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林
摘 要:論述了通過一系豐富的校園活動來推動網絡文化對中學生身心健康是如何產生積極影響的,以此表明網絡文化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性,從而推動教育信息化。
關鍵詞:網絡文化;校園活動;影響
一、網絡文化概述
網絡文化是指網絡上具有網絡社會特征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絡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絡精神創造。網絡文化是一種只在互聯網上流通,而較少為非網民所知的獨有文化。通過網絡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網絡予人認識之外,也同時在網上被同化、融合、產生,甚至衍生成現實世界的文化。
二、以校園活動推動網絡文化對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影響的實踐
中學生生活的校園是一個充滿陽光的七彩校園,學校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融合、運用和傳播良好網絡文化的重要陣地和平臺,要實現網絡文化對初中學生的積極的、有效的影響,組織和開展好各種活動是很重要的。它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很廣,我們就結合書香校園、安全文明校園等建設的需要,通過多種活動,實現的網絡文化對初中學生健康成長影響的目的。為此我們開展了以下的活動。
1.迎新年,“節日”活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很多西方的節日也成為不少青少年的“時尚”。結果,記住了送圣誕禮物、過萬圣節,而把中國傳統的節日和文化淡漠了。為此,我們開展了“迎新年,話節日”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網上查詢和了解中外各種節日的由來,交流各自對節日文化的理解,從而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強化了民族自豪感,不再盲從和跟風,形成科學對待“洋節日”的良好習慣。
2.假期仿名畫活動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形成良好的審美觀,我們充分利用網絡的優質資源,開展了“寒假仿名畫活動”,讓學生在欣賞名畫作品的同時,仿照名畫的形象,拍下自己的效仿“畫面”,看誰模仿的更形象。這一活動非常有趣,孩子們樂于參與,完成的效果好,參與率較高,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3.網上祭英烈活動
每年的清明節,學校都要舉行掃墓和傳承英烈遺志,祭奠英烈的活動。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建設,我們把這一種活動轉移到網上進行。在網絡上學生不僅可以更多地了解英雄的英勇事跡,還能與其他地區的同學進行在線溝通與交流。他們發起談話,談理想,說感受,紛紛表態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向英雄學習的情懷落實到現實的學習中,樹立遠大理想,決心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強大而不懈奮斗。孩子們還通過發主題帖、寫微博等形式,表達自己對英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增進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責任意識。充分發揮了網絡文化資源的優勢作用。
4.學雷鋒活動月活動
每年的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這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培養良好人格的有利時機。為此,我們充分利用這一活動,利用網絡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的教育。我們組織學生上“中國文明網”了解雷鋒事跡,理解雷鋒精神,然后,開展“學雷鋒見行動”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對雷鋒和雷鋒精神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學習起來有目標、有行動、有依據、有實效。
5.開展讀書活動
“讀書活動”是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活動之一。每年的暑期我校都會開展讀書活動,近幾年我市每個暑期都要開展“親子讀書活動”。有了網絡支撐后,學生的閱讀面更廣了,可閱讀的范圍更大了。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有特色、更有效果,學校通過上網搜索和調查,開出了“親子選讀書目錄”,發布在校園網上,同時,還開通了郵箱,用來接收學生的讀書感悟和思考。然后評選出“讀書之星”給予表彰。近幾年的讀書活動在我校師生中都開展得如火如荼,大大豐富了師生的假期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中學生的文化素養。
6.暑期研學之旅(夏令營)活動
中學生的“研學之旅”活動是近幾年為豐富學生的學識、拓寬孩子們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由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為了更好地開展好這一活動,學校將研學之旅活動與網絡融合在一起。首先,組織學生上網對旅行的目的地進行搜索,初步了解本次旅行活動的目的地人文、歷史、特色等,便于孩子們在活動中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研學。然后,在實地探訪中發現其與網絡上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加深印象,提升研學的品質和效益。
例如,我校在2016年暑期舉行的“亳文化”研學之旅,孩子們首選登錄網絡,了解“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經過這么一了解,增進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情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活動的自信心,受到了“亳文化”的洗禮和熏染。
7.助力推普周活動
經國務院批準,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簡稱“推普周”。為了更好地推廣普通話,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爭做“小小啄木鳥”就是其中的一項活動,為了找到更多的“蟲子”(錯別字),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錯別字泛濫的網絡,對網絡上亂用、濫用錯別字的形象進行了批駁。
8.爭做“傳承中華美德好少年”活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爭做“傳承中華美德好少年”活動,是鼓勵和宣揚青少年傳承和弘揚社會良好風氣,培養孩子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我們將這項活動與優秀網絡文化汲取和發揚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上網學習的時候,不斷吸取優秀文化的營養,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同時,把美德好少年的事跡發布到網上進行宣傳。近兩年我校共有10位同學被評為“孝老愛親”和“自強自力”等傳承美德好少年稱號,受到市區級表彰。
三、網絡文化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
實踐表明,網絡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利用網絡文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品質和效益,轉變了中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形成了科學上網,文明上網和安全上網的良好習慣和遵守網絡規則的優秀品質。
有了學校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和豐富多彩活動的熏陶,學生對網絡有了正確的認識,網絡不再只是游戲的平臺,不再是看看視頻、聊聊天的工具,而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平臺。學生上網站時間有了合理的安排,上網的任務多數是完成學習任務或與師生交流溝通學習內容,這樣健康的上網方式就形成了。這時,網絡文化對中學生健康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學生從網絡內容中接收的是真、善、美的信息,通過網絡與他人的溝通是友好、和諧的,這樣一來,網絡文化對中學生的健康影響就實現了自我教育、自我建構和自我豐富。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