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助讀
一、《熱愛生命》
1.文章的結構層次。
生命活動表現為日常的生活,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熱愛生活。文章開頭就表明熱愛生活的態度,接著,把“哲人”與自己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態度作比較,從比較中得出生命是否可愛,取決于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為此引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所說的一句名言加以證明。接下來,作者談到死亡,人們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卻表明了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道理。
2.具體研習文章,品味下列語句。
①“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p>
解讀: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
②“生之本質在于死?!?/p>
解讀: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暫的、有限的,總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生命的終極歸宿上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③“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解讀: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就感到死而無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惱了。如果一輩子懶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留有好多遺憾,臨死時必然感到苦惱。
從哲學上說,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時可以超越死亡。在人類的歷史上,飲鴆的蘇格拉底,自沉汨羅的屈原,斷頭臺上的譚嗣同,這些著名人物都把個體的“小我”融會于人類的“大我”之中,實現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④“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p>
解讀: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⑤“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p>
解讀: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1.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第一,從生理的層面來講,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第二,從不凡的層面來講,人因為有思想而富有尊嚴,囊括了宇宙。
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是道德的原則。
2.具體研習文章,品味下列語句。
①“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p>
解讀:人有一種希望,就是填充空間和時間,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間和時間。但與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間都沒有用;人無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長時間。人的尊嚴不在于填充空間和時間,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淺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獲得力量,體現出人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顯示出人的獨特性和魅力,也即獲得人在自然萬物中的“尊嚴”。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②“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p>
解讀: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通過對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為道德的原則,說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視。
三、《信條》
1.本文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強調什么?
觀點:“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為人,我都在幼兒園就學過?!苯又?,文章列出了十七條。
作者強調十七條中的一條:“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來往車輛,手拉手,緊挨一起?!睆娬{人與人之間要團結,要互相關愛,要有集體精神。
2.作者列出這些最基本的信條有什么意義?
意義:人們常說,真理是樸素的。又說,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用最簡明的語言表達最復雜的道理。對于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做人,在當代社會生活中越來越沒有固定的衡量標準,使一般人難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卻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說,這些信條“貼近真實,清晰明了并且堅實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實踐,并獲得成功。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說過,他之所以能得獎,原因就在于他實踐了幼兒園中學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條。
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從阿爾卑斯山歸來
〔法〕都 德
在普魯文斯省,當天氣溫暖起來時,把家畜送到阿爾卑斯山里去已經是習慣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過五六個月,夜間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齊腰際的草里;隨后,當秋天最初戰栗的時候,他們又下山回到農莊上來,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過著單調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來了。從早上起,大門便敞開地等待著;羊圈里鋪了新鮮的干草。
不時地,人們重復著說:“現在,他們已經到艾杰爾了;現在,已經到巴拉都了?!?/p>
近黃昏的時候,突然間,一聲大叫:“他們到那兒啦!”而在那邊,在遠處,我們看見羊群在塵土騰起的光輝里前進著。
整個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動。老公羊走在最前邊,角往前伸著,現出兇野的神氣;在它們后邊,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點疲倦了的母親們,偎擠在腿間的乳兒,籃子里馱著新生的小羊羔、一邊走一邊搖晃著的、頭上戴著紅絨球的騾子;再后邊,是全身浸在汗里、舌頭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邊的,是兩個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們的外套像袈裟一樣,一直拖到腳后跟。
所有這一切,在我們面前快樂地排成行列,帶著一陣急雨般的踐踏聲擁進了大門。
那時院子里是怎樣的騷亂啊!金綠兩色相間的大孔雀,戴著絹絨般的冠,從它們的棲木上認出了來者,并用一種驚人的號筒般的鳴叫迎接著它們。
沉睡著的雞窩突然被驚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來:鴿子,鴨子,火雞,竹雞。整個的家禽場像是瘋狂了一般。母雞們談著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著阿爾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帶回一種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躍的氣氛似的。
在這樣的騷擾中間,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沒有比這樣的安置看來更可愛了。老公羊看到了它們的石槽,感動得流出了眼淚。那些在旅途中生出來而還從未看見過農莊的羊羔和極小的羔兒,驚奇地看著它們的周圍。
但是最動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職務的牧羊人的狗。它們跟在羊群后邊十分忙碌,在農莊上就只看到它們。
守夜的狗在它的窩里喚它們回來是徒勞的;井邊盛滿了新鮮的水的水桶向它們做手勢也全無用處;在羊群進來以前,在粗大的門閂把小柵欄門關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圍以前,它們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聽的。
而到這時候,它們才僅僅同意進到群狗的窩里去。在那兒,它們一邊舐著它們的菜湯桶,一邊同它們農莊上的同伴們談論著它們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著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黃……
1.在羊群秋歸的情景描寫中,文章主要傳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著阿爾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帶回一種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躍的氣氛似的?!苯Y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后突出寫了狗的形象,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后的情景?請結合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