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衛 宋光玉
摘 要 九葉青花椒的用途非常廣泛,涉及飲食、美容、醫藥、木材加工防腐等行業,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但其對土壤、氣候及栽培管理有著獨特的要求。基于此,結合九葉青花椒的生態適應條件、栽植管理技術、肥水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討,以提高九葉青花椒的栽培管理水平,為相關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九葉青花椒;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57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16
九葉青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樹勢生長旺盛,樹枝分枝角度大,樹冠呈自然開心形,新長出的樹梢為綠色,基部為紫褐色。一年生樹枝為褐色,多年生樹枝為灰褐色。九葉青花椒幼樹一般9~11片葉,幼苗9葉居多(故名九葉青)。九葉青花椒曬干后的果皮呈青綠色,果皮較厚,麻香味較濃,產品質量好,一般5 kg鮮果可曬制1 kg干椒。該品種耐旱不耐澇,對土壤和栽培條件要求不嚴,一般2~3年便可結果,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目前,隆興鎮九葉青花椒種植面積已達333.33 hm2,鮮花椒每667 m2產量平均達到350 kg左右,已成為隆興鎮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1 九葉青花椒適應的生態條件
九葉青花椒是喜溫不耐寒的樹種,一般年平均氣溫在12~18 ℃的區域都可種植,年均氣溫低于10 ℃的地區不應種植。道真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海拔700 m以下,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勢相對平緩,土壤以灰棕紫泥土和油砂泥土為主,pH為5.5~7.5,土壤理化性質良好,是種植九葉青花椒的適宜地區。
2 苗木栽植管理技術
2.1 園地選擇
九葉青花椒的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距地面50 cm的土層中,土壤厚度達70 cm左右即可滿足九葉青花椒的生長結果。除重黏土、鹽堿地、易積水的低洼地外,一般都可栽培九葉青花椒。花椒園地的建設盡量選擇土壤深厚、土質疏松、坡度≤25°的坡地及平地,并且要求光照、排水良好。土壤以灰棕紫泥土、油砂泥土為主。
2.2 整地
花椒的移栽地一般可分為平緩地與陡坡地兩種,其中平緩地的整地需要挖出長、寬、深均為50~60 cm的栽植坑,同時需挖出寬度在1 m左右的排水溝以防積水。陡坡地只要把握好栽植坑的密度即可。
2.3 苗木選擇
選擇的花椒苗應確保主干粗壯,高矮勻稱,枝梢已經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頂芽飽滿,且幼苗沒有受到病蟲侵害和機械損傷。
2.4 花椒的移栽
2.4.1 栽植時間
花椒春季移栽時間為3月,以驚蟄前后14天為宜;秋季移栽一般在10—11月,移栽時選擇在陰雨天氣。
2.4.2 栽植方法
栽植共分為3個步驟。1)打窩。一般椒苗栽植坑的規格為長、寬、高分別為40 cm×40 cm×60 cm。2)栽苗。栽植前施好底肥,將腐熟的農家肥施在坑的底部并蓋上30 cm的土,栽上椒苗時覆蓋土壤要嚴實。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莖略高于地面為宜。九葉青花椒苗的根系是肉質根,栽時只能采用手按或腳踩的方式將泥土壓實,不可用鋤頭錘打,否則會降低椒苗的成活率。3)澆水。椒苗移栽后澆好水,使其土壤充分濕潤,如遇天氣干燥,應在栽后2~3 d再澆一次水。
2.4.3 栽植密度
花椒的栽植宜稀不宜密,稀則通風透光條件好,樹冠大,單株結果量大,樹齡長;過分密集會導致盛果期果實相對偏小,互相遮蔭,影響產量,生長壽命相對偏短。水澆地以每667 m2栽植50~55株為宜,建議株行距為3 m×4 m;旱地以每667 m2栽植70~75株為宜,建議株行距為3 m×3 m。
3 施肥管理
九葉青花椒全年只要施好4次肥料,基本能滿足花椒生長發育的需求。因此,需把握每次施肥的時間、含量和比例。
