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凱怡
摘要:通過提取浙東文化符號,設計出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首先,以符號學為設計指導,選擇浙東文化的典型代表寧波鼓樓為設計載體,從造型、色彩和材質三方面進行特征分析;其次,提取元素符號形成矢量圖像,并結合“甬”字象形字造型,運用形狀文法進行推衍;最后,得到設計方案應用于設計實踐中。通過對浙東文化的符號學設計研究,意在將地域文化元素符號應用于當代設計中,為文化產品的開發設計提供可借鑒的思考與方法。
關鍵詞:浙東文化 符號學 形狀文法 文化產品 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8-0126-02
引言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各地區紛紛推出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然而,作為產品生產基地的浙東地區,自身充斥著同質化嚴重的文化產品。面對旅游消費市場個性化發展趨勢,浙東地區亟需有內涵、有特色的文化產品。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既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個性化的追求,又能解決浙東旅游文化產品單調和匱乏的現狀。
本文從浙東文化符號的角度,選取鼓樓為符號載體,通過資料的整理與歸納,分析鼓樓造型元素特征,用符號學原理提煉鼓樓元素符號,再用形狀文法推演形成矢量圖形,最后應用于產品設計,為地域文化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文化產品設計時,要注意與消費者的情感溝通,還要注意文化內涵的傳承。文化產品是文化信息的傳播媒介,文化符號負責攜帶文化信息。恰當的文化符號不僅能夠推動人與物的交流,更可以提高產品本身的內涵底蘊。因此,文化產品設計應當把文化內涵的物質化傳承作為設計的宗旨,通過擷取準確的文化符號,促進產品與消費者間的交流,提升并傳播文化內涵。隨著旅游文化的發展,旅客的消費觀念也日新月異,同質化的產品已不能滿足他們個性化的文化需求,這就對文化產品設計提出了新要求,而設計難點在于如何選取適當的文化符號實現保留地方文化特色的產品創新。
本文運用跨學科交叉法、符號分析法和形狀文法。首先,運用跨學科交叉的方法,結合歷史學與符號學知識,分析浙東文化選其代表性建筑鼓樓,歸納鼓樓建筑造型、色彩和材質的特征。其次,通過符號分析法,對鼓樓造型、色彩和材質的元素符號進行提取與簡化。再次,運用形狀文法,結合“甬”字象形字樣,提取兩者造型的共有特征,推演形成新的文化元素。最后,將衍生出新的設計方案運用于文化產品的設計實踐中。
二、浙東文化符號分析
(一)浙東文化特點:浙東文化源于越文化,從屬于江南文化,又在整個江南文化中獨具一格,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浙江以錢塘江為界,分為“浙西”、“浙東”兩個區域,寧(甬)紹、臺溫、金麗衢均屬“浙東”地區。浙東地區背山臨海、地少人多,但浙東人民果敢堅韌、勇于開拓。與自然環境長期的斗爭,培養了既浪漫抒情,又剛硬直率,關注現實與注重個性相結合的越文化。又因占據東海海岸線,其文化有鮮明海洋文化的特征。簡而言之,浙東文化強調經世致用、貫通古今、原創精神和批判精神,是開放性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
