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第二單元《培育家國情懷 增強文化自信》一課,通過提高文化認同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提升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教學設想]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先讓學生直觀感悟中華文化的特點及獨特的文化魅力,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最新時事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片段]
【視頻播放】震撼!“北京8分鐘”來了!
【思考】在這段視頻中,呈現了中華民族哪些傳統文化元素?
【分析】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視頻的播出驚艷了全世界,中國表演隊向全世界展現出冰雪運動和中國文化的特點,完美地詮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精神。短短8分鐘向人們展示了熊貓、長城、國家大劇院、五彩祥龍、龍鳳呈祥、舞獅、春節、餃子等中華傳統文化。
【提問】同學們在看完視頻后有何感想?
【點評】大部分學生看完視頻會感到驕傲、自豪,在感受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感悟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會更加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公民核心素養中文化素養的培育必須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因此初中道法課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教師在講解本節內容前先讓學生搜集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二、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設想]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要設計活動環節,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落實到行動中,引導學生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片段]
【思考】讓學生結合自己家春節期間的活動,思考在這些活動中包含哪些傳統文化的元素。
【點評】大部分家庭會選擇舉家團聚,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放鞭炮、貼春聯、看春晚、守歲;大年初一早上小朋友會穿新衣、吃湯圓、討要紅包、相互祝福;春節假期會走親訪友等。這些都是在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并不能局限于單一的課堂知識灌輸,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立足學生實際、結合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各種載體。
三、辯證對待西方文化
[教學設想]這部分內容在學習時可以設置一個情境:西方圣誕節即將到來,莉莉和同學們相約平安夜去狂歡,媽媽以明天還要上學為由拒絕了莉莉的要求,莉莉和媽媽之間發生了矛盾。通過情境設置讓學生學會辯證對待西方文化。
[教學片段]
[學生表演]讓學生甲扮演莉莉,學生乙扮演媽媽,兩人之間發生矛盾。
[合作探究]學生4人一小組為單位,每組設立主持人、發言人、計時員、記錄兼制作人,活動成果整理在卡紙上,時間5分鐘。
【點評】圣誕節莉莉和同學們可以狂歡,但是前提是不能影響第二天正常的上課,雙方協商好一個狂歡的時間段,也可以采取其他狂歡的形式,如提前布置好圣誕樹、準備圣誕禮物、準備同學間的賀卡等,要理性對待西方文化。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飲食文化、節日文化、電影文化等。一方面,我們不要恐懼外來文化對我們的影響,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辯證對待外來文化,例如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復活節、萬圣節等被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但這些并沒有減弱他們頂著春運的巨大壓力回家團圓的渴望;另一方面,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許多外國人熱衷于包餃子、放鞭炮、過春節、學漢語、聽相聲、穿唐裝等。中外文化交融已是大勢所趨,我們要順應文化發展時代潮流,但又不隨波逐流,一切優秀的、有益的文化我們都應該敞開寬廣的胸襟接納。
四、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傳統文化
[教學設想]可以借用學生喜歡的創作型歌手華晨宇的事例,讓學生感悟他對歌曲的創作和改編,引導學生體會創新的重要性。
[教學片段]
【思考】播放一段歌手華晨宇在《天籟之戰》中歌唱的視頻,思考歌曲中有哪些創新的地方。
【點評】其實他演唱的很多歌曲都是別人的,但是經過他的創作改編后完全與眾不同,變成屬于他自己風格的歌曲,實現了自我超越,這就是創新的魅力。
與時俱進在中國古代哲學和政治理論中有重要地位,對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地繼承,也要求新、求變。提高文化認同感,既要深入挖掘、弘揚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又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文化創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內涵,要不斷推陳出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賦予它濃厚的時代氣息,才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們每一名中華兒女的神圣職責和使命。當代中學生應該熱愛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辯證對待西方外來文化并加以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和精神支柱。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