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鳳 韓大勇 孫國波
摘要: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培育的黑羽番鴨為試驗素材,開展高產期籠養組和平養組黑羽番鴨公母鴨血液生化指標測定分析。結果表明,母鴨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活性和肌酐含量籠養組顯著低于平養組(P<0.05),堿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籠養組顯著高于平養組(P<0.05);公鴨平養組血清中AST、UA、SOD活性顯著高于籠養組(P<0.05),ALP顯著低于籠養組(P<0.05),睪酮(TES)含量極顯著低于籠養組(P<0.01),表明不同飼養方式對黑羽番鴨血清生化指標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黑羽番鴨;血液生化指標;測定分析;飼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 S83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2-0159-03
番鴨是優良的瘦肉型鴨,黑羽番鴨是通過法國番鴨與中國番鴨(黑羽)雜交選育而成,具有“五黑”特征和小型優質化的特點。為了全面了解黑羽番鴨生理生化特點和變化規律,揭示不同時期、性別、飼養條件對黑羽番鴨生理特性的影響,本研究對黑羽番鴨不同飼養方式(籠養與平養)、不同生理周期(繁殖期、休產期)的血清生化指標和生殖激素含量進行測定,分析其表達規律,為豐富黑羽番鴨種質特性檔案資料和標準化規模飼養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
試驗于2016年4—12月在江蘇豐達水禽育種場內進行。選取進入高產期黑羽番鴨母鴨200只,分別進行籠養和平養試驗。另選擇成年黑羽番鴨公鴨70只,也分半進行籠養和平養。
1.2 飼養方式
本試驗主要涉及籠養和地面平養2種飼養方式,黑羽番鴨在不同飼養方式下的具體飼養操作要求參照2016年1月頒布的泰州市地方標準《黑羽番鴨繁育技術規程》(DB3212/T 137—2016)中的相關規定。1.3 血液采集
試驗鴨群在不同飼養方式下飼養1周后,對高產番鴨空腹翼靜脈采血8 mL,靜置1 h,分離血清,低溫保存送實驗室測定。待該鴨群進入休產期后,再次進行血液采集。公番鴨也在同一時間段采集血液,測定相關指標。
1.4 測定指標
血清生化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轉移酶(γ-G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總膽紅素(TBIL)、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鈣(Ca)、磷(P)含量等。
血清生殖激素指標:公番鴨測定睪酮(TES)含量,母番鴨測定孕酮(PRG)、雌二醇(E2)含量。
1.5 數據分析
測定數據以Excel錄入整理后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飼養方式下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比較
2.1.1 不同飼養方式對高產期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試驗鴨群在進行籠養和平養條件下,高產期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見表1。經統計學分析,籠養組黑羽母番鴨血清ALT、AST活性和CREA含量顯著低于平養組(P<0.05),而ALP、SOD活性則顯著高于平養組(P<0.05),但均在正常范圍內;其余指標均差異不顯著(P>0.05)。在籠養條件下,高產期和休產期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檢測見表1、表2,高產期番鴨血清TP、CREA含量及SOD活性明顯高于休產期,其余指標均差異不明顯。
2.1.2 不同飼養方式對休產期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高產期相比較,除血清ALT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其余指標的差異性均與高產期一致。在平養條件下,高產期番鴨血清ALT、AST、SOD活性及CREA含量明顯高于休產期,AST/ALT、ALP活性則明顯低于休產期,其余指標均差異不明顯。
2.1.3 不同飼養方式對公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飼養方式番鴨血清AST、ALP、SOD活性及UA含量有顯著差異(P<0.05),但均在正常范圍內;其他指標均差異不顯著(P>0.05)。
2.2 不同飼養方式對番鴨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響
2.2.1 不同飼養方式對公番鴨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響 籠養和平養條件下公番鴨血清TES含量見表4,結果表明,籠養條件下血清TES含量極顯著高于平養(P<0.01)。
2.2.2 不同飼養方式對母番鴨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飼養條件下母番鴨血清PRG含量有一定差異,籠養組均高于平養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高產期母番鴨血清PRG、E2含量顯著或極顯著高于休產期(P<0.05或P<0.01),并且籠養高產期母番鴨E2含量極顯著高于其他組別(P<0.01)。
3 討論
已有法國白羽番鴨、中國番鴨(貴州番鴨、福建番鴨等地方番鴨)以及番鴨與家鴨雜交鴨——半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研究,但對黑羽番鴨仍未見相關系統的報道。
