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蕓
摘 要:小學教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形成知識基礎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價值觀念以及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小學班主任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班主任教師不僅要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應該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思維意識進行正確的管理以及引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推動其綜合素養的正確發展。此外,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師來說,語文教師更適合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在教學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可以將學科教育與班級教育進行融合,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師生和諧關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教育;學生關系;構建對策;教學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階段,班主任所能夠形成的影響作用在某些時候甚至會高于學生的父母。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教師需要在保證學生基礎學習質量的同時,引導學生價值觀以及德育素養正確地發展,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良好少年。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觀念進行合理化的調整以及優化,結合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以及發展需求做出相應的改善。此外,在小學教學中,小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因此班主任還需要適當地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促進教育工作的穩定推進。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現狀分析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領域中,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問題。但是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說,我國小學教育在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很多班主任沒有意識到加大對學生理解的重視程度,甚至仍舊將傳統的教學標準應用到現代化教育中,忽視學生心理的發展,最終影響了師生關系,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其次,在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很多班主任都缺乏較大的耐心。小學生的年紀較低,這一特點使其形成了很不穩定的心理狀態[1]。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興趣,學生很容易會作出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行為,而大部分班主任在面對這一問題時,都會過于嚴厲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使得學生在心底里對教師產生抵觸意識,從而影響了師生關系的發展。最后,在進行班級教育的過程中,由于肩負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兩個重擔,教師自身的工作壓力會明顯地提升,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形成消極情緒,使得兩者之間的關系呈現對立狀態,最終造成師生關系破裂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必要性
首先,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師生良好關系能夠有效降低管理的難度。小學生的年紀比較低,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在面對教師的規定以及要求時,很多學生都只是迫于教師的威嚴,而不得不對其聽從,被動的管理不僅會影響班級的發展,同時也會對學生以及教師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但是,當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命令時,學生就會主動地服從教師,甚至不需要教師的管理就會自主地完成某項班級活動,從而推動班級的良好發展[2]。
其次,在開展班級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的職責除了要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外,還包括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態度。而開展這一活動的前提就是,班主任應該對學生形成深入的理解。所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當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關系之后,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較高的信任感,會愿意主動地與教師分享自己的秘密以及煩惱,加強班主任對自己的理解,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指導,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三、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方式方法
第一,在構建和諧關系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3]。在小學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溝通最直接,同時也是最頻繁的場所,而師生互動也是活躍教學氛圍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所以,在教學中,班主任就需要利用好這一機會,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與學生構建良好的關系。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與動植物相關的啟蒙知識時,就可以通過如下手段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合適的教學活動,并在適當的時候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制作一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課件,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與動植物相關的圖片、視頻以及紀錄片等,并將其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4]。其次,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思維,比如“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一些小動物或者植物呀?能不能為老師介紹一下呢?”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3~5分鐘的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闡述。當學生闡述完畢,教師可以進入教學的第二環節,引導學生對教學課件中的動植物進行觀察比對,并鼓勵學生找出這些動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比如小狗在開心的時候會搖動自己的尾巴、壁虎在尾巴斷裂之后會快速地長出來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會發生明顯的改善,其自身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提升。最后,當這一環節結束,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交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或者植物,確定好分析的角度,對其進行介紹[5]。當學生表達完畢,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從而有效推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師的印象,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第二,在與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這一任務的開展,同時也應該注重語文教學基礎目標的實現,所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雙管齊下,推動整體教務工作的穩定進行。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我是什么》時,就可以通過如下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促使其形成穩定的知識理解,并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以教學內容核心為基礎,向學生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例如“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會很快地給出自己的回答。當學生完成這一任務,教師可以進行深入的引導“那你們知不知道水的其他形態呢?”提出這一問題后,教師便可以應用提問式的引導方式,促使學生想出水蒸氣與冰的相關答案。最后,當教學活動結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教學內容的角度上形成品德意識,比如世上任何事物都會存在兩面性,在對一件事物進行觀察了解時,我們一定要全面地對其進行剖析,保證分析理解的全面性,進而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推動和諧關系的穩定形成[6]。
第三,在與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作為一名班主任還需要加大關注的因素,保證良好、積極的教師形象。雖然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溜號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但是相較于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生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以及可塑性,在與教師進行溝通時,其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對教師進行模仿學習,在潛移默化的狀態下更改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習慣[7]。所以,在構建班級關系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完善自身的個人形象,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保持正確的教學狀態。例如,在進行板書時,教師應保證字跡的工整;在進行課文朗誦時,教師應保證聲音的洪亮,并能夠隨著課文內容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語氣,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之余,班主任也應該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行如風,坐如鐘,為學生做好帶頭作用;最后,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時,班主任也應該形成正確的方式。例如,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應直視對方的眼睛,認真聆聽學生所講述的內容,給予學生尊重以及重視,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地與自己進行溝通交流;在與前輩或者領導進行溝通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用語的正確性,以此為學生做好正確的示范,加強學生的品德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第四,在進行班級關系構建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通過情感交流的方式完成這一任務。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階段,首先,很多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是家長手中的明珠,從小的寵愛使得這部分學生在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時會產生自負心理,這一心理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8]。其次,由于獨生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與教師進行接觸時,很容易產生緊張情緒,或者過于敏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防止這一問題的產生,加強師生關系,作為班主任就必須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調整。比如,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管理中,班主任都應該對學生形成真正的關心,不要只是一味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學習狀況,而是應該加大對學生心理活動以及情緒變化的關注。當學生表現出沮喪的神情時,班主任應該及時地與之進行溝通,了解事情產生的原委,并盡量為學生提供幫助。同時,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還應該對學生的性格進行了解,選擇合適的方式與之進行交流以及關系構建。比如,針對性格較為開朗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直接與之進行溝通;針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與之進行交流。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拓展,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針對部分不愿意對自己吐露秘密的學生,班主任則可以通過網絡與之進行接觸,在網絡的面具下對學生進行保護。但是在此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的問題是,當學生對自己吐露出秘密后,一定要對其進行保密,不要隨意將學生的秘密傳播出去,否則不僅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以及傷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而這一情況所引發的問題就是,學生并不會在利弊角度上去衡量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而是會十分直接地按照自己的心情以及想法去選擇溝通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想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就一定要保證自己與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的關系。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就應該摒棄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與學生成為朋友,深入學生生活,真正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獲取其信任,以此促進學生以及班級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愛學,管麗娟.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學周刊,2019(4):160-161.
[2]許崇學.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探索[J].學周刊,2019(3):159-160.
[3]付愛玲.論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如何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J].學周刊,2019(3):160-161.
[4][6]陳秋蓮.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措施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147.
[5]黃正黨.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方式探尋[J].農家參謀,2018(12):141,164.
[7]吳霞.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6):14-15.
[8]欒麗燕.試論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33-3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