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審專家點評
又一個“精品書是改出來的”案例
我們經常說“精品書是改出來的”。有些同行對這種說法將信將疑,認為倘若書稿出自一位文章高手、專業大家之手,年輕的編輯哪里還有置喙的份兒。其實不然。許多編輯出版案例都在表明,即便是文章高手、專業大家,他們的文章、書稿也還有賴于編輯的幫助。一個很老的案例就是學術大師錢鐘書的重要著作《談藝錄》《管錐編》多得責任編輯周振甫的幫助,著作出版后,錢鐘書致信周振甫感謝,信中寫道:“小叩則發大鳴,實歸不負虛往,良朋嘉惠,并致簡端。”成了現代出版業的一段經典佳話。
一個當下的案例就在眼前。
《高山仰止——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的作者是一位已經有了相當成就的黨史專家,其多部著作在出版后獲得過不少榮譽。對這樣的作者,在許多出版社那里,會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組稿合作上,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倘若僅此而已,則可能會留下遺憾,因為專家的寫作倘若缺少了編輯的幫助,其書稿可能會遺存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最終影響了出版的質量。過去許多案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眼前這部書稿還將證明這一點。請讀這部書的初審意見:
“該書稿較為成熟,初審編輯對書稿進行了認真審讀與編校:一是對書稿存在的宏觀全局性問題作了梳理、總結,如章節結構、內容詳略、資料使用、文風統一等問題與作者進行了溝通;二是修改了文稿中存在的各類微觀細節問題,如語法、邏輯性差錯,多字、漏字等個別文字差錯,行文前后表達不一致的地方,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引用等方面的差錯,敏感、不恰當的表述,等等。審讀修改記錄如下……”緊接著就是大約8000字的審讀修改記錄。
讀了這樣的案例,我們不由得要提醒許多出版機構的掌門人,策劃、組稿固然重要,沒有高超的策劃和強有力的組稿,出版社將成無米之炊,可是,案頭編輯也一樣重要,沒有良好的案頭編輯,恐怕出版社會把一鍋好米燒糊。編校工作是出版物質量的最后堤壩,“精品書是改出來的”。
初審意見
初審姓名:馬潔
職務/職稱:編輯室副主任/副編審
日期:2016年11月2日
一、作者簡介
薛慶超,歷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學術處處長、科研管理部主任、宣傳教育局副局長等,近年來兼任紀念抗戰勝利“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圖書閱讀評論員、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作者長期從事中共黨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史論》(共十卷)、《歷史轉折關頭的鄧小平》(獲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共產黨執政史(第三卷)》(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圖書)、《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重點圖書)、《歷史的選擇》、《中國改革的前奏》、《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歷史的見證》、《艱難抉擇——1976年至1978年中國命運大轉折》、《共和國關鍵時刻——1949年至1965年的中國》、《毛澤東“南方決策”》等。
二、稿件的主要內容、出版的價值及意義
1.主要內容
《高山仰止——鄧小平與現代中國》(以下簡稱《高山仰止》)是山東人民出版社承擔的2015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全書分上下兩卷,150萬字,包括代序、引子、正文、附錄、后記五部分,正文部分共181章。《高山仰止》是一部全面研究和詳細記述鄧小平同志政治、革命、建設、改革生涯的著作,對鄧小平1904年至1997年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現代中國驚險崎嶇的歷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也是一部真實反映黨史、國史、軍史的鴻篇巨制。
在書中可以看到,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生涯中,鄧小平從一位普通黨員鍛煉成長為人民軍隊一個重要方面軍的統帥、中國共產黨一個重要戰略區域的主要負責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歷史波折,經受住了種種鍛煉。鄧小平不愧為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政治家,他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崇高的政治威望和開辟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新時期的輝煌業績,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和世界人民的高度尊重。《高山仰止》一書全面記錄了鄧小平的人生經歷,準確揭示了鄧小平的“實事求是”與勇于擔當,客觀刻畫了鄧小平從容淡定、寵辱不驚的性格特征,系統展現了鄧小平的世界眼光與外交智慧,清晰闡釋了鄧小平的戰略思維與“一國兩制”構想,精確傳達了鄧小平的歷史智慧與愛國情懷。
2.出版的價值及意義
《高山仰止》是薛慶超研究鄧小平的集大成之作。書稿由作者獨自創作完成,可以說是一本厚重的原創性黨史、國史著作,導向正確、史料權威豐富,論述嚴謹獨到。
早在1996年,薛慶超就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歷史轉折關頭的鄧小平》。從那時起,他就萌發了繼續深入研究鄧小平生平與思想的念頭,這部書稿整整醞釀和撰寫了十幾年。這期間,除大量搜集研讀各類資料外,作者還利用開會、調研、出差、下基層等各種機會,沿著鄧小平一生走過的道路、經歷的風雨歷程,進行實地調研。比如,四川廣安市的鄧家老院子,早年求學的重慶,從歐洲回國后途徑的西北,參加大革命的西安,發動廣西起義的百色,在陜甘革命根據地和延安戰斗、工作的地方,與劉伯承一起率領12萬大軍挺進中原的路線,艱苦轉戰的大別山區,淮海戰役原戰場,等等。薛慶超將自己實地調研的成果、體會、認識等,融進了這部書稿的寫作。可以說,這部書稿是薛慶超研究鄧小平生平與思想成果的一部總匯性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30多年來從事黨史研究和黨史人物生平與思想研究、特別是鄧小平生平與思想研究的一個總結。
本書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獻禮圖書和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圖書。本書的出版,對于深入開展國情教育、黨史國史軍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從更深層面的意義上講,本書的出版對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制度,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初審記錄
