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于我國教育而言是一類新型學科,199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率先開設,并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受到了更多學生的青睞。基于此,本文從教學角度出發,分析了該專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實踐教學的改革方法,希望以下論述可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學科定位;師資力量;實訓基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94
[中圖分類號]C9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2-0-02
0? ? ?引 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理論性并存的專業,實際教學中應該從多方面考慮,以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就目前教育情況而言,該類學科教育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教學方式單一,還是實踐教學缺失都限制了學生發展。因此,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1? ?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合理定位
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一部分高校無法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明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定位,主要是因為該專業出現在教育體系中的時間較短,很多教育計劃以及教學理念都在逐步完善,加上現階段各個高校都在采取生源擴招的發展方式,使教育工作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制訂教育培訓計劃,最終導致專業定位不合理,為了保證教育效率,直接將行政管理課程內容照搬到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一些學校甚至還穿插著社會保障學科知識,這對實踐課程的開展十分不利,課程教育內容不知道應該從哪個角度入手,限制了學生發展。
1.2? ?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高校中的大部分專業教師的理論知識較強,但是實踐經驗較少,很多教師即使參與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前,具有的實踐技能與知識已經不能在當下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甚至一些年輕的教師,根本沒有實踐經驗;還有一部分教師因為教師數量不足,從其他專業調轉過來,本身不具備實高超的實踐教學理念,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進行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往往表現得有心無力。
1.3? ?缺乏實踐基地
一些高校沒有建立獨立的實踐基地,且對這方面的投資力度較小,產生該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校經濟緊張,現有經濟條件不允許建立實踐基地;另一方面是相關領導以及教師不重視實踐教學,認為實踐基地并不能成為吸引生源的主要方法,教師即使沒有實踐基地仍然能完成教學任務。即使部分高校建立管理綜合實驗室,但是從實際應用情況而言,并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實驗室內部設備老化問題嚴重,且設備使用效率較低,很多教師在幾年的學習時間中,僅會應用幾次,最終流于形式。使用實訓基地同樣具有以上問題,排除沒有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學校不談,即使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的高校也由于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科學化的管理,致使不能應用基地進行合理教學。學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建立實訓基地往往依賴校外企業,但是當下高校與企業的交流與聯合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學校合作意識不強。目前,很多大學并不會承諾包分配,即使學生畢業之后,仍然需要自力更生,所以很多學校認為與企業的聯系可有可無。
2? ?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改革措施
2.1? ?明確專業定位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大學教育體系中存在的時間較短,很多大學對該方面的教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無論是教育計劃還是教學方向,都在借鑒國內外教學經驗,但一部分學校剛剛開設此專業就進行生源擴招,導致教育內容不全面,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只能從其他學科截取教育內容,往往與行政管理課程以及社會保障課程產生交集。同時,也正是因為學科教學界限不清楚,導致教學目標模糊,沒有明顯的針對性。這就要求相關教師以及領導進一步重視專業發展,從國內外成功案例中借鑒經驗,而不是生搬硬套,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為其營造一個獨立的教育空間,規范該專業的應用教材,建立完整且具有針對性的教育體系。在明確專業定位的基礎上,需要讓教育工作者有一個良好的實踐教育觀念,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去其他高校進行學習聽課,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邀請外國專家進行演講,從改變意識的角度上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以致用以及自主思考等能力。
2.2? ?打破傳統模式,整合校內資源
新時代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并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與學生通過的互動與交流,打破單一授課模式,將原有理論教育轉變為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互結合的方式,將課本教學轉變為案例分析教學、合作教學、實踐模擬教學。進一步整合校內資源,為實踐教學活動建立一個完整性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學以致用。整合校內資源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整合校內資源,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應用合理教學手段,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討論,合理應用情景模擬教學的方法,立足于課堂現有資源模擬面試、模擬績效考核等內容;另一方面是整合校外資源,合理應用實訓基地,學校應該與企業達成合作關系,讓學生可以更早接觸相關工作內容,并且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2.3? ?強化實踐教學師資力量
現階段,很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的理論基礎雖然比較扎實,但是實踐意識或實踐經驗不高,導致學生教育與實際工作脫節,不利于學生就業,因此,強化實踐教學團隊建設十分必要。①從教育團隊外部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學校可以采用高薪聘請的方式,讓社會中有多年行業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師到學校中兼職教學任務,因為這部分人才往往從業多年,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最先進的工作模式,還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行業形勢,規范學生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邀請人力資源管理師在學校中定期開設講座,這部分講師可以從實踐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實際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常見問題告知學生,提前豐富學生閱歷,讓其可以在畢業之后更好地面對工作。通過此種方法可以讓學校與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后續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②從教育團隊內部建設來看,學校原有的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一方面,學校可以邀請人力資源管理師定期對學校教師進行培訓以及交流,讓內部教師可以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最新動態以及理念,豐富教師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學校應該進一步鼓勵教師應用平時時間以及假期時間到企業單位兼職學習,從實踐中培養自身能力。校方對于這類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例如代繳出行費用以及餐補費用,從而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參與力度。
2.4? ?加強實驗室設施建設
由于學校生源眾多且校內教育體系較為復雜,導致學生外出實踐的機會并不多,更多的仍然是在學校中學習生活,因此,必須要搭建一個完善的實踐教育平臺以供學生使用。社科模擬實驗室就是立足于實踐教學需求形成的教育平臺。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立組織設計、績效管理以及員工招聘等模塊,讓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加強專業認識,積累經驗。同時,在實驗室中配備相關軟件系統,加入CRP、MRP、ERP、SCM、CRM等辦公軟件,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方式。例如CRP軟件,是一個資源管理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可以通過識別校園現有資源,有機整合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從而達到資源“無邊界”化,該軟件可以融合JAVA EE以及.NET兩大主流平臺的優勢,打造出“源頭唯一、全員維護、實時采集及、信息共享”資源庫。
2.5? ?開辟實訓基地
雖然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經過試驗室進行初步實踐培訓,但是此種環境下的培訓內容較為單一,實踐環境較為簡單,不會遇到多種類型問題,長此以往對學生技能培養十分不利,因此,學校必須要在校外開辟一個完整的,且與社會接軌的實訓基地,從校企結合的角度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高校選擇合作企業應該綜合考慮企業的綜合實力,選擇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企業作為長期合作伙伴。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入基地進行短期工作,通過進行部分實操來消化課堂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單方面技能;另一方面,在學生假期以及實習階段,進入基地中進行全體系工作操作,從多個角度綜合提升學生素質。學校每年可以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讓校企合作成為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
3? ? ?結 語
我國現階段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教師應該從實踐角度出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專業能力。高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合理制訂教學計劃,適當增加實踐課課時,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不斷從教學中總結經驗,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方玉泉.應用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3).
[2]楊麗麗.大數據下基于生態教育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江蘇商論,2019(3).
[3]邱渡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升級改進與應用推廣研究——以國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9).
[4]邱渡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用戶使用情況的評價方法研究——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6).
[5]王志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革新——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