(二)浙東文化符號載體:浙東地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其文化符號更是不勝枚舉,如浙東三雕、甌繡、寧波鼓樓、紹興黃酒等。古越初民通過文化符號,將浪漫飄逸、詩意、開放的浙東文化傳承下來,使世人感受到越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符號是當地文化特色的指代,浙東文化符號的載體主要是凝固浙東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本文選取地標建筑鼓樓作為符號載體,從造型、色彩和材質三方面提取文化符號,從文化符號的造型和內涵進行進一步推演,形成新的文化元素,最后應用于筆架設計中。具體而言,筆架的主體結構為鼓樓建筑造型和“甬”字象形字造型的推衍結果,設計表現技法采用浙東傳統工藝木雕,并選取木雕工藝中的仙鶴形象融入筆架設計,打造具有浙東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
(三)鼓樓建筑特征分析:鼓樓實為鐘鼓樓,舊名譙樓,是寧波古城在地面上的唯一留存。鼓樓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年),當時是子城的南城門。現存樓閣為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建,是—座三層木結構、歇山頂、卷拱式的高臺建筑,城樓設置報時用的刻漏、更鼓。后來,因留學邑人認為擊鼓報時落后,提議設“自鳴鐘”。于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市政府在三層樓木結構建筑中間,加建了水泥鋼骨正方形瞭望臺和警鐘臺,警鐘臺采用平屋面形式,并設有一座大時鐘,四面如一。古代府縣所在地均設鼓樓,但寧波鼓樓造型與眾不同、獨樹一幟,不能不佩服當時浙東人敢為人先、與時俱進的精神。對于浙東的人民而言,鼓樓已經不僅僅是地標建筑,更是一個符號、一個圖騰、一種活著的精神。
鼓樓是中西合璧的佳作,有中式建筑的穩重,也有西式建筑的個性。鼓樓整體造型別具一格、融通中外,把西式風格的個性鐘樓加建在中式風格的高臺建筑上,這樣的設計方式,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促進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本文通過資料整理和實地考察,對鼓樓造型特征進行分析,認為鼓樓外部造型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高臺城墻、中式建筑和西式鐘樓,整體造型靈動、輝煌、有創意。三部分的主體色彩分別是,灰紅、中黃和磚紅,在灰色融入環境的基礎上,用中黃突出主體中式建筑。材質分別是梅雨石、木材、水泥鋼筋,用材親近自然、繼承傳統又勇于創新。通過圖表分析法歸納鼓樓特征,如表1。
三、元素符號的提取與抽象
在文化產品的創造中,提取與抽象是保留地域特色最有效的設計方法。通過提取與抽象,把地域文化特色的標志性符號轉化為產品開發的設計語言。借助該設計手法,既傳達了地域特色文化信息,又滿足了消費者的文化需求。文化元素符號的提取,不是簡單的挪用和重復,而是在已有元素的基礎上,通過簡化、重組再設計出新的文化元素。將提取的新文化元素符號用于產品開發,是解決產品同質化的良方。因此,在產品設計中,根據浙東文化的符號元素特征,提煉出具有時代性、典型性、獨特性的元素,是打造有特色的文化產品的關鍵。
(一)造型符號提取與抽象:自寧波鼓樓修建以來,建制不斷推陳出新,其造型偉岸、風光絕勝,—直都是浙東地區的標志性建筑。鼓樓坐落于中山西路北側,占地700多平方米,總高約28米。整體造型分為三部分,下寬上窄,呈矩形平面,有較強的對稱性。底部長方形石砌城臺東西走向,長45米,寬16米,高8米。城臺下拱形門門道深16米,門寬6米。中部為三檐歇山頂中式建筑,內部由24根木柱支撐,外部由20根石柱支撐,有12翹角向外延伸。頂部是西式建筑,包括水泥鋼骨正方形瞭望臺和鐘警臺,鐘樓四面設機械鐘。城臺上新建的附屬樓錯落分布,將主樓烘托得更加雄偉壯麗。
為突出鼓樓整體造型特征,提取造型符號時應做到:(1)刪繁就簡。鼓樓由高臺、中式樓閣和西式鐘樓組成,內外部結構復雜多元。設計過程應該進行簡化抽象,整體上保留高臺的拱門、中式建筑的重檐和翹角、西式建筑的大時鐘的形狀,去掉窗戶、柱子等結構要素。(2)形體有度。在設計實踐中,借用鼓樓建筑的形體秩序,如鼓樓三重檐與大時鐘和三重檐之間的原有高度比例。因設計產品為筆架,考慮設計藝術與功能相統一的原則,故縮短中式建筑的整體占比,并拉長高臺的整體占比。鼓樓造型符號提取過程,如圖1。