該書稿較為成熟。初審編輯對書稿進行了認真審讀與編校:一是對書稿存在的宏觀全局性問題作了梳理、總結,如章節結構、內容詳略、資料使用、文風統一等問題,這些問題與作者進行了交流溝通;二是修改了書稿中存在的各類微觀細節問題,如語法、邏輯性差錯,多字、漏字等個別文字差錯,行文前后表達不一致的地方,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引用等方面的差錯,敏感、不恰當的表述,等等。審讀修改記錄如下:
(一)各類宏觀全局性問題
1.合理使用各類資料,統一全書文風
本書內容豐富,運用了各種形式的資料,既有檔案資料,又有回憶性的文章、口述史資料,還有報紙報道。這些資料風格不同,書稿中對個別資料的引用過多,還有的文風差別較大。比如,第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章主要是鄧小平訪問緬甸、泰國、新加坡等國的情況,引用了一些當時的新聞報道,第一百五十三至第一百五十五章中,在描寫軍事演習、閱兵式時,引用了大量當時的新聞報道。
建議:檔案、日記、口述史等個別珍貴史料,因書稿內容的需要,可以使用,但應減少大篇幅的使用,最好結合書稿內容進行簡要概括、評析。報紙上的大幅報道應盡量少用或者不用。
建議作者修改相關章節,并注意各章節內容表述統一文風。
2.內容的詳略問題
全書以鄧小平為線索展開,與他有關的大事件要詳細敘述,關系不大的或稍有關聯的略說,一筆帶過。除非內容需要,有些文件、指示、決議、電報的詳細內容可不必一一列出。一些教科書式的總結性文字,如各類會議意義(如中共“八大”召開的意義)等只做簡要評述。
書稿初稿中,涉及其他老一代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的內容較多,建議資料、內容等聚焦本書主題,適當刪改這部分內容,用更多的篇幅來寫鄧小平。
戰斗、戰役細節與鄧小平關聯性強的可以詳細些,相關性不強的不宜過細。如黃淮戰役中廖運周起義的回憶細節太詳細,與本書重點描寫鄧小平相沖突。
建議作者根據創作主題對相關內容作相應修改。
3.書稿結構問題
第一,建議將原附錄一(題為《“智者不惑,仁者無憂,勇者無懼”——鄧小平的歷史特質與本書回應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調整為代序。
調整的原因:(1)修改后的代序,其內容跟本書的內容相關性更強,更適合做“代序”;(2)原代序寫得也非常精彩、可讀性也較強,但因為內容不僅僅涉及鄧小平也涉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篇幅也較長,放在附錄部分更合適。
第二,書稿共181章,時間跨度長,為使書稿結構更清晰,也便于讀者閱讀,建議作者根據內容及歷史發展維度,將181章分成數篇,每篇前撰寫簡短引言,高度總結提煉本篇內容與主旨。
(二)語法錯誤、病句、語意不明確或者搭配不當之處等部分的修改
第16頁,“中國共產黨的著名領導人鄧小平、曾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楊尚昆、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內推行‘左傾教條主義的代表人物王明和博古,以及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等等,都屬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畢業生”;以及第155頁,“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屬于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第三次進入大別山區”。上述兩句中,“屬于”的用法不恰當,應改為“是”。
……
(三)引文和注釋的修改
將書中的大段引文做了“另起一段,左縮兩格”的處理,并對照原文逐字逐句進行了核對。特別是對照《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以及《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等重要文獻,一一進行了核對。規范了注釋的格式。查找資料,將原文中只有文章名的注釋進行了補全。對書稿中引用古典文獻、詩詞的部分也認真進行了核對。
核實了書稿中的報告、文件等的名稱,引用的詩詞等。
第619頁,第八十三章的章名是一位青年工人的五言詩,“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酒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經核實,“欲悲鬧鬼叫”應改為“欲悲聞鬼叫”,“酒淚祭雄杰”應改為“灑淚祭雄杰”。
(四)錯別字的修改
這些錯誤中,有的是錄入過程中出錯;有的是因為兩個字形似,比如“猥集”與“猬集”,“闔然長逝”與“溘然長逝”等,類似這樣的錯字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
(五)數字、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的修改
第7頁,“毛澤東看了南京解放的捷報,揮毫賦詩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應在書名號之內,修改為“《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六)協助作者對個別敘述不完整之處進行補充
本書的時間跨度大,在寫到某個歷史人物時,作者盡量將該人物的職務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職務予以交代,以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例如:第一百五十二章主要講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軍事戰略方針的轉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負責起草《關于戰略方針問題的建議》,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經歷了各個革命戰爭時期的著名將領宋時輪將李際均叫到辦公室”,這句話中對“宋時輪”的身份進行了交代,卻沒有對“李際均”進行介紹,為了方便普通讀者閱讀,建議作者在“李際均”前加上了“長期從事軍事戰略和軍事歷史研究的”。
四、提請復審、終審注意的問題
1.本書資料使用問題、內容的詳略問題,初審提出的修改建議與修改方案是否得當。
2.本書的書名《高山仰止》,太宏觀,不夠明確。本書稿記述了鄧小平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歷與貢獻,建議修改為《高山仰止——鄧小平與現代中國》。關于書名,還需與營銷部、發行部等部門一起商討推敲。
3.其他需要復審、終審注意的細節問題
(1)第86頁,“1936年5月18日,毛澤東簽發西征命令,正式組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西方野戰軍”,“西方野戰軍”的說法是否準確?
