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錢果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務需求日益旺盛,行業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未來的家政服務行業配合現在經濟發展,會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2019年5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將進一步促進社區養老和家政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措施,決定對養老、托幼、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這項部署體現出,我國家政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政府部門對于家政服務業的重視。
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正在從各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人們對于消費的認識,不再從最初的為了解決基本的溫飽進行消費,而是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消費升級,在物質基礎之上更多的是對于精神上的消費。
隨著消費主體更加個性化、多元化,家政服務也從過去少數人的需求,轉變為眾多家庭的剛性需要,從過去單一的清潔服務,轉變為更細化的專業服務,甚至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也從傳統的線下門店預約雇傭,轉變為電子消費,運用設備通過網絡一鍵快速下單。
家政服務是指將部分家庭事務社會化、職業化、市場化而產生的行業。其由社會專業機構、社區機構、非盈利組織、家政服務公司和專業家政服務人員來承擔,幫助家庭與社會互動,構建家庭規范,提高家庭生活質量,以此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曾幾何時,家政服務并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入百姓家中。當時的家政服務行業還只是在簡單的家庭清潔、孩童護理等方面,只能在保姆中介市場中隱約發現萌芽。
1995年,我國把家庭服務員職業提升為家政服務員。家政服務員職業在當時應該算是一個新的職業,家政服務行業以此為契機,成為一個新興行業。但是,家庭服務員卻已有很長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為家庭生活服務的家政事業大量涌現,家政研究及政策措施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為中國的家政服務行業開啟了新篇章。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養老和托幼已不僅僅是老百姓的個人問題,而是政府與社會必須面對的公共問題。
由于現代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消費升級的關系,我國的家政產業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人們對生活質量滿意度的理解不再是過去那種基本的衣食住行,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在衣食住行基礎之上講究生活情趣和精神方面的滿足。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僅要達到全面的滿意度,還要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群體生活3個方面的滿意度。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家務勞動社會化日益突顯,老齡化日益加重,二胎政策開放,老年護理和母嬰護理問題更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家政產業強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日益凸顯,市場對家庭服務方面的需求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慢慢地,家政服務需求日益旺盛,行業地位也在不斷上升。
在我國,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經濟增長結構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其中,消費人群的結構變化、消費體量的快速增長、消費場景的快速進化,這些都成為了消費升級最好的土壤。
如今,現代化的家政服務,已不限于曾經單一的洗衣做飯、清潔養護等“保姆式”服務。消費者現在和曾經相比,要求更加具體細化,更加需要全方位專業的角度,涵蓋到了生活中各個方面,包括家庭護理、運動健身,甚至鮮花服務、寵物照顧等,這些都是可以滿足家庭成員更高生活需求和生活情趣的專業服務。
即便是清潔這類傳統意義上的家務,現在也已升級為可以操作輔助器械,或是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人士來完成。不再是以前單獨意義的保姆或者小時工來服務,而是更加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這些都可以來幫助人們獲得更加舒適的服務。
現在80后、90后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曾經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對于家政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家政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達到4400億元,同比增長26%,從業人員達2800萬人左右。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家政服務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近年來我國家政服務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家政服務業產業規模繼續擴大,連續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更快。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的調查顯示,我國城鎮現有1.9億戶家庭,約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務,家政服務正在迅速釋放巨大需求,每年增速達到20%左右,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擴消費、增就業的一個著力點。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 越來越多的城市家庭需要人幫助操持家務;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升級使許多家庭具備了接受社會提供家庭服務的條件。
如今的中國社會正在步入家庭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齡化、生活的現代化以及勞動的社會化,這些都可以直接促使人們產生家政服務的需求。
2019年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年末,我國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數為24860萬,占總人口比重的17.8%;而60周歲及以上人數24949萬,占總人口比重的17.9%,60周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按城鄉人口3:7的比例計算,城市的老人和兒童有1.2億人,他們是需要得到社會、家庭或他人照顧的群體。
不僅如此,為了應對市場日趨多樣化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家政行業從業人員也將完成勞動密集型向專業密集型的轉化,而創新產品、提升運營效率也成為家政服務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7年6月8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我國二胎政策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來臨,我國家政服務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我國家政服務業的經營規模達到5762億元,同比增長27.9%,從業人員總量已超過3000萬人。造成家政服務行業需求量變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家政服務市場需求火熱,人們對家政服務要求變多。
家政服務作為一種新的服務門類被家庭廣泛接受,作為一種職業被從業者廣泛認同,作為一種行業也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相對其他職業和行業而言,仍然存在穩定性差、流動性大從而導致的人才匱乏的特點。
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家政服務大眾化越發凸顯,服務貼近生活化將成為常態,和現在的家政服務費用相比,漲幅空間不大;另一方面,家政服務業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資本介入,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人員。因此,在家政服務業中,存在服務對象大眾化和服務水平成長性的矛盾,需要尋找支撐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2017年6月在杭州發生的保姆縱火的事件,已經透露出了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除了類似極端案件之外,在家政行業日常的運作過程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家政服務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家政服務業普遍缺乏專業培訓,持證上崗率低,技能水平較難滿足用戶要求。同時,家政服務人員分級標準不明確、頻繁跳槽等問題也曾經出現,甚至會因此給雇主帶來一些困擾。眾多不成熟的問題,造成了供需之間的現實矛盾和雇傭雙方不能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從而導致“供需缺位”現象。
用戶的需求提升,迫使家政服務行業對于自身的從業人員進行更加專業化的培訓,倒逼家政服務行業告別曾經不規矩、散亂的現狀。不僅如此,從業者參加培訓的意愿也越來越強。但是由于目前社會上沒有成熟的家政服務人員培訓體系,因此,大部分培訓都由家政公司自己來承擔。
近年來,家政服務業以連鎖經營為代表,開始新的經營模式。2016年,連鎖家政服務企業有12萬家,占家政服務企業總數的18.2%,企業營業收入1438億元,占家政服務企業營業總收入的41.1%。其中,連鎖經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運行效率和組織化程度。同時,不單單是連鎖經營,以網絡為主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政服務業蓬勃發展,家政公司互聯網化恰好契合了消費者的需求,符合家政行業發展進步的規律。
家政服務行業作為朝陽行業屬于高頻消費,有著貼近消費者、受眾廣泛等特點,在產業鏈的延伸和跨界發展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為了滿足家政服務業的現狀和發展需求,未來家政服務業將呈現規范化、職業化、智能化、品牌化、跨界化發展的趨勢。未來的家政服務行業配合現在經濟發展,會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