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也在逐漸的增加,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結合現階段我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的現狀,分析研究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體系,并且為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統了參考意見。
關鍵詞:創新創業;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193
0 前言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進行新常態,創新發展的戰略逐漸深入推進。而創新創業應用型高校教育是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內培養創新創業新型人才是適應目前我國知識經濟發展必然的方向,而與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做到一定的契合,是對深化我國高校教育變革具有一定推動作用的。因而各高校應該緊抓機會,進行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做到真正的為適應新常態提供增長動力。
1 針對應用型高校創新教育進行概述
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教界內逐漸形成了一股潮流,多數高校普遍重視實踐教學與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近些年來,為了可以培養出在新常態下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我國為全國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制定了多項政策。在2015年餓哦過政府先后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在2016年,有著將近85%的高校逐漸的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項目[1]。由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宗旨就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針對機械類專業,真正的將應用型特點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合理的融合,是現階段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機械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
2 探討我國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重知識輕實踐
基于我國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起步較晚,并且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和宗旨理解的還不夠透徹,多數院校只是側重于對學生們創新創業知識及技能來進行傳授,但是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卻做不到重視。加之多數院校教師對與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片面的了解,而此種雙創能力的培養方式與我國傳統又填鴨式課堂教學相似,都是缺乏一定的啟發式教育,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表現出注重知識講解,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此種教學模式也是我國傳統教學的弊端。
2.2 教學體系不完整
我國多數院校中應用型機械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不完善,其課程類型及相關教學內容、方式相對單一,并且機械類專業理論課程與實際實踐脫節不符。基于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就應該側重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但是多數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表面結合了實踐,而在真正實際上卻并沒有讓學生融入實踐中。譬如:部分高校針對機械類應用型專業學生,進行開展企業學習與課堂學習相融合,但是其兩者之間并沒有真正做到有機結合。而此種情況主要問題在于教師對企業內部具體情況不了解,同時相關企業人員沒有做到從學生角度進行思考,進而沒有做到深入淺出的有效講解,最后使得學生們對于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只是在形而上學有所了解,對于企業實踐的內容也沒有深入精髓的學習,造成參觀式的學習。
2.3 缺乏針對性
現階段我國多數高校依舊把創新創業教育只是作為以往普通型的教學理念,并沒有真正做到將其與機械類應用型專業實際情況進行相結合。而著名哲學家丹業教尼斯·麥奎爾曾經指出:“適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層次的模式才培無疑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針對自己的目的去選擇正確的模開展式[2]。”創新創業教育雖然有其自身普通適用性的一面,但是想要真正的有效應用其使得機械類專業學生受益,就必須要將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宗旨,及其自身專業特點進行有效結合,做到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展開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3 探討我國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的對策
3.1 探索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由于應用型機械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主要是,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及研究項目上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上,相關教師做到專業理論知識與創新教育理論知識結合,積極的培養機械類理論知識運用與創造能力,可以避免機械類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不符合。在實踐教學上,相關教師與領導可以展開校企合作,做到滿足機械行業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校外實踐平臺。在科研項目上,教師培養機械類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融合,并將其融入創新創業中,進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
3.2 構建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
基于科學與合理的綜合評價機制是可以有效的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我國高等院校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相關教師和學生們進行群策群力及不斷分析探討,進而可以形成一套適合并且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同時可以為學生和教師評價提供參考標準。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側重于評估機械類學生們創業意識與創新精神,并且考察機械類學生在創業機會上的選擇與學科研究,及相關企業管理等方面,考察其是否真正具有實質性提高。對于教師來講,可以制定出傳統教師與創業教師的評價標準,做到真正驅使創業教師全面投身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
3.3 建立實時的動態調體系
一方面,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應該定期給師生發放調查問卷,做到清楚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教育需求,同時可以了解老師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之相關教師可以定期溝通與學生溝通雙創教學開展情況,并且做到遇到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可以推出相關政策,進行有效的結合學院與機械類企業間合作,同時積極討論與完善對于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4 結論
綜上,高校內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對應用型人才開展創業創新教育模式,其不僅是對經濟形勢與社會需求的重點轉型,也是強化高等教育整體實力的嚴峻考驗。基于此。各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與創新創業模式進行緊密聯系,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做到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史儀凱,田衛軍.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和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37):59-60.
[2]張建平,龔振,施鋒鋒.面向創新創業的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專業教育體系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No.643(21):48-49.
作者簡介:黃瑞忠(1987-),男,福建漳州人,碩士在讀,工學學士,研究方向:機械專業教學、機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