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明星需要克制使用自己的話語權,要抵制住那種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借助微博影響力去謀求某種輿論優勢的誘惑。
上微博快10年了吧,目睹過無數明星微博維權的翻車現場,都是慘不忍睹,明星基本都是輸家,有時即使有理,也會成為輿論輸家,“維權”不成反淪為輿論流量獵物。是的,明星維權是大新聞,但,明星維權反轉,是更大的新聞,人們更愛看明星翻車。
明星一言一行總能觸動流量開關。聰明一點的明星,會識相地把微博當成維持人氣的一個平臺,把這兒當成塑造人設、分享快樂、跟粉絲嘻嘻哈哈的地方,關注評論轉發好,不會當成負面情緒傾銷地,不會在情緒化的時候去發微博,不在私事上太多“利用”粉絲。有公共意識的明星,會意識到自己公眾人物的身份,會更多地關注公共事務,把自己的微博當成公共平臺,利用影響力為公共利益發聲,而不是整天喋喋不休于自己那點事。
了解輿論規律的明星,也會知道自己的微博粉絲都是些什么人,了解流量是個什么東西,明白自己幾斤幾兩,不會幼稚地以為自己振臂一呼那些粉絲都應者云集指哪打哪,自己罵誰,粉絲都會跟著罵誰。不會產生“我有那么多粉絲我還怕什么”的帝王幻覺,而知道那個龐大的粉絲數字中很多都把自己當成流量獵物,等著明星出事、倒霉、上熱搜、人設崩塌時跟著狠狠踩一腳。
明星也是人,為什么不能在微博上維權,為什么權利被侵犯了就不能在微博上吐槽?難道微博就不講理就不講法了嗎?不是,因為明星不是一般人,微博的圍觀和廣場效應確實適合維權,但現實是,在這里維權是有“資格”的,這個輿論場適合真正符合網民弱者想象的人維權,而明星離公眾的這種“弱者想象”太遠了。
公眾對微博維權有一種“完美受害者”人設要求,你必須是完美的受害者:天然的弱勢身份,現實中沒有任何權力,侵權者是一個權力遠超自己的人,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過錯,維權敘述時必須足夠地誠實,最終沒什么可能讓人眼紅的賠償訴求,不能享受到某種超出普通人維權的利益。——違反了其中任何一點,都會形成情緒逆轉。
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明星維權顯然不符合此種“完美受害者”人設,明星的優勢身份,在微博上天然處于劣勢。微博是一個權力旋轉門,對現實帶著一種逆反慣性,發生沖突時,現實中越有權勢的人,在微博上可能越處于話語劣勢。雞蛋與石頭發生相碰,微博網眾天然會站在雞蛋那一邊,在公眾眼里,明星可能就是一塊“石頭”。
甚至還有人說,你們明星發一條微博,當地領導就回應了,我們普通人發無數條微博,就不會有人管一一這種維權效果,竟然成為讓普通人眼紅的明星福利,最終成了明星的錯。
當然,明星微博維權總是反轉,也跟一些明星不太誠實有關。網民是一個最容不得欺騙的群體,你可以有過錯,可以有道德瑕疵,甚至可以渣,但不能說謊。人人都有自媒體的時代,想借助信息不對稱去塑造弱者形象煽動情緒的成本是越來越高了,信息一旦對稱,很容易被網民打臉,那種反轉的義憤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解構力。
可是,人在敘述時有一種本能的誘惑,會朝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敘述,有意無意地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這給網絡維權埋下巨大的反轉隱患。那些維權翻車的明星,多跟這種“不誠實”有很大關系,缺乏事實的敘述能力,陷于情緒之中,那種情緒化表述根本經不起網友的全景審視和另—方的事實挑剔。
聽我一言,明星永遠不要嘗試在微博維權,不是讓明星當孫子,也不是讓明星受到什么侵犯時都忍著,而是說,明星需要克制使用自己的話語權,要抵制住那種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借助微博影響力去謀求某種輿論優勢的誘惑。雖然明星也是人,權利被侵犯了也應該去捍衛自己的權利,但自身的微博影響力還是慎用,畢竟別人的話語權跟你是不對等的。如果你不是足夠誠實,沒有客觀敘述事實的能力,擁有正當的法律途徑可以解決問題,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路都被堵死,被逼到非微博維權不可”的地步,就不要輕易到微博維權。
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