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歡
摘 要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前的林木生產水平已不能滿足城鎮綠化的需求。基于此,主要探討如何在城鄉一體化背景條件下不斷提高種苗科技化生產水平,進而促進苗木產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種苗產業;科技化;成果轉化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67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時代,種苗產業化發展也要與時俱進,順應新時代的要求。目前,我國苗木產業市場存在著小苗木產能過剩、需求少、價格低,而中大苗木需求大、價格高而產量少的情況。因此,要依靠科技創新克服種苗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林業創新發展打好基礎,做好科技化推廣工作。
1 林木種苗產業的現狀
1.1 苗圃基本情況
按照2016年全國林木生產年報統計數據,全國實有苗圃總數365 199個,其中國有苗圃為4 863個,占苗圃總數1.33%;2016年實際育苗面積14.73萬公頃,其中國有苗圃育苗面積7.07萬公頃,占總面積5.02%;2016年新育面積18.93萬公頃,占育苗總面積的13.45%。
1.2 苗木生產情況
2016年苗木生產苗木704.4億株,出圃可供同苗木419億株。容器育苗產量為104.4億株,良種苗產量211.5億株。一年生及以下、二年生、三年生以上苗木占苗木總量的比例依次為41%、23%、36%。新育面積18.91萬公頃,占總育苗面積的13.4%。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新疆、安徽、甘肅、湖北、陜西、浙江、寧夏、遼寧、四川、內蒙古、天津等地區。
1.3 實際用苗情況
2016年實際用苗木量為169億株,其中使用容器苗32.1億株,良種苗58.1億株。實際用于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和其他林分的苗木,依次占造林綠化使用總量的28.5%、20.3%、19.5%、31.7%。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分析可見,苗木總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實際的市場需求。但是在苗木市場上又存在大規格的名貴樹種價格高,供不應求的情況,由此可見當前林木種苗產業普遍存在著結構性調整的矛盾,也就是中小規格的普通品種苗木的市場存量偏大,而有特色、高品質的大規格綠化、美化品種苗木的市場占比較小,并且珍貴樹種、良種和經濟林樹種的數量少,產量低,產業結構很不合理。一些地區還存在著品種單一化的問題,或者大力發展某一類苗木,造成不同苗木種類之間缺乏平衡,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2種苗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2.1 成果轉化率低
目前,我國林業發展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科技化成果轉化率低。目前,國內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早期技術為主,存在著與市場對接難的問題,科技化成果轉化率比較低,還需要技術轉移專業科技服務機構進行推動。由于沒有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服務體系,沒有專門的第三方平臺推動,每年在我國林業的500多項科研成果中,進入推廣領域的還不到10%,科技化利用現狀堪憂。
2.2 科研與生產脫節
目前,在林業科研過程中,限于科研條件以及缺乏嚴謹的市場調查,造成所立的科研項目與市場有相當大的距離。林業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需要具備實用性和先進性,必須具有推廣意義。但目前許多科研成果沒有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研究試驗,導致研究出的成果不具備實際用途,進而在林木種苗的培育、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不能進行技術整合;同時,許多科研項目在前期課題研究、中間技術試驗和后期規模產業化之間存在脫節,不能形成科技研究與生產應用的統一,這也是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部分省區良種使用率偏低,我國林木種苗的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為37%和43%,個別省區良種使用率僅為2%。
2.3 科技成果信息化建設緩慢
目前,在我國林業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信息化建設不暢通,不能及時反映出我國林業科研成果實際情況的問題。有些地方的科研研究方面缺乏與其他單位的合作交流,苗圃經營企業不能及時獲取科研成果信息從而極少與科研單位進行合作研究,各單位不能共享科研成果,促進科研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問題,科技機構之間缺乏統一,無法形成合力,也阻礙了工藝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進程。
3 促進種苗產業科技化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林木苗圃建設
加強林木苗圃建設的主要措施包括新建種子園、改擴建原有良種基地、加強原有良種基地管理、做好保障性苗圃建設、增加林木良種補貼項目。一些新辦苗圃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管理工作一直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甚至于部分苗圃沒有完善的灌溉條件,還缺少必需的噴灌設備,苗木生長緩慢,導致苗木的育苗數量和質量均達不到合格要求,大規格苗木生產供應不足。對這類設施不完善的新建基地,要采取集中連片打造,形成亮點特色,不管是花木兩種基地還是生態綠化苗木基地,都應對其進行指導打造,從而形成有特色、有精品的專業化、規模化苗木生產基地,這樣才能增強其整體競爭力。
加強苗圃基地建設還應該引進有技術、有實力、善于經營的企業業主,整合現有的苗圃資源,擴大規模,形成林木種苗產業,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1]。搞好苗圃的深度開發,重點打造特色型經營苗圃,讓苗圃基地向規模化、業主化、設施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3.2 提高種苗產業科技化含量
依托各級各類林業科技推廣資金計劃,在珍貴樹種培育、病蟲害防治防控、新品種引種試驗等領域,要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建立林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示范基地;要加強林業實用技術推廣,特別是主要苗木花卉品種的專用肥料、專用基質、專用藥劑及施肥、供水、保鮮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推廣;要加強苗木花卉的日常集約化管理,日常撫育管理做到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注意苗期監控,確保苗木質量;要注意結合氣候環境條件,立足于實用性和科學性,大力推廣容器育苗、設施栽培技術,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單位面積產出率和自動化生產水平。
3.3 加強林業科技成果信息共享
加快完善林業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用以提供林業科技成果的信息篩選、查詢等公共服務,不斷加強林業科技成果的宣傳推介。實現林業科研信息化管理,通過互聯網技術,及時發布先進適用林業科技成果,同時遴選出先進適用的林業科技成果,進行定期發布。此外,還可通過組織林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匯集科技成果的方式發布成果目錄,加強成果供需的對接。讓種苗經營企業及時獲取信息,及時與科研單位、高校等開展合作研究,從而加快種苗產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加大應用類科技成果及基礎研究中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信息的匯交力度,也可使科研單位的研究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科研成果更適應市場,從而進一步提高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3.4 積極培養林業技術推廣人員
推進林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需要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而技術市場又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技術經紀人參與。技術經紀人是以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目的,為促成他人達成技術交易而從事中介居間、行紀或代理等服務事項,既懂技術、也懂市場的復合型專門人才,是技術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培育合格的技術經紀人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核心力量。因此,要不斷加強對林業科學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讓他們成為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使其在林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真正擔當起種苗產業化科技推廣的重任。
3.5 提高林木育苗技術水平
要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實行科學育苗,采用先進的林業育苗技術,重點抓好大棚育苗、容器育苗、設施栽培、全光噴霧扦插等技術,實行林業育苗生產全過程質量管理,層層把關,嚴格管理,以提高林木育苗質量[2]。此外,大力推行設施育苗、輕基質育苗、切根育苗、菌根育苗、地膜覆蓋育苗、節水灌溉、組織培養、芽苗砧嫁接、廣泛推廣應用GGR生根粉等先進實用育苗技術,通過不斷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研發,優化林木產業結構,提升林木苗木品質質量,增強整體市場競爭力。
4 結語
林木種苗生產,既是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林業科技水平的直接載體。提高種苗生產的科技水平,適應當前我國林業生產的實際需要,是擺在林業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因此,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治學精神,把握市場脈搏,與時俱進,實現種苗產業科技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國偉.“森林重慶”吹響我市林木種苗產業進軍號[N].重慶日報,2010-09-03.
[2] 林有光.淺議林木種苗發展建設[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1):83-8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