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奇龍 劉曉紅 羅慧 梁志勝
醫院信息化是指醫院對醫療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優化,在一定深度及廣度上通過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絡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及數據庫技術,控制集成化管理醫療業務工作中的全部信息,完成對醫院內部、外部信息的共享與有效使用,提高醫院醫療管理工作水平與綜合實力[1-2]。醫院信息化評價則是指使用相關方法與程序,使用相關評價框架對所要評價的對象實施系統全面的測量調整,以保證醫療工作安全性,提高醫療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及綜合競爭實力[3-4]。本文借鑒國際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經營,集合國內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現狀,以期為國內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工作提出相關參考建議。
國際上數量較多的國家早已經開始使用醫院信息化技術,進行醫療服務管理工作,在提高醫療工作質量、降低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率、利于患者快捷就醫等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此次國際經驗借鑒澳大利亞[5]。該國家通過加強醫院信息技術系統建設工作,醫院信息化體系得到健全完善,使用醫用信息化平臺實施各種管理工作。
(一)醫療質量監管。該國成立醫療質量監管安全委員會,在國家衛生部授權下全權的對了醫療工作質量實施全程監控,并在相關網站上發布各項醫療工作質量信息,對調查發現的不良事件及時公布并進行整改,推廣醫療工作安全管理經驗。
(二)績效評價。成立國家醫療衛生績效委員會,負責國家內整個醫療衛生系統中開發與實施績效評價框架,建立完善的國家醫院數據庫與發病率數據庫,提供相關評價與醫院醫療衛生系統績效信息,對醫院醫療工作的投入、過程及結果的績效做出考核。
(三)評價認證。1974年由澳大利亞醫學院、相關專業協會、國家政府機構及顧客代表經過共同討論后制定出醫療保健服務標準,并組織國內相關醫學院與專業協會制定出醫療服務評價程序及標準,使用醫用信息化交流平臺的醫療績效評估系統,同醫院進行雙向反饋臨床醫療績效信息,并提出相關醫療質量改進計劃。
(四)風險防范。國家成立醫院醫療安全預警網絡系統,公立醫院建立統一風險防范管理系統,該系統集監控、識別、搜集、分類、記錄與傳送功能于一身,可有效監控捕捉到預警信號,并自行根據風險程度設置相應危險代碼,為處理問題提供相關依據[6]。
當前我國醫院信息護理評價發展同在國際上建設起步要較發達國家要晚,基礎條件差,雖然醫信息化評價發展在基礎建設、相關制度體系要求建設、監管等多個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其他方面仍然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相關標準依據缺乏統一。國內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兼具復雜性工作,要求醫院中各個部門之間必須密切協調合作,而且醫院要制定出明確且完整的各時期建設目標。但是個別醫院在推進信息化評價發展工作建設過程,對自己實際發展情況有所忽視,沒有在長遠發展目標基礎上而盲目實施投資。另外,因為標準依據缺乏統一的院,醫院推行信息化評價發展工作中缺乏應有的標準醫院,對發展工作產生較大阻礙,而且嚴重浪費資源[7]。
高精尖人次缺失。高精尖人才對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及作用,然而醫院在進行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過程中普遍缺乏高精尖人次,對建設進程造成阻礙。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工作中,對相關人才的標準要求高,不單純要求其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還必須能夠清楚認識的醫院發展,具備理論結合實際的工作能力,從而為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但當前現狀卻是因為高精尖人才的缺失,導致建設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醫院網絡信息安全性較低。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建設工作中網絡安全問題是要進行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網絡安全的主要特征是動態性,直接同醫院網絡信息安全操作層與領導層關系緊密。隨著國內醫療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醫療網絡技術在不斷提升的同時,黑客技術與網絡病毒對醫院醫療信息化系統的所造成的威脅也越來越大。雖然針對上述問題,國內很多醫院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但是因為軟件、技術等多方方面因素影響,數量較多的醫院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從而的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工作的發展造成影響[8]。

圖2.醫院網絡結構設計
國際上使用信息化對醫院醫療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已經成為當前主流,通過對代表性國家的分析,總結出醫院醫療信息化評價發展方面的主要經驗實施借鑒。
完善健全國內醫院信息化體系。通過淺析澳大利亞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經驗發現,完善健全的醫院信息化系統可以通過互聯網絡,對各類醫療數據進行實時的找尋、抓取、處理及傳輸,并能夠制定出統一的醫療數據標準、管理標準及要求,為醫院實施信息化評價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圖3 醫院信息系統組成
通過醫院信息化系統獲得充分醫療數據,實施評價認證等工作。醫院信息化不但能夠對醫療工作質量實施監控,還能對監控結果做出醫療工作績效做出評價,對醫院進行評估與認證,建立醫療預警安全防范風險與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是醫療衛生管理決策工作更加科學系統化,為醫療現代化管理工作提供較好助力[9]。
醫院信息化評價結果更利于患者、保險公司的選擇,使醫院能夠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評價結果中包括醫院醫療服務及治療花費等多方面數據,經過多種網絡媒介,向保險公司與社會公眾進行公示,利于對不同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與治療花費進行比較,而后做出適合自己的健康需求。同時還能讓醫院感受到切實的壓力并立即做出相關反應,繼而有效控制醫療成本,提高醫療工作質量[10]。
國內醫院要借鑒國際信息化評價發展經營,依托國內專業研究機構與組織,實施具有前瞻性、宏觀性及戰略性信息化評價發展技術研究,以對當前國內醫院信息化評價發展情況作出科學系統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