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審專家點評
好一份“提醒單”!
《地理信息技術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的應用》的審讀報告寫得中規中矩。初審通讀加工做了大量工作,初審編輯逐一記錄在案;復審又做了審讀并且列出編改清單,初審編輯按照復審意見一一落實,并在備注處標明處理情況。此外,關于地圖出版審核批準書也已經下達,復印件附于審讀報告后面。按說書稿“齊清定”基本完成,可以進入發稿程序。不曾想,我們忽然看到了一份《書稿重點檢查內容提醒單》,只見提醒單中開列有“著作權問題”“結構、目錄、標題層次”“政治性問題”等共16項,每一項均注明了重點檢查的內容,都是國家和出版社關于圖書質量規定的標準要求,其后便是“檢查后打√”一欄,在每一空格中初審編輯均打了√。這就是說,無論三審做過多少審讀工作,可是在發稿前初審編輯還是要逐一負責地再做了一次書稿重點檢查內容的核實。《書稿重點檢查內容提醒單》就像是出版社對審稿編輯再敲了一次警鐘,而且還要確認審稿編輯聽到了這次警鐘。為了確保圖書內容質量,出版社需要警鐘長鳴,《書稿重點檢查內容提醒單》就是長鳴的警鐘。建議各家出版社普遍使用符合本社編審工作特點的編審工作提醒單,可想而知,有提醒單終歸要比沒有好很多的。
初審意見
初審姓名:關 焱
職務/職稱:高級編輯 副編審
日期:2015年7月20日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于公共衛生與健康是一個重要的科研和應用領域,屬于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范疇,是一個跨學科研究領域,在發達國家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學界廣泛研究。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應對環境與健康問題,更加合理、高效地布局醫療資源和提供健康服務,也始終是民眾關心、政府高度關注并在積極推動改革的大事。
《地理信息技術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的應用》一書闡述了地理信息技術在健康領域的作用,旨在普及有關理論、方法和技術,推廣經驗,同時探討在我國具體社會環境下的應用,是國內第一部介紹該領域國內外最新進展的學術著作。書中介紹了空間流行病學的統計方法、傳染病的時空監測、環境健康、醫療服務資源的分布及優化,以及公共衛生和健康領域地理數據庫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國內外最新進展,涉及了該領域一些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和前沿方向。內容上既包括理論和方法,發達國家有關管理和政策方面的經驗,又有多個實例展示,如空氣污染暴露(PM2.5)對健康影響的空間分析、缺醫區分析及資源分配改進等,對促進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具有一定借鑒作用。
該書由兩位華裔學者擔任主編,20多位在該領域頗有建樹的中外學者共同編撰而成。主編施迅,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地理系副教授,任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健康與醫學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2014—2015),長期從事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及其在公共健康與環境資源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主持過多項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項目,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國內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多年合作,因而對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和應用情況都較為了解。王法輝,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曾任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評審專家組委員,研究領域包括人文地理、公共政策(健康衛生、犯罪)、GIS和計量方法等,他發明的“兩步移動搜尋法”被美國多個州政府機構用于健康醫療方面的決策支持,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書中各章作者來自地理信息、地理學、公共衛生、計算科學及全球變化等不同學科,反映了該書研究領域的跨學科特點。
該書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的子項目“地理信息科學系列”。可供地理信息科學、地理學、公共衛生及相關交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政府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地理信息技術在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的講習教程,向國內各級公共衛生部門推廣。
全書分為5篇,共13章,層次結構清晰,所述理論、方法詳盡,所列舉國內外研究實例均基于實際科研和政府管理項目,反映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進展,屬原創性成果,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實踐參考價值,內容質量較好。書稿整體語言文字較為通順,但由于該書由多人合作撰寫,且其中一些作者不能用中文直接寫作,因而部分內容是先有英文原稿,后譯為中文,所以存在一些不符合中文的表達和各章專業術語不統一的情況。具體從成稿來看,責任編輯在一審過程中,主要發現和經與作者溝通解決了以下問題:
