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英

摘 要 2008年以來,昭通漁洞水庫出現了多次水色變化現象,通過取樣進行水質和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分析,一半以上是因為藻類暴發性生長引起?;诖?,介紹了昭通漁洞水庫水質概況、鰱鳙增殖概況,分析了鰱鳙增殖對水庫水質的影響,并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昭通漁洞水庫;鰱鳙增殖;水質
中圖分類號:S91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91
水庫內水生生物群落對水庫水質產生直接影響。2008-2018年,昭通漁洞水庫水質發生多次變色事件,通過取樣進行水質和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分析,一半以上是因為藻類暴發性生長引起,為保護水質,改變水生生物種群結構,優化水體生物鏈構成,發揮魚類全年均衡控藻的作用,昭通漁洞水庫管理局于2008-2018年多次對水庫投放鰱鳙,控制水體中藻類生長,達到保護水質的目的。
1 昭通漁洞水庫水質概況
2008年以來,昭通漁洞水庫共計出現了11次水色變化現象,其主要表征是水色在不同時期變為泥漿色或茶褐色、藍綠色三種顏色;同期水質及水生生物監測主要表現為硅藻、藍藻暴發。分析這11次水色的變化,可以看出一定規律,水體變色基于三種原因。
1.1 水層對流
由于昭通漁洞水庫徑流量小,庫容大,其水體交換系數較低,大量浮游生物及營養物質沉積在庫底無氧分解,并受深水壓力禁錮在庫底水層。當發生水層對流時,底層裹挾有厭氧分解或無氧分解產物及氣體的水團因水溫相對較高、密度較低而上升至表層,導致發生水體變色的現象。
1.2 硅藻暴發
當春季氣溫升高時,水溫也隨之升高,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環境條件,當春季光照強度增加,水體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強,加之適宜的水溫以及集聚的氮磷,幾種條件疊加,導致藻類暴發性生長,當水體中硅藻密度達到一定數量時,整體水色呈現茶褐色。
1.3 藍藻暴發
發生在水庫一個小庫灣,時間為2013年8月,面積約為水庫總面積的1/45,該庫灣上游徑流區居住了較為密集的老百姓,同時種植有較多的蘋果樹,水庫入水氮磷含量極高。
昭通漁洞水庫主要污染元素是總氮和總磷,其來源有三個方面:1)徑流區種植3萬多公頃的耕地,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得水庫入庫水體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氮磷。2)徑流區居住12萬人口,生活污水和垃圾未有效處置和收集轉運,直排入河道進入水庫導致的氮磷升高;3)水庫消落帶屢禁不止的復耕,導致殘留的農藥、化肥及秸稈,隨著水位上升直接進入水體中。
2 鰱鳙增殖對水庫水質的影響分析
天然水體中的有機質主要來自大氣降水、沖淋地表的雨水、生產生活廢水。水體中的有機質在物理和化學凈化作用下,經厭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步降解,最終分解成簡單的氮、磷等無機物。當水體中無機物超過一定含量,氮超過0.3 mg·L-1,磷超過0.015 mg·L-1時水體即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此時常會導致水體內大量藻類繁殖[1]。當藻類增長過量,遠遠超過水生動物的攝食量,則可能聚集在水體表層形成水華。在水體發生非常嚴重的富營養化狀態下,大量藻類衰老死亡后腐爛,被分解后釋放出大量多種有毒物質,同時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氣,水體中的水生動物有時可因此發生窒息或中毒死亡,更甚者造成生態災難。當水體內刮食性的水生動物數量足夠多,足以攝食更多的藻類使攝食量大于藻類增長量時,藻類數量就會慢慢減少,經食物鏈作用抑制水體內藻類的數量,進而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鰱、鳙等濾食性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鰱鳙增殖能夠大量攝食水體內的浮游生物,將富集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逐漸轉移到體內,最終通過捕獲魚類的形式將氮磷等營養物質移出水體,從而達到減少水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凈化水質的作用。
3 2008-2018年鰱鳙增殖概況
2008-2018年昭通漁洞水庫投苗情況如表1所示。增殖放流可以將水體中的氮、磷有效轉移出水庫。昭通漁洞水庫經過11年實踐證明,放養鰱鳙可以有效控制水庫藻類暴發性生長,有效改善漁洞水庫的水質,使水庫主體庫區水質保持在Ⅲ類。
4 建議
4.1 定期調查漁洞水庫水生生物資源,為制訂增殖放流規劃提供依據
在進行鰱鳙增殖放流規劃時,必須考慮到增殖放流不僅是要恢復鰱、鳙種群數量,使受損的水生生態環境得以修復,同時要確保不破壞放流水域的生態系統,不干擾物種自然種質遺傳特征。所以,鰱鳙增殖放流前,應做好漁洞水庫水生生物資源基礎調查工作,掌握水體生態環境情況和水體生產力情況,為制訂鰱鳙增殖放流規劃提供依據。
4.2 合理規劃鰱鳙增殖數量
根據調查獲得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及魚類,綜合評價水庫內水生生物結構種群狀況,科學制訂增殖放流計劃,合理規劃放流品種、比例、規格、數量、時間,為保護水庫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做出積極的努力。
4.3 加強鰱鳙增殖放流的監督管理
鰱鳙增殖放流過程中,要加強監督管理,對于魚種鑒定、檢疫檢測、投放驗收等這些關鍵環節應嚴格把控,及時對魚類、水體水質、水生生物種群進行監測,實時掌握增殖放流的鰱鳙變化情況,水體水質變化情況,以及水生生物種群變化情況,同時實時跟蹤評估增殖放流效果,為之后完善鰱鳙增殖放流方案提供依據。
4.4 加強執法,保護魚類生態環境
鰱鳙增殖放流后,漁政管理人員應加強執法,堅持晝夜巡查,過程中不留盲區、死角,嚴防違法捕撈,一旦發現違章違法行為必須嚴格依法處理。禁漁期間,尤其是水庫漁業資源豐富的7—8月,要尤為注意加強夜間巡查,嚴防漁民、農民在夜間偷捕,保證增殖放流的鰱、鳙不被偷捕。加強執法隊伍能力建設,配備漁政執法設備,加大執法力度,嚴格落實禁漁制度,以適應當前保護昭通漁洞水庫水環境和水資源工作的需要。
4.5 加強技術研究、跟蹤監測,評估效果
水庫內增殖放流完成后,還需加強研究技術研究,積極尋求、探索最適宜本水庫水域的增殖放流效果評價方法,對水庫增殖放流效果進行評估,總結放流的經驗教訓,為下一次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林衍峰.禁漁和增殖放流制度對新安江上游水質的改善作用[J].農技服務,2011,28(9):1339,13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