3.1 飼養方式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關于家禽飼養方式及血液生化指標分析的報道較多,但將二者有機結合進行討論分析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發現,黑羽番鴨在籠養和平養條件下部分血清生化指標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母番鴨高產期血清ALT、AST活性和肌酐含量籠養組要顯著低于平養組(P<0.05),血清ALP、SOD活性籠養組顯著高于平養組(P<0.05),其余指標均差異不顯著(P>0.05);而休產期母番鴨僅血清ALT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其余指標與高產期母番鴨變化規律一致。由數據可知,不同飼養方式對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影響不大,楊海明等通過比較散養與籠養對產蛋雞血清生化指標影響,發現籠養組和散養組之間的血清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差異不顯著[1],本文研究結論與之相一致,但ALT活性差異不顯著,這可能與物種差異及種質特性有關,同時,也可能是因為環境的變化引起生理功能的變化,機體通過一系列調節系統,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本研究比較了公番鴨在籠養、平養條件下血清生化指標的變化,發現AST、ALP、SOD活性及尿酸含量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他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血清酶是由活細胞產生,受多種因素的調節控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劑,在體內催化物質代謝中的各種化學變化,其他生化指標都與機體的合成和代謝密切相關。雖然在不同飼養條件,黑羽番鴨在不同生產周期血清部分生化指標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總體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2-4]。
3.2 飼養方式對番鴨生殖激素的影響
本研究測定了不同飼養條件下番鴨血清睪酮(TES)、孕酮(PRG)和雌二醇(E2)含量的變化,發現籠養條件下公番鴨睪酮含量極顯著高于平養組(P<0.01)。TES具有促進生殖器官和精子發育功能,對維持雄性特征(如骨骼密度、肌肉強度、體型外貌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TES含量的高低對公番鴨種用價值的體現尤為重要[5],這與曹盛豐等的報道[6]相一致。由此可見,番鴨籠養可能更加有利于睪酮等雄性生殖激素的表達。PRG、E2是雌性動物最主要的生殖激素之一[7-9],本研究發現母番鴨PRG含量受飼養方式的影響較小,差異不顯著,而E2含量籠養組顯著高于平養組,這與對牛相關的報道相一致[10-11]。
3.3 生理周期對番鴨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家禽在不同的生理周期代謝水平差異很大,同時也受養殖環境的影響。本研究表明,番鴨血清總蛋白、肌酐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籠養高產期明顯高于休產期;而ALT、AST、SOD活性和肌酐含量在平養高產期明顯高于休產期,AST/ALT、ALP活性平養高產期明顯低于休產期。這說明生理狀況對血液生化指標也具有重要影響,這與朱明霞等的報道[1]基本一致,也基本符合番鴨正常的生理活動規律。血清生殖激素測定發現,高產期PRG、E2含量顯著或極顯著高于休產期,尤其是籠養組E2含量超過休產期的3倍。汪琳仙等報道,母禽生殖激素的高低與其所處生理時期和繁殖性能的發揮都有較強的相關性[12]。
參考文獻:
[1]朱明霞,李 昂. 番鴨抱窩期和醒抱期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J]. 中國家禽,2012,34(1):60-62.
[2]林福忠. 番鴨就巢、生殖激素變化規律及PRL基因微衛星多態性[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5.
[3]王 宏. 番鴨繁殖、生殖激素變化規律及腦垂體總RNA的提取[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4.
[4]王長康,李 昂,鄭嫩珠. 番鴨血液生化指標與產蛋性能的關系[J]. 福建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0(4):510-513.
[5]徐 琪,張 揚,李 秀,等. 半番鴨產肉性能、肉品質和血液生化指標間的典型相關分析[J]. 中國畜牧雜志,2012,33(1):5-8.
[6]曹盛豐,葉陳梁,陳希玉,等. 錳對公雞繁殖性能和血清LH睪酮含量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1992,4(2):18-24.
[7]楊海明,劉 學,夏金龍,等. 散養與籠養對產蛋雞內臟器官發育、繁殖性狀及血清生化指標影響的比較[J]. 動物營養學報,2013,25(6):1353-1358.
[8]張 琳. 不同養殖模式下三黃雞和烏骨雞生產性能、肉用品質及免疫,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2.
[9]譚東海. 飼養方式對寧都黃雞生長、屠宰、肉質性狀、小腸形態結構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D]. 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4.
[10]孫利亞,汪 勇,謝和芳. 飼養方式和低營養水平對5~8周齡肉鵝生長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2015,27(3):740-748.
[11]趙桂英,于富貴,王國民,等. 法國白羽番鴨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8):106-108.
[12]關洪斌,李慶章. 卵泡刺激素研究進展[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2,33(3):3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