(2)第445頁,“鄧小平再次躍升為中央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第578頁,(毛澤東)“親自提議把鄧小平放在中央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崗位上”。其中“主要領導人”的說法是否準確?
復審意見
復審姓名:王晶
職務/職稱:編輯室主任 / 編審
日期:2016年12月4日
一、對書稿和初審意見的評價
同意初審對本書稿的評價。根據初審意見,作者進行了相應修改。初審編輯對整本書進行了耐心細致的編校,使全書的整體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
本書導向正確,史實準確。書稿規模較大,150萬字,以鄧小平一生活動為主線,主要再現了鄧小平在20世紀參與并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以及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同時,作者對黨史、軍史、國史上的某些重要事件進行了描述。整部書稿內容豐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文獻資料尤其是一些口述史資料,再現了歷史細節,讀來歷史現場感較強。
二、對初審所提問題的處理
1.同意初審提出的書稿資料使用、文風以及內容詳略問題,初審要與作者耐心交流溝通,并協助作者進行修改。
2.基本同意初審對書名的修改,下面仍要繼續同有關部門會商。
3.關于初審中提出的“鄧小平是中央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不妥當。鄧小平后來擔任軍委主席,可以說是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但一直沒有擔任黨和政府的正職,鄧小平是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但名義上不是黨和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將“主要領導人”改為“重要領導人”更為準確。提請終審裁定。
4.“西方野戰軍”的說法是正確的。1936年9月,黨中央批準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同年12月,擴大組織,組成中央軍委。1936年10月組成前敵總指揮部,下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轄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后方司令部。第一方面軍西征期間稱西方野戰軍,之后,所轄部隊統歸前敵總指揮部指揮。
三、書稿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及處理意見
書稿中存在個別錯誤,請一定認真編校。
第189頁,將“開封是河南省省會和中原戰略要點”修改為“開封是當時的河南省省會和中原戰略要點”。
第200頁,“蔣軍”改為“國民黨軍”。
第205頁,“蔣介石強調說,徐淮會戰實為我國家存亡之關鍵”,徐蚌會戰是國民黨對淮海戰役的叫法,因此“徐淮會戰”應修改為 “徐蚌會戰”。
第214頁,將“黃維殲滅后,請劉、陳、鄧、粟、譚五同志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好在邱、李殲滅后的修整計劃”,“商好”應修改為“商討”;“并大致準備好渡江作戰所需的物質準備”,句中有兩個“準備”,前后重復,建議修改為“并大致做好渡江作戰所需的物質準備”。
第286頁,“要求面對新中國成立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干部和專業人員”,“面對……的需要”搭配不恰當,將“面對”修改為“針對”。
終審意見
終審姓名:袁麗娟
職務/職稱:副總編輯/編審
日期:2017年1月31日
一、對書稿和初復審意見的評價
同意初審、復審對稿件的評價。
作者創作了十幾年,才形成150萬字的書稿。大部頭的書稿,難免出現很多細節性錯誤。初審在審稿、編輯加工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對稿件的整體風格、字詞、語句、數字、標點、各種文件名稱等進行了規范,充分體現了編輯的專業素養與職業情懷。
二、對復審所提問題的處理意見
對于初審、復審編輯提出的問題,終審編輯同意復審的處理。關于“主要領導人”還是“重要領導人”的問題,已經請教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方面的專家,同意復審的處理意見。
三、處理意見
經過初審、復審,書稿已達到出版要求。
初審一定將該書作為精品圖書予以出版。該書將于2017年3月出版,發行部門應做好相關的宣傳和營銷工作。可在2017年七八月份齊魯書香節期間舉行首發式,聚攏讀者,招攬人氣,助推圖書銷售。負責版權的部門,要將該書作為重點圖書進行推薦,以實現我社主題出版“走出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