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審專家點評
無私奉獻的編輯永遠感人
在文學出版史上,曾經有過一些為書稿無私奉獻的編輯,他們的故事與一些名著流傳至今。譬如,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初稿曾經得到蘇聯青年近衛軍出版社編輯具體的幫助。譬如,20世紀50年代,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的改寫曾經得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直接的參與和幫助。自傳體長篇小說《高玉寶》的誕生則簡直是一個傳奇,作者高玉寶是一個只上過一年半學的解放軍戰士,他在行軍打仗途中寫下了這部自傳體作品。可以說,現今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里的小說《高玉寶》手稿,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被高玉寶連寫帶畫“畫”出來的。但是他的作品有生活,有獨特感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就安排編輯專門給予了高玉寶手把手的幫助,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很大轟動。
是的,那些都是特殊年代里具有特殊背景的編輯故事,今天,似乎已經很少再有類似的故事發生。其實,關于編輯直接幫助作者的故事依然時有發生,今昔雖有很大不同,可是其內涵往往相似,無私奉獻的編輯精神依然感人。
《倉頡造字》由260幅炭畫組成,由于題材獨特,作品來自傳說中的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家鄉,出版項目列入了陜西出版資金支持的項目。作者自學成才,一直潛居在陜西的白水縣,已經成長為白水縣民間工藝美術師。這部作品從文字寫作到繪畫,全部是他獨自完成的。作者的繪畫特點顯明,畫風粗獷,構圖巧妙,對中華民族遠古生活情境具有很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可是,他的文字表達卻有明顯的不足。雖然表達的意思是連貫的,可是語句不通,錯別字較多,留下的編改任務足夠繁重。編輯們為了保持作者從繪畫到文字講述比較統一的通俗風格和趣味性,最終決定不再另找其他文字作者重寫,而是直接在作者相當樸實卻也比較粗糲的文稿上進行修改。譬如,把遠古時期本來還沒有形成的“國土領域”說法改成“部落領域”,把“民族恥辱”改為“部族恥辱”,把“全會一致通過”改成“獲得了族長會議的一致通過”,等等,編輯可謂用心良苦,沒有一番奉獻精神,在這樣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錯訛面前,是無法平靜對待的。且看本書的“初審加工記錄”,長達25000多字,可以說編輯在奉獻精神的支撐下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和專業水準。我們要說,無私奉獻的編輯永遠感人。
初審意見
初審姓名:高立民 白雪 尹樂
職務/職稱:編審 編輯 編輯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一、書稿內容簡介及作者介紹
本書依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以連環畫的形式記述了中華文字之祖倉頡造字的緣起、經歷、成就及歷代影響。書中穿插了中華先祖黃帝、炎帝、蚩尤等的創世神話故事,更增添了倉頡造字的歷史使命感及神話色彩。書中展現的大量生動的象形文字和圖片,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創制文字的先哲形象,更為人們了解、探索漢字的起源、演變和發展過程,提供了頗有價值的線索。
本書獲 2014 年度陜西出版資金項目支持。
本書作者陳守智,白水縣民間工藝美術師,其繪畫作品巡展后獲得海內外華人的熱烈反響。作者扎根白水,遍訪倉圣軼事傳說,考察倉圣遺跡,廣泛查檢史料,掌握有關倉頡造字的全面資料,經數十年的研磨、創作,終于完成了獨具特色的連環畫繪本《倉頡造字》。
二、書稿的主要價值和意義
倉頡是中國漢字的創始人。漢字的產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倉頡作為黃帝的史官,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創造出系統的象形文字,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到了集大成的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因此也被后人尊為“造字圣人”,史稱倉圣。而文字的出現,人類就從蠻荒歲月進入到文明時代了。倉頡造字的意義就在于此。
