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 要]營商環境是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稅收營商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美貿易戰升級和世界經濟形勢動蕩,我國經濟形勢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國家密集出臺了關于擴大開放的政策。在該政策背景下,我國形成了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方針,本文在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的基礎上,探討了改善上海市稅收營商環境的舉措和具體路徑,旨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關鍵詞]擴大開放;稅收營商環境;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49
[中圖分類號]F810.42;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2-0-02
1? ? ?上海市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背景
1.1? ?國家密集出臺了擴大開放的政策
目前,美國采取單邊貿易措施,繞過WTO機制采取行動,破壞了世界貿易體系的穩定性,針對嚴峻的貿易形勢,我國應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導向,不斷改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優化進口通關流程,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改善國內營商環境。2018年下半年,關于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文件密集出臺。2018年7月2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要求擴大進口,優化進口通關流程;2018年7月28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正式實施,清單數量由63條減至48條;2018年7月30日,《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開始施行,條目由95條縮減至45條,在油氣、礦產資源、增值電信、文化等重要領域提出新舉措,進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些政策的密集出臺,落實了擴大對外開放、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方針,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上海市實施“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
上海市應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開放是上海市最大的優勢。進入新時代,上海要承擔中央賦予的新使命,擴大開放是必由之路。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2018年7月10日,上海市又出臺了“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這是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具體舉措和行動方案。“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是2018年上海市組織實施上海營商環境改革年的系列行動,縮短了企業在獲得施工許可、獲得電力、跨境貿易、財產登記等領域的辦事時間。“擴大開放100條”的主要舉措如下:①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落實自貿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積極吸引外商投資;②做好開放平臺和載體;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④推動對內對外開放聯動,要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橋頭堡作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⑤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堅持辦事最方便、市場準入最寬松、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原則。
2? ? ?上海市稅收營商環境的現狀
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上海市“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營商環境指商事主體從事商事組織或者經營行為的各種境況和條件;營商環境報告是世界銀行以一定的指標體系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營商環境所做的評價,按年度公開發布。2017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布旗艦報告《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改革以創造就業》,分析并評估全球190個經濟體的商業監管法規和產權保護。報告采納截至2017年6月1日的數據,從10個方面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進行評估,此次報告中,中國內地以65.29分,排名第78位,并在“開辦企業便利度”及“納稅”兩項指標上取得可喜進步。2017年11月9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世界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報告顯示,在參與營商環境排名的30個世界城市中,前十名分別是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巴黎、洛杉磯、多倫多、香港、上海和首爾。上海市排名第九,在大陸城市中較為領先,但與其他全球城市仍有較大差距,說明上海市仍然需要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