1.政治性差錯
稿件中的中國地圖國界和省界畫法不符合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公布的標準畫法,應由繪圖科按照規范修改,連同其他涉及國外行政區劃界線的地圖(主要是美國本土各州的地圖)報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進行地圖審查。責任編輯初步確認需要送審的圖號如下:6.21,6.22,6.23,7.1,8.6,8.8,9.8,9.9,10.1,10.2,10.3,10.4,10.7,10.8,10.9,10.12,11.2,11.3,11.4,13.1,具體以繪圖科最終確定的為準(發稿時須特別注明審圖號,排在版權頁上)。
部分全國數據中疑似未包含港澳臺地區數據,但未進行數據暫缺說明。經與作者核實,確認為中國大陸部分省份的數據,已對圖題和正文相關描述進行了修改。
2.各章結構采用標題式體例,且圖、表、個別公式沒有按章節編號
由于各章之間存在相互引用的情況,不便查閱,經與作者溝通,將體例統一改為混合式,第一級:如第1章,第二級:如1.1,第三級:如1.1.1。
3.參考文獻錯漏較多
第2章采用順序編碼制,需要改為著者-年制,與全書統一。
個別章節參考文獻較多,但正文引用不能與文獻列表一一對應,缺漏較多,第4章問題最為突出。
文獻列表中各條文獻的著錄項存在缺漏和格式不統一問題,第4、5、6、7章問題較為突出。
4.全書無索引
大部分章節正文中沒有標劃關鍵詞,書末缺少關鍵詞索引。已聯系作者增補。
5.機構名稱、專業術語全書不統一
由于一些章節的內容最初是用英文撰寫的,在翻譯過程中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美國國家疾病防控中心、美國疾控中心;小單元問題、小地區問題等。
6.圖、表問題
圖、表中英文未翻譯為中文,如圖6.6-圖6.9、圖7.6-圖7.9、圖9.1、圖10.4、圖10.12等。應全部翻譯為中文,個別已在正文中出現并解釋的英文縮寫詞和單位符號除外。
圖件清晰度不夠,如圖7.10-圖7.12,已請作者按照高教社圖書插圖質量要求重新提供,個別仍達不到要求的,已另行替換,見書稿中標注和補充。
圖、表內容與正文不一致,如圖7.13中為“就診率”,但正文中為“發病率”。
個別正文中提及內容與圖、表標題的語言表達不完全一致,但并不構成差錯和歧義,例如,圖9.1標題為“一步移動搜尋法”,正文中描述為“圖9.1展示了一步一動搜尋法的計算原理”,責任編輯認為,此處正文提及圖9.1時更為完整地描述了該圖展示的具體內容,而圖題相對簡明,主要作用是與后續圖9.2“兩步移動搜尋法”等區分開,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不作修改,不必要完全一字不差(其他類似情況具體見書稿件中編輯標注)。但考慮到我社質檢要求,此處理方式是否妥當,請二、三審給出意見。
7.彩圖過多問題
該書選題立項時擬全書單色印刷,書末附少量彩插。一審過程中發現部分章節彩圖較多,有些并無必要。經與作者溝通,對全書彩圖進行了挑選,僅保留了必要的彩圖統一作成書末彩插,合占4頁;其他均轉為黑白圖隨文印刷,以合理節約成本。同時,對正文中含有相關顏色描述的內容,依照重新繪制后的黑白圖圖例進行修改。
8.數據差錯
準確性差錯:如第8章中表述“全國2309個縣1-9歲兒童在2008年手足口病發病率”,應說明只是全國部分縣或指明數據收集時間,因為根據民政部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2862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正確性差錯:如第12章中表述“從2001年的15362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億元,漲幅將近9倍。”根據數據計算,應為漲了近8倍。
9.公式中變量的正斜體、上下角等表示方法不規范
主要集中在第2、4、6、9章。
10.量綱未統一使用符號表達
如微米、千米、噸等,統一按出版規范修改。
11.缺少注釋
增加非法定單位與法定單位的注釋。
正文中存在幾處過長的網址,加工過程中將其移作頁下注釋,如原稿第159、160、185、193頁,以提高正文的連貫性,利于讀者閱讀。
責任編輯對書稿進行了文字加工整理,統一了全書體例;經過與作者溝通,對以上問題以及其他細節進行了修正;對全書圖稿進行了編輯加工和修改核對,書稿質量得到了一定提升,現提交二、三審,請進一步把關。
初審記錄節選
復審意見
復審姓名:柳麗麗
職務/職稱:副編審
日期:2015年7月28日
對書稿質量的評價:
本書由多位海內外專家集體撰寫,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地理信息技術在健康領域的作用和應用,普及有關理論、方法和技術,不僅包括發達國家在有關的管理和政策方面的經驗,同時探討在國內具體環境下的應用,對促進我國該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有非常好的借鑒作用。各章作者均為在這個領域有較高建樹的華人學者,書稿整體質量較好,語言流暢,圖文并茂,數據翔實,實用性強。待解決問題:①書中有個別地圖,建議按流程送審;②圖表中有部分英文未譯成中文,請責編進一步核改。
對編輯加工的意見:
責任編輯加工書稿認真細致,并通過與作者溝通,解決了書稿中的很多遺留問題,包括統一書稿標題體例、規范物理量的大小寫和正斜體、統一參考文獻格式等,進一步提高了書稿質量。二審審閱了文前全部內容及正文1-3、6-8章內容及圖稿,進一步規范了書稿,并提出個別疑問和修改建議,詳見書稿和復審意見(2),請責編與作者協商,酌情處理后可送三審。
復審記錄節選
終審意見
終審姓名:林梅
職務/職稱:編審
日期:2015年9月1日
一、二審編輯均對書稿進行了仔細認真的加工,統一了體例,規范了一些名詞表述,并對地圖進行了嚴格的審查,三審閱部分書稿(4—5章),未發現大的原則性問題,請責編注意對書稿中地圖的把關確認,整理后可以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