(二)色彩符號提取與抽象:色彩是鼓樓最具感染力的文化符號,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人們的情感。鼓樓在用色分量上,以暗紅和中黃最多,其次是冷灰和磚紅,建筑色彩既有古樸雅致的一面,又有熱烈奢華的一面。其中暗紅和中黃代表尊貴、典雅和權力;冷灰色代表平和、中庸和雅致;磚紅則代表創新、青春和溫暖。這些色彩在浙東文化背景下形成,并成為浙東文化的象征,充分體現了浙東人民浪漫飄逸的個性。因此,提取色彩符號時應做到:(1)順應潮流。應該選取能夠融入時代的色彩,將鼓樓的質樸親切通過色彩呈現,傳達勇于創新的鼓樓精神。(2)協調統一。在色彩的選取時,應該協調鼓樓的兩大主色,呈現鼓樓整體和諧的美感。
(三)材質符號提取與抽象:材料是鼓樓建筑設計的基礎,是產品其他構成要素——結構、形式和功能的物質載體。鼓樓的材料主要有本地出產的梅雨石、木材和鋼筋水泥。材料與鼓樓建筑相結合,散發出浙東地域文化與風土人情,激發起人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在提取材料符號時應做到:(1)因地制宜。采用產自當地的材料,能帶來記憶與歸屬感,讓文化產品具有親和力。(2)符合情趣。采用木材,能賦予文化產品傳統文化的記憶,隱喻“自然”的精神本質,能夠引起觀者的文化共鳴。
四、元素符號的設計運用
(一)元素符號的選擇:運用符號學對鼓樓建筑特征進行分析,從鼓樓造型、色彩和材質三方面提取元素符號,從“甬”字象形文字提取造型元素,如圖2。再運用形狀文法推敲形成矢量圖形,如圖3。色彩上,選取介于黃色與紅色之間的環保原木色,凸顯鼓樓的時代精神。材質上,選擇浙東本地木材,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在對鼓樓元素符號的選擇過程中,首先,做到形式的簡化與抽象。選擇鼓樓特定的造型美感,刪除繁瑣的具體細節,注重大體的簡化與特征線條的提煉,并賦予浙東文化內涵。其次,做到秩序的轉化。結合設計性與功能性,采用鼓樓建筑的形制關系,使之有“不褪色”的地域特色。第三,做到重新組合和變化。將鼓樓造型和“甬”字象形字等元素符號打亂,以更具時代精神的審美觀進行重新組合。最后,做到綠色環保。色彩和材質的選擇上,追求材質本真,遵循簡約之美的設計手法,打造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并存的綠色文化產品。
(二)設計應用:圍繞“浙東文化”,開發具有浙東特色的文化產品,運用現代設計方法,將推衍結果運用于筆架設計。因為推衍的矢量造型過于簡單,所以在造型上采用仙鶴造型,在遵循簡約設計的基礎上,精心處理文化產品細節,以多層次的造型充分展現浙東文化的魅力。
圖4、5的筆架由橫梁、筆擱和仙鶴造型組合構成,兼具實用性、藝術性、紀念性和附加值。首先,功能完備。筆架橫梁可掛六支毛筆,底座弧形處可作筆擱使用。其次,造型優美。一個半圓,兩只仙鶴,三根橫木,造型簡約有序。半圓指代鼓樓拱門;上端仙鶴造型指代鼓樓大時鐘;下端仙鶴指代附屬建筑;橫木指代重檐翹角。第三,工藝精美。采用浙東木雕,傳承傳統工藝;并采用榫卯工藝,方便旅客攜帶。最后,能帶動附加商品的銷售。因設計產品為筆架,故采用合理定價和營銷策略,有望帶動湖筆的銷售。
結語
浙東文化符號是浙東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對地方文化的延續、更新和傳播起重要作用。在應用浙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現代設計方法將其轉化成設計語言,在保留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文化產品的創新和突破,使文化產品既有文化底蘊又有時代特征。通過對浙東文化符號的提取,圍繞地標建筑設計文化產品,將是傳統文化以現代方式形成新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