《世界納稅指數2018》反映出從2004-2016年中國稅務環境的總稅率、納稅時間、納稅次數等數據指標,尤其在納稅時間這一指標上進步顯著。報告稱贊了我國“互聯網+稅務”行動,指出我國的一系列措施充分挖掘了大數據的潛力,促進了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共享、發票便利、納稅人在線學習等納稅服務。這些表現優異的數據指標反映了近年來中國稅務機關在不斷推進、落實納稅便利化改革方面的成效。雖然進步顯著,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尤其是稅收制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比較落后,建立現代稅收管理體制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上海市作為改革的排頭兵,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方面也應不斷發掘問題、持續優化改進。
3? ? ?稅收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3.1? ?系統升級導致納稅人多次往返
納稅人當前反映的一個比較特殊問題,是由于稅務局升級了系統,導致原先正常的辦稅流程出現了異常提示。為了解決此類異常,納稅人需要多次往返辦稅大廳或者專管所。這對納稅人而言,在每月正常的辦稅之外額外增加了“納稅次數”,不僅浪費了納稅人的時間和精力,也降低了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3.2? ?缺乏系統、科學的營商環境指標設計
從宏觀層面上看,上海市缺乏一個每年對城市整體營商環境水平測算的指標體系;從微觀層面來看,各相關部門缺乏部門內部測評指標,例如稅務部門沒有相關稅收營商環境指標體系。
3.3? ?持續縮減辦稅時間遭遇瓶頸
相比原先各類專窗設置,現在的稅務大廳設置了突出“一窗多能”特點的窗口,有利于減少納稅人的取號次數。但納稅人在窗口的總辦理時間并沒有增減,且對只有單一業務需要辦理的納稅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等待時間。“一窗多能”是納稅服務的改進趨勢,但對減少納稅人等待時間的效果有限,目前,進一步壓縮納稅人的平均等待時間工作遇到了瓶頸。
3.4? ?辦稅資料簡化程度有待提高
辦稅資料簡化程度不高,涵蓋兩個方面:電子化程度不高以及重復收取資料。與工商局全部掃描企業所有紙質材料存檔為電子版相比,稅務局的窗口業務大部分都需要收取紙質資料,且根據不同業務、不同所別進行人工歸檔。在不同的窗口或者辦理不同的業務,可能都需要提供復印件,造成了人力、財力資源的浪費。
4? ? ?擴大開放背景下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舉措
建設優質便捷的稅收現代化服務體系要求稅務部門大幅縮短辦稅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辦稅效率為目標,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持續為市場經濟主體減負松綁。在擴大開放背景下,上海市稅務部門應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推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對策。
4.1? ?建立并考核稅收營商環境指標
加快建立稅收營商環境考核指標,對部分與營商環境指標密切聯系的業務,如“退稅”和“更正申報”,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核查,對辦結時限的考核指標進行細節考察。發揮網絡互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優勢,定期在網絡或者微信公眾號內發放納稅人滿意度調查問卷,傾聽納稅人心聲,滿足納稅人需求。
4.2? ?推行無紙化辦稅,推廣“一網通辦”
目前,納稅人在稅務大廳窗口辦事,依然需要攜帶資料及復印件,許多資料(如營業執照、身份證復印件等)在不同窗口重復收取。因此,推行無紙化辦稅,對所需資料進行掃描歸檔,在辦理業務時如有重復資料,可直接調取相應的電子版文件,既方便了納稅人,又節約了資源,還可以加快內部資料流轉,有利于資料歸檔,提高審批速度。
4.3? ?推廣新辦企業“套餐式”服務和雙語服務
吸引投資、擴大開放的重要一環是提高新辦企業的設立簡易度,稅務登記是新辦企業的必經流程。因此,上海市要進一步整合新辦企業稅務受理事項,實現新辦企業辦稅套餐化。新辦企業流程可全程網上操作,將割裂的辦稅流程連貫起來,避免納稅人往返大廳。同時,在稅務網頁設置“雙語模式”,方便外國友人自行辦理相關手續。
4.4? ?統籌整合信息系統,配合進出口通關審核
要進一步優化金稅三期系統功能,拓展核心征管系統功能,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利用大數據平臺,收集納稅人的個性化需求,開發個性化服務,加快推動前后臺、內外部數據的互通互聯和共享聚合,配合海關通過數據共享模式對企業進出口進行審核,提高進出口通關查驗效率
4.5? ?推進納稅服務社會化,做好特定行業的定向服務工作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但服務貿易是我國的短板,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有助于解決外貿之間不平衡,吸引外部有價值的資源、技術和人才。稅務部門應考慮對部分服務業實施定向稅收優惠政策,量體裁衣,做好特定行業的納稅服務工作。同時,改變單一渠道提供納稅服務模式,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將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志愿者等社會主體納入納稅服務工作中,不斷推進納稅服務社會化。
主要參考文獻
[1]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改革以創造就業[EB/OL].(2017-10-31)[2019-04-10].http://chinese.doingbusiness.org/zh/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18.
[2]多麗娜·格奧爾吉瓦.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7——機會平等[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7(9).
[3]張威.我國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J].理論學刊,2017(5).
[4]王紹樂,劉中虎.中國稅務營商環境測度研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4(29).
[5]鄭開如.稅務部門深化“放管服”營商環境更添“獲得感”——稅務部門“放管服”改革與稅務營商環境建設的若干思考[J].稅務研究,2018(1).
[6]余淼杰,高愷琳.擴大開放新舉措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開放導報,2018(3).
[7]龔柏華.國際化和法治化視野下的上海自貿區營商環境建設[J].學術月刊,2014(1).
[8]董彪,李仁玉.我國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研究——基于《營商環境報告》的分析[J].商業時代,2016(13).
[9]陳祥.稅收營商環境優化更需挖潛[N].深圳特區報,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