這本《倉頡造字》由260幅炭畫構成,作者自學成才,潛居白水,從題材到畫幅,獨自完成,具有無可替代的原創性;畫幅工藝采用中國傳統線圖勾勒,構圖巧妙,畫風粗獷,而筆法細膩,黑白灰搭配獨特,彰顯出清晰的層次性,使得畫面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藝術感染力較強;用傳統繪畫工藝,解讀中國漢字創始神話,使得古奧神秘而單調枯燥的方塊漢字,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更易為普通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理解和接受。
三、書稿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書稿在圖畫、排版和文字方面,均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文字方面
因為作者為非專業作家,長期居住于農村,文句較生硬、晦澀,語句不通、語意不明確、標點使用錯誤、錯別字等現象很多,通過和作者的溝通、了解,已將確認的問題找出并做了修改。具體來說,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用詞不妥當問題
如:“人們外出撲食”應改為“人們外出捕獵采食”。
“國土領域”,當時根本沒有“國土”的概念,作者想要表達的應該是“部落”的意思。
2.語義混亂問題
語義混亂、語句古今混用、不通順,意思表達不清楚,句子成分缺失或混亂等問題(這部分問題較多,詳見編輯審稿筆記)。
如:“天有不測風云之災”應去掉“之災”二字(不測風云,即是指災禍)。
“全會一致通過”改為“獲得了族長會議的一致通過”。
3.錯別字問題
如:“大口大口的咬了起來”改為“大口大口地咬了起來”。
“象你象我也象他”改為“像你、像我、也像他”。
“劃字工具”改為“畫字工具”。
4.標點符號錯誤
如:“觀察找看大和小的畫劃處”改為“觀察并找出‘大和‘小的區別”。
在標點符號方面,還有一段文字無標點無停頓、引號不完整(句末缺一半引號)等問題。
(二)排版方面
(1)版權頁之后單碼面附《古倉圣像》圖,背面為兩段總述文字。緊接為目錄,目錄為暗碼。目錄全改為橫排格式,頁碼改為漢字。目錄背空。
(2)接上頁為《自序》,頁碼使用漢字(從一到三),背空一頁。
(3)接上頁為“史料及遺跡”章節總述(暗碼),背空。
(4)目錄后起第一頁,用漢字標頁碼,一直到正文前的附圖,如果圖中附有作者手書象形字體的圖注,需在圖的下方將圖注寫出,以方便讀者閱讀。如第18頁,圖下方應加上圖注“倉頡創造象形字的演變過程”;第24頁,圖下方應加上圖注“坐落于陽武村的倉頡廟有相傳樹齡達五千年的倉頡手植柏”;第28頁至31頁的倉頡塑像下都需加上相應的圖注,具體在稿件中已標出。
(三)圖片方面
(1)此稿中圖片的排版方式較為混亂,圖片版式大小不一,使得整本書看起來比較混亂,建議修改為:每頁只放一幅圖,每幅圖片大小一致,像連環畫的體例一樣,將文字放于圖片下方。每幅圖片下的文字都加上序號(1.2.3.……),每頁加頁碼。
(2)整體來看,全書圖片普遍偏黑、偏暗,如第 43 頁、第 135 頁。建議整體提亮處理。
(3)有一部分圖片上有雜點,并且雜點較多(具體已在書稿中標出)。這樣的情況需要修圖,將雜點修掉。
對于以上問題(詳見編輯審稿筆記),責任編輯在對書稿的初審過程中,在盡量保持作者行文風格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并與作者充分交流,使書稿在體例上前后基本統一,在情節結構上更加緊湊、完整,在語句文詞的規范性上也有了較大提升,達到了發稿要求。書稿中沒有發現政治、民族、宗教方面的錯誤。初審同意發稿。
復審意見
復審姓名:嚴國
職務/職稱:副編審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本書稿是一部非專業畫家所繪制的古代傳說故事,題材來源于民間傳說,內容富有趣味性。書稿中的插圖由于是作者用碳筆繪制而成,所以有別于現在流行的動漫類繪畫,很有手繪畫面的樂趣。每一個單幅畫面并不精美,但是連成一個故事時,還是很有出版價值的。此書稿文字量較少,插圖較多,不存在民族、宗教、政治方面諸多問題。
現在經過責任編輯多次審稿,已達到發稿要求,同意責編意見,可以發稿。
終審意見
終審姓名:雷波
職務/職稱:編審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書稿為倉頡故里民間文化人士精心創作的一部圖說倉頡造字的連環畫讀物。書稿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詳細而全面介紹了倉頡造字的艱辛歷程和充滿智慧的偉大創舉,闡釋了中華文明的文字源泉。書稿淺顯易懂,呈現方式樸實生動,便于閱讀,但由于作者是民間普通文化人士,在史料運用和文本組織上稍顯隨意。書稿基本符合發稿條件,可以發稿,希望編輯校對人員強化后期工作,提高成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