1)重施還陽肥。應在采果前10~15 d施用效果最佳,選施含量為挪威雅苒40%復合肥+腐熟餅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
2)輕施月母肥。在8—10月看樹施肥,選擇在降雨前后施用含量為挪威雅苒45%復合肥(15-15-15),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5%左右。
3)適施壯芽肥。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施肥,施用開磷45%復合肥(15-15-15)+有機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5%左右。
4)洽施壯果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肥,可施用含磷、鉀較高的三元素復合肥(17-17-17)+腐熟餅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左右。
4 整形修剪管理技術
新栽樹首先要進行定干,定干高度一般距地面60 cm左右。定干時要求剪口下15 cm范圍內有5個以上的飽滿芽。飽滿芽分布的范圍叫“整形帶”。苗木發芽后,要及時抹除整形帶以下的芽子,促進整形帶內新梢的生長。樹苗移栽后到6月中下旬,新梢一般可長到40 cm左右,可初步預留3~5個主枝,其余新梢全部摘心,控制生長。主枝間隔15 cm左右,主枝角度在35°左右為宜。
第二年應對各主枝采用“強枝短截、弱枝長留”的辦法進行短截,剪留長度為50 cm左右,使主枝間均衡生長。主枝上的第一側枝距主干高度在40 cm左右為宜,側枝與主枝的水平夾角以35°左右為宜。
第三年整形修剪的任務仍以培養主枝和側枝為主,同時注意處理好輔養枝,培養結果枝組。各主枝上的第二側枝要選在第一側枝對面,相距30 cm左右,最好是斜上側或斜平側,剪留長度為60 cm左右,第二側枝的夾角以45°左右為宜。對于骨干枝以外的枝條,在不影響主枝生長的情況下應盡量多留,增加樹體總生長量,迅速擴大樹冠。
5 病蟲害防治
5.1 花椒銹病
銹病由花椒鞘銹菌侵染所致,該病易發生于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直徑為2~3 mm的水浸狀褪綠斑,病害嚴重時導致花椒果實成熟前病葉大量脫落,影響花椒產量。防治方法為在銹病發病前期或初期即3月上旬至5月上旬或8月中旬至11月,可選用以下2種藥劑防治:1)花椒采收后噴灑一次1∶2∶600倍的波爾多液;2)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施,隔20 d噴施一次,上半年連噴2~3次,下半年連噴3~4次,具有控梢促枝條老化的作用。
5.2 花椒炭疽病
花椒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葉片、嫩梢,發病時表現為在葉片上形成不規則的黃褐色圓形病斑,病斑邊緣深褐色。炭疽病發生于4—11月,隨風向或昆蟲傳播,在陰雨低濕的氣候發病最為嚴重,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易造成葉片和果實脫落,嚴重時會導致花椒減產。防治方法為在炭疽病發病初期,可選用75%拿敵穩干懸浮劑5 g兌水15 kg噴霧3~4次防治,或用57%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 g兌水15 kg噴霧3~4次防治。
5.3 花椒食心蟲
九葉青花椒的開花期是食心蟲成蟲的活動盛期,成蟲產卵在花序中,初孵幼蟲潛居在嫩籽內為害,即食心蟲發生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害椒樹幼果心造成椒果落果,嚴重者減產可達30%~50%。防治方法主要選用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15 mL兌水15 kg噴施樹冠防治,只需噴霧1次即可防治食心蟲為害,也可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 mL兌水15 kg噴施樹冠1次進行防治。
5.4 花椒蚜蟲
蚜蟲一般以卵在花椒等寄主枝條上和雜草根部越冬,次年3月下旬卵孵化后為害花椒的葉片、嫩枝梢,并傳播病害,誘發煙煤病。防治方法為采用艾美樂70%干懸浮劑5 g兌水15 kg噴施2~3次進行防治,或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 g兌水15 kg噴施4~5次防治。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