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保剛
寵物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它力量”不容小覷。
圍繞寵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日趨成熟。人們以“類嬰兒”的養育方式照顧著萌寵,即把寵物當嬰兒一般對待,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為寵物提供一切優渥條件。包括寵物食品、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服裝、寵物窩籠、寵物寄存甚至寵物的情感需求等在內的寵物經濟風口正在到來。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顯示,當下我國養狗、養貓的人數已經達到了5648萬人。其中寵物狗的數量達5085萬只,寵物貓達4064萬只。現在,我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突破1700億元,且增長趨勢并未放緩,預計2020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萌寵經濟的蓬勃發展蘊藏了巨大的潛力和商機,引得眾多投資機構蜂擁而至。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018年寵物行業約有31起獲得融資的事件,涉及27家寵物企業,其中大部分融資集中在Pre-A輪及之前,累計數十億資金流向寵物行業。包括寵幸寵物、瘋狂小狗等在內,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6家。2019年第一季度,寵物行業的一級市場就已經發生了8起融資事件。
寵物經濟之所以在當下成為資本密切關注的風口,一方面離不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與單身一族群體數量龐大有關。寵物行業對人們而言,并非簡單的商品買與賣的關系,它的背后是一種情感的凝結。“吸貓”“擼狗”總是能觸到人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人們養寵物、愛寵物的背后,是尋找情感的慰藉、尋求情感的歸宿。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為寵物付出時間、精力、金錢。調查顯示,愿意為寵物消費的人群75%為80后、90后。
這些經受過互聯網洗禮的新一代消費群體與前人相比,更加重視對寵物的科學喂養和生病就醫。新的需求讓新商業勢力投入其中,他們用全新邏輯建構、重塑著寵物行業。他們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商業手段,用不一樣的打法占據市場份額。如本刊案例中所提到的,專注于智能化喂養寵物的南京根亞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和團隊把智能硬件產品當作引流入口,以產品為切入點,打造寵物生態服務的平臺,全方位為養寵人群提供服務。
萌寵經濟的繁榮不僅僅體現在寵物市場的茁壯成長,圍繞寵物進行的一系列IP(知識產權)開發也同樣獲得人們的青睞。這方面星巴克和故宮的做法頗具借鑒意義。如,前陣子星巴克推出的“貓爪杯”,一面世就被橫掃一空;故宮曾專門推出了貓形象的文創產品,僅故宮貓就有十幾個系列產品,并且每個故宮貓形象都有自己的名字、卡通形象和人物性格,故宮方面還打算建設線下旗艦店,打造故宮貓主題館并對外展示。這些寵物的IP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治愈式消費,它是社會消費升級的一個縮影。
人們也能發現,在互聯網內容創業方面,寵物類的視頻深受用戶歡迎。那些粉絲數超千萬的視頻達人中,專注萌寵類內容的不在少數。大多萌寵博主、萌寵達人化身寵物經紀人,通過發布寵物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獲得粉絲關注,再通過廣告收入實現盈利。從這個層面來看,萌寵已然成為互聯網平臺上的流量利器。
總的來說,萌寵經濟除了傳統的實體消費之外,養寵人群開始廣泛接受O2O,即“互聯網+社區+專業+服務”的全新寵物模式,這為投資者或是寵物業制造商們創造出了更多的市場機遇。在這風口之下,創業者們定能探尋、開拓出一片廣闊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