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國

摘 要:本文對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風險管理的要點進行分析,包括安全目標、組織機構與職責、風險管理以及安全績效評價等方面,在SMS理論基礎上使風險管理更加科學高效,然后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對航班飛行中的簽派問題進行決策,并提出多樣化風險管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風險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156
0 引言
在系統安全時代背景下,應充分認識到系統安全的重要性,由于受到人為因素、設計缺陷等因素影響,很可能引發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此,操作人員應積極通過危險識別、風險管理等方式,將人員、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1 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風險管理要點
SMS理論認為,危險與風險為兩個獨立,又存在緊密聯系的概念,該理念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將安全管理放在航空公司各項業務操作的危險源中,從安全目標、組織架構、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構建SMS全過程。本節將在SMS基礎上對風險管理的要點問題進行分析。
(1)安全目標。安全管理系統涉及到企業全部業務范圍,利用系統化方式可對相關工作中潛在的風險進行挖掘,并在事前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在以往的管理理念中,致力于追求結果性目標,認為安全管理只存在于生產運行部門中,缺乏全局思維,而在SMS理論指導下,可清楚的看到安全體系中的關鍵內容,安全目標也隨之發生轉變,指導人們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對生產運行的所有環節進行把握,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航空公司運行系統的安全管理水平。
(2)組織機構與職責。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中,將管理重心放置在安全運行與維修方面,由于受到管理者主觀意識影響,導致認識與處置上出現非客觀性,影響危險源的準確識別。在引入SMS理論后,可由公司高層直接領導,對組織機構進行優化重組,使各部門職責分明、相互配合,生產運行與安全監測齊頭并進,利用安全監測體系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免因盲目決策,使生產運行壓力得以提升。
(3)風險管理。SMS理論是在風險管理基礎上產生,將其應用到航空公司運行管控工作中,可深化員工對安全的理解與認知,在該理論引入前,生產運行體系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在該理論引入后,生產運行體系進行“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等多項培訓;在該理論引入前,安全監測體系進行“安全監察”培訓,在該理論引入后,安全監測體系可進行“安全監測”“不安全事件調查”“安全績效評價”等多樣化培訓,使風險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4)安全績效評價。航空運行控制組織在管理時應排除一切錯誤理念,做出科學正確的決策。SMS理論要求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注重最終結果,還要時刻關注動態過程,預測未來的發展形式,通過科學分析,使安全績效評價更加完整準確,在該理論引入前,主要安全績效評價僅為“安全結果”,在SMS理論引入后,績效評價包括安全結果、安全狀況與安全趨勢三個方面[1]。
2 航空公司運行控制中風險管理與決策案例
(1)簽派放行風險評估。在放行風險評估中應將安全性放在首位,用F代表風險發生可能性,用N代表嚴重性,則在降雨季節風切變F小,N小,可接受。當雷雨天氣逐漸好轉后,N增加,F則不穩定,在可能與不太可能之間搖擺不定,需要對氣象條件、損益進行深入分析,利用ALARP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使其降到可容忍范圍內,并盡量保障效益不受影響。
綜上,選擇第二種方案,當成都—攀枝花的航班落地后,再對重慶—攀枝花的航班放行[2]。
(3)風險控制措施。為了對安全風險進行控制,還可改變系統設計與運行程序,優化員工配置等,通過對前期風險的隔離,構建冗余;在簽派放行與運行控制過程中,存在一些“軟”危險源,可通過提高外站保障能力的方式進行控制,對于關鍵導航設施來說,應保障其穩定性與可靠性,使氣象資料更加準確;在組織因素方面,應確保經理、主任、簽派人員、飛機機組、工程師等在安全管理方面目標一致,克服知識背景、文化、行事風格上的差異,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在管理因素方面,應確保規章、制度的可用性、人員在放行方面的權限等等,使風險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
3 結論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作為航空公司運行控制的重要內容,應積極引入SMS理論,從多個方面著手,對安全目標、組織機構與職責、風險管理以及安全績效評價等進行有效管理,使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佳楠.航空公司運行控制決策優化方法研究[D].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18.
[2]趙寧寧,趙宇婷.航空公司運行控制中心保障能力評估模型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7,46(03):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