍵詞:民族樂派;俄羅斯民族音樂
中圖分類號:J63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051-01
19世紀下半葉,由于歐洲資本主義擴張民族民主思想的傳播和啟蒙運動的飛速發展,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迅猛的發展,民族民主意識增長,逐漸掀起了各民族的獨立運動和民族文藝復興的思潮,一些進步思想的人士開始致力于本民族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新的區別于其他樂派的民族樂派產生了,此時的民族樂派在歐洲風靡,說到民族樂派不得不提及俄羅斯的民族樂派。
俄羅斯民族樂派成立的比較早人數比較多的一個民族,當時一直處于奴隸制的俄國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先后經歷了貴族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世紀末又進入無產階級革命時期。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俄羅斯的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一些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都發生了改變。他們深刻意識到弘揚本民族的文化和藝術的重要性。
19世紀俄國的文學藝術獲得了重要發展,普希金,萊蒙托夫和果戈里以及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民主主義的文藝思想理論都深深地影響了俄國19世紀的精神生活,也影響著音樂的發展。這一時期俄羅斯作曲家們的創作推動了整個世界音樂藝術的發展。他們通過本民族特有的音樂題材和音樂作品形態體現俄羅斯精神風貌,他們就是俄羅斯民族樂派。
說到民族樂派不得不提及格里格這位開創俄羅斯樂派先河的人。格林卡無論在音樂創作的思想理論和實踐上都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發展指引了道路。他創作的本民族音樂讓俄羅斯的音樂邁入了成熟的階段,并且開設了一個有著鮮明的民族性的俄羅斯音樂。他創作的第一部歌劇創《伊萬·蘇薩寧》,作品描寫了一位普通俄國農民為國捐軀的故事,歌劇音樂采用了民間音樂素材。他的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取材于普希金的同名敘事詩,格林卡為這一古老民間傳說譜寫的音樂己具有典型的俄羅斯風格。
另外一個代表是強力集團也稱“五人團”是俄國19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個作曲家小組。他們包括居伊,繆索爾斯基,里姆斯塔,柯薩柯夫,鮑羅廷等人。他們大多是在業余時間里從事創作。他們主張走格林卡的道路,書寫俄國的歷史、現實和民間傳說,提倡創作要真實而富于人民性,音樂要體現民族的個性。
比如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的《舍赫拉查達》、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鮑羅丁的《在中亞細亞草原上》以及居伊的歌劇《高加索的囚犯》等大量的作品中都突顯著俄羅斯本民族音樂所特有的悲壯熱烈的魅力,我們能夠通過他們大量的作品感受到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魅力以及與其他音樂的不同。這個時期,俄羅斯的民族主義音樂一直以自身一種獨特而悲壯凄美的風格特征展現在世界的舞臺上。
民族樂派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作品的體裁內容和藝術風格兩個方面。
題材內容分為四類作品:第一類是通過本國歷史和神話傳說,描寫人民反封建反迫害反暴政的故事,歌頌了本民族英勇的勇士和人民高尚的愛國情懷。第二類是描寫祖國廣闊的土地和人民的生活以及民間的美麗的傳說等。第三類是描寫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愛國情懷。第四類是表現民族斗爭的作品。
藝術風格方面,大多數是反映本民族的歷史和人民生活為題材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民族民主性始終是他們的鮮明題材。他們的作品大多是歌劇交響曲鋼琴曲等。
在音樂的語言上,大多是提煉了民族的音調節奏和調式調性,其中最具民族特點的就是調式調性和旋律和聲。
在這一時期的俄羅斯還有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柴可夫斯基。對于他所屬的樂派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爭議,有的人說他屬于民族樂派的作曲家,也有人說他是浪漫樂派的代表。產生這種爭議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創作意圖和音樂語言與同一時期的“強力集團”有著許多的異同點。換句話說,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雙重創作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是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音樂的結合,換句話說,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同時體會到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兩種音樂的音樂語言和風格。
在創作上,柴可夫斯基比強力集團都更廣泛同時也借鑒了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形式和技巧,他更注重音樂中個人的情感體驗的表達,這種情感主要體現在一些去表達人們與光明和黑暗搏斗的場景中,因此他的音樂更具有一種深刻的悲劇性和現實主義的力量。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民族樂派,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這些作曲家們的主要特征是在音樂中強調本民族的調性,并采用俄羅斯特有的形態旋律和節奏,以本民族愛國主義的文學主題作為音樂創作的基礎,通過獨特的音樂創作,創造了偉大的俄羅斯音樂的新紀元,也為世界音樂的寶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