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輝輝 竺傳鎧 錢龍
`
摘要:謝赫的“六法論”是繪畫的批評標準,經歷數代,六法論仍然被作為畫家品評畫作的重要法則,最早六法論是運用在人物畫品評中,到后來山水畫、花鳥畫甚至對書法的品評也是遵循這六項法則。時至今日,中國畫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但是謝赫所提出的“六法論”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借鑒的意義,我們也將“六法論”運用在現代工筆繪畫中。
關鍵詞:工筆繪畫;發展和創新;六法論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161-01
謝赫在其《畫品》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六法理論”,“六法論”原文是:“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象形是也;四曰隨類賦彩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傳移模寫是。”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所作出的評價那般:“六法精論,萬古不移”。對于現如今中國畫發展來看,郭若虛的評論得到了證實,延續至今的“六法理論”對中國畫的創作仍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氣韻生動
“六法”中又以“氣韻”一法最為重要,最能體現出中國藝術的精神,影響也最大,尤其是韻更為重要。“氣韻生動”是一幅作品的靈魂所在,有無氣韻是這幅畫成敗的關鍵。工筆繪畫作品中如果沒有“氣韻”就如同人沒有了精神,人無神則“如行尸走肉”。在工筆繪畫中所要表現的事物,首先是要把事物的“精神”表達出來,有其形而無其神就如枯木朽株。氣韻作為六法之手代表了中國藝術進一步的自覺和理論的迅速發展,并進入到十分成熟的時期。
二、骨法用筆
在漢代,“骨法”常用于相士察看人的骨相特征以定人之尊卑貴賤,古人有摸骨斷命之說。人體形象是由人的骨骼支撐起來,畫面中人物形象主要是由線條構成的。所以,線條就是一幅畫的骨干,線條的質決定一幅畫的成敗,人的”骨“和人的“氣”都是由線條決定。所以,“六法”中的“骨法”主要是指線條的畫法。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載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十八描技法對現代工筆繪畫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筆畫中首先就是要勾線,然后施色,中國畫表現物象基本形式就是就是線條,無論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均是如此。當代畫家對線描的理解是以物象的特征質感為依據,然后選用適合物象質感的線條,當然也保留了十八描的本質屬性,那就是線條的美感。
三、應物象形
“應物象形”其實就是要畫面上所畫的要和實際事物相應,即宗炳所說的“以形寫形”前者的“形”與后者的“形”不是一個意義,前者的“形”是物象本身的形,而后者的“形”則是物象的“神”。白石老人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似與不似要義在于一個“度”,現代工筆繪畫的造型也是遵循這條法則的,現在講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是這個道理。繪畫是個造型藝術,不能沒有其形,“六法”中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皆靠“應物象形”方能成立。
四、隨類賦彩
古人講”三礬九染“,在工筆畫創作中染就是給物象施色,根究不同物體上不同的顏色,上色是在勾線完成之后,運用色彩描繪對象的特征,從而使畫面整體效果更加強烈。所以,顏色能否用的恰到好處直接影響到整個畫面的效果,在現代工筆繪畫的創作中,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色彩構成也大量的運用到畫面之中,傳統的顏色觀念不能滿足當下的工筆繪畫,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色彩理念。但是,設色的規律并沒有多大的改變,線如骨,色如肉,畫面中施以顏色對整體的氣韻起著輔助性的作用。
五、經營位置
經營就是營造,經營位置其實就是把畫面中的物象安排好位置,顧愷之稱為“置陳布勢”。現在把“經營位置”叫做構圖,構圖失調會使整體畫面不和諧,這也是作畫時最要注意的問題。現在工筆繪畫中的構圖不再只是傳統的“三角形構圖”、“之字形構圖”等。而是受到西方繪畫和設計的影響把設計的三大構成也運用到了現代繪畫的構圖中。現代工筆畫構圖是多元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一套符合現代工筆繪畫的理論體系。
六、傳移模寫
六法中傳移模寫即是把原有的繪畫作品傳移到另外的一張紙上去,把紙敷在原畫上,照著勾,勾完后按照原畫進行著色,使之成為同樣的新畫。傳移模寫作為復制古畫來說,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校學習期間也會開設臨摹課,由此可以看出臨摹的重要性。在工筆繪畫創作中首先用鉛筆起稿然后用紙(或絹)敷在稿上進行拷貝,與傳移模寫有異曲同工之處。對于繪畫創作來說他只是一種手段,不能以此代替創作。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新一代的創作者,我們應該認真研究謝赫的“六法論”,謝赫的“六法論”提出了一個較為完備的繪畫理論系統,從對畫作的優劣品評到對畫家的創作都給予理論支撐,也是畫家創作道路上的一盞指明燈。”六法論“雖然寥寥數字,卻是對藝術的審美和創作規律的高度提煉。“六法”提出之后,隨即成為歷朝歷代畫家所遵循的黃金法則,無論是在繪畫創作還是鑒賞,始終把六法作為重要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