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榮輝 編輯/吳鈺 設計/龐婕

王榮輝經歷/嬰幼兒發展專家、嬰幼兒睡眠與運動專家、情緒管理專家;研究的領域包括:嬰幼兒睡眠能力、運動能力、進食能力、學習能力、原始反射和反射、感官發展等。
媽媽咨詢
親愛的王榮輝老師,我家安安出生19天了,幾次被嚇到手腳抖動、大哭,全家人都膽戰心驚,現在都不敢說話不敢走動。婆婆說寶寶是受驚了,要吃藥壓驚。為什么寶寶膽子這么小呀?晚上我和寶寶都被這種“受驚”影響,睡不好,我們非常苦惱,不知道怎么辦好。
——安安媽媽 北京
森森2歲7個月了,膽子一直比較小,特別害怕毛絨玩具、發聲發光的玩具,有幾次朋友送了這樣的玩具禮物,森森嚇得大哭,弄得朋友很尷尬。前幾天在朋友家,森森不小心把杯子掉到地上,塑料杯子并沒有摔碎,聲音也不大,結果森森嚇得大哭不止,怎么安撫都哄不住,只好匆匆忙忙帶森森回家了。現在一說去這位朋友家森森就大哭,似乎還有很深的陰影。仔細想想杯子掉在地上是很小的事情,孩子怎么會這么害怕?因為從小到大這樣的情況已經很多次了,我特別擔心孩子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森森媽媽 廣州
安安和森森的行為是驚嚇反射的典型表現。驚嚇反射是嬰兒早期非常重要的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幫助嬰兒防御外來突襲。驚嚇反射在睡眠過程中的典型表現——驚醒,可以避免睡眠過程中受襲危及生命。當嬰兒的頭部突然變換位置或者后仰,或者有突如其來的較大聲響時,他會出現四肢外張、頸部伸直的動作,接著雙臂合攏,或許同時伴有大哭。
驚嚇反射在不同嬰兒的身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影響的高峰期會在嬰兒出生的頭1個月,然后在2個月后逐漸消退。如果到嬰兒4個月時,該原始反射還沒有很好地消退,將對嬰兒此后的睡眠、運動、情緒、適應力等產生深遠影響。
反射,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比如觸碰、噪音、燈光、熱度等外部刺激;或如饑餓所帶來的內部刺激,都會引發無意識的不自主反應。當嬰兒在子宮中從胚胎形成開始,原始反射就會有所體現,它們對早期生命的維系與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原始反射完成了嬰兒早期生命維系及發育使命后,就應該被大腦更高級的中樞所抑制和控制,最終被姿勢反射所代替。姿勢反射則通過滾動、匍匐爬行、手膝爬行等運動神經的進一步開發來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它們能夠有意識地對各式動作進行控制,并促使神經系統得以更精密高速的發展。
人類大約有70多種原始反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影響較大的原始反射主要有驚嚇反射、覓食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迷路反射、踏步反射、非對稱性頸緊張反射等。如果這些原始反射在寶寶成長關鍵期沒有被大腦更高級的中樞所抑制和控制的話,會對孩子甚至成年后的工作和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困擾。
嬰兒受到突然的光線、聲音或晃動刺激,除四肢會表現出突然緊張顫抖外,還易突然哭泣。如果是在睡眠中,嬰兒較易驚醒,若哄睡及接覺的方式不當,則會進一步影響母嬰睡眠質量。一般嬰兒4個月前的睡眠障礙,最可能的原因是驚嚇反射。
驚嚇反射會導致寶寶情緒波動。那些受驚嚇反射影響較大的嬰兒,可能表現為經常哭泣,若情緒波動較大,則可能令看護人倍覺辛苦。森森就是因為水杯突然墜地的過程及聲音,激發了他沒有完全消退的驚嚇反射,從而出現劇烈的情緒釋放。
當我們讓寶寶躺著、俯趴、翻身,或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都有可能無意中激發他們的驚嚇反射而導致寶寶哭泣。很多父母會以為寶寶不喜歡躺下、俯趴、翻身或換尿布等。這樣的誤解,可能導致寶寶失去很多運動機會,這不僅影響寶寶的大運動發展,還會阻礙驚嚇反射的抑制和消退,同時,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感官發展。
驚嚇反射會影響嬰兒對新環境的適應,這些寶寶在新環境里會表現得非常敏感、不安、哭泣等。
影響驚嚇反射消退和抑制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光線、自然聲音和運動等。我在研究國內外案例時發現,整體上國內的嬰兒驚嚇反射的消退或抑制情況不如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如非洲等相對原始的部落社會。主要原因有3點:
我國各地基本都有坐月子的習俗,月子期間不僅產婦不能外出,新生兒也被限制外出,甚至連曬太陽也被禁止。嬰兒因為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刺激而影響驚嚇反射的消退,沒有很好消退或抑制的孩子,可能在未來出現光敏感現象,進而導致變成宅寶寶。
由于新生兒的聽覺已經發育得比較成熟,再加上驚嚇反射在突然的聲音刺激下會表現強烈,所以很多父母會誤認為新生兒很怕吵,因此盡可能保持安靜。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恰恰阻礙了驚嚇反射的消退。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子宮內環境安靜嗎?其實一點也不安靜,因此新生兒更喜歡有點嘈雜的環境。這也就是為什么有時候白噪音能讓寶寶安靜下來。
在過去十年來的咨詢案例中,當我建議年輕的父母們每天應該給寶寶適量適當的運動時,他們都非常吃驚,因為我們學習到的育兒知識根本沒有“嬰幼兒運動”這個概念(大部分育兒書籍也缺乏相應的有效指導)。其實俯趴、按摩、肢體操這樣的運動能夠有效地減少驚嚇反射的影響,并促進該反射的消退和抑制。
一些原始反射被用來作為檢測嬰兒神經系統發育是否正常的關鍵檢測指標,如果寶寶4個月前從未出現驚嚇反射,應該及時去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在過于安靜、昏暗的環境中,可能導致驚嚇反射沒有機會呈現,影響醫生判斷。3~4個月前常常出現驚嚇反射是其正在消退或抑制的過程呈現。
如果在嬰兒期驚嚇反射沒有很好地抑制,其影響可能伴隨我們終生。一些人會表現出對強烈光線的敏感,他們不喜歡在中午或陽光明媚的日子外出,而更喜歡在夜晚或陰天外出活動。一些人會對嘈雜的聲音很敏感,而更喜歡待在安靜的環境里。我們覺得很正常的聲音,也許會令他們驚恐不安,特別害怕發聲玩具的森森就是典型的例子。
你身邊是不是有一些人對汽車的鳴笛、炒菜的聲音、吸塵器的噪音覺得簡直無法忍受?還有一些人會在運用肌肉時突然出現手腳無法控制的情況,比如我們拿著貴重的易碎的物品,突然受到驚嚇會不自主地張開手,讓貴重物品突然墜地破碎。別人輕而易舉完成的活動,這些沒有被抑制的原始反射可能會令我們遇到巨大的困難,甚至終生都無法做到。
每年大學開學時,是否總有一些無法融入集體宿舍的學生,他們就像一個隨時會點燃的情緒炸藥桶,也許室友只是輕輕拖動椅子,也許只是夜晚突然閃亮的手機光線或鈴聲,但都會令他們情緒失控。是否有一些人總在各種關系中扮演著可憐的小刺猬的角色,驚恐地睜大眼睛打探四周,似乎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其實他們也許都是驚嚇反射沒有抑制的受害者,他們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刀光火影的強刺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