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件

牛頓有一句名言:“我可以計算出天體的運動,卻無法揣摩人類的瘋狂。”那個讓牛頓損失兩萬英鎊、喊出如此絕望話語的南海公司,曾創造了歷史上頗為經典的超級泡沫。
在三百年后,投機行業中又有一個叫“比特幣”的神奇發明,它一次次創造了與南海公司如出一轍的令人心驚的大起大落曲線,至今卻沒有任何偃旗息鼓的跡象。那么,比特幣是“金融創新”,還是永遠的泡沫呢?
其實,這個誕生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貨幣”,原本有著非常樸素的情懷。與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并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并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它從一開始就意圖創造一種不受政府或者其他中心控制、永不超發的“貨幣”,以期擺脫噩夢一般的金融危機周期律。所以,有人譽之為“金融創新”,的確,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更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在其誕生之后的第十個年頭,2017年12月16 日,比特幣價格達到了巔峰——19650美元。然而,比特幣似乎并沒有創造什么價值,僅存的交易價值,由于等待時間較長,也遠沒有支付寶、微信好用,當然黑產歡迎它,因為它可以隱匿交易行為。比特幣總量控制導致的稀缺性,讓大家對它趨之若鶩,而這種狂熱的背后,可能是人性的貪婪。一切或許與價值無關,但立刻否認其“金融創新”也為時過早。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經濟則是金融發展的“母體”,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恰恰是在服務現代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比特幣,作為金融創新,一開始瞄準的方向就是虛擬世界,這是大多數人認為它不是真正意義上貨幣的原因。另外,傳統貨幣所需要具備的條件,比特幣并不具備,它既不能保持幣值的穩定,供應規模也不能隨著經濟發展而穩定增長。它的本意是要提供一種新的定價標準、新的支付手段,進而促進宏觀經濟穩定發展,而實際上卻不能服務于實體經濟,反而成為黑產的幫兇、投機的溫床,甚至擾亂金融秩序,進而危及宏觀經濟穩定。有人認為,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比特幣就是在自彈自唱,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游戲一場夢。夢醒了,比特幣將一路狂跌,讓許多人損失慘重。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出現的比特幣,在創造開始被一次次質疑,卻又一次次頑強崛起,所以它還是具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獨特屬性的。
一、去中心化。比特幣網絡沒有被任何一個中央權威控制,每一臺開采比特幣和處理交易的計算機組成了這個網絡的一部分,所有這些計算機彼此合作。這意味著,理論上,一個中央權威不可能利用貨幣政策做一些手腳致使比特幣暴跌,或者只是把人們的比特幣拿走,并且若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一部分的網絡離線,比特幣仍然會持續運作。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導致比特幣缺少國家信用背書,而通過不斷投放資金進入比特幣,聚集的資本越來越多,由于沒有實物做抵押,一旦一個國家不承認,便無法將其用于國內流通。信用擔保得不到國家的承認和支持的話,比特幣投資更多的只是一種類似貴金屬一樣的投機炒作。
二、交易便捷性。因為各國央行的存在,向海外匯一筆錢是一件相當繁瑣的事:需要換匯、提交、審核等一系列步驟,有上限不說,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比特幣則不同,它的交易不牽涉這些,只要你有對方的比特幣地址,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或者聯網的電腦,很短的時間即可完成,沒有限額不說,還能無痕操作。眾所周知,資金跨越空間流動是有成本的,資金流動成本以刷卡手續費、跨行費、異地/跨國匯款費、貨幣轉換費等方式體現出來。成本的本質是政府和銀行的人員、場地、設備等成本。更重要的是,政府往往還會以外匯管制的方式,限制禁止資金跨越國境流動,而比特幣則絲毫不受外匯管制的影響。當然,這也使得比特幣成為洗錢/跨境轉移資金、在線博彩、敲詐勒索、隱匿資產、傳銷吸納資金等非法活動的最佳選擇。
早在兩年前,比特幣價格飆升時,巴克萊銀行和高盛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都動過心思,計劃開設加密貨幣交易柜臺。經紀公司激動不已地向客戶發送電子郵件。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了比特幣期貨合約。數以百計的山寨版加密貨幣也水漲船高,有一些升幅還遠超比特幣本身,2017年,瑞波幣就上漲了36000%。升得快,跌得也慘,那些在接近最高位買入加密貨幣的人手里留下了全球表現最差的資產之一。加密貨幣創業公司紛紛裁員,銀行也擱置了相關產品。2019年3月14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表示將很快停止提供比特幣期貨,加密貨幣挖礦公司比特大陸似乎已經撤回了計劃好的IPO。
加密貨幣的擁躉則喜歡把這場泡沫與1990年代的網絡泡沫相提并論,以顯得更高大上一些。他們指出,盡管存在泡沫,其間仍然涌現出可行的業務。但加密貨幣遭遇重挫暴露了3個相互關聯的深層問題:真實交易量被嚴重夸大,技術可擴展性差,以及可能難以擺脫欺詐。
先看看交易量夸大的問題。加密貨幣發明至今已10年,但用它來購買商品和服務還只是小眾的消遣。比特幣是最早的加密貨幣,也依舊是最受歡迎的。今年1月,加密貨幣公司SatoshiCapital Researcb宣布,2018年比特幣交易總額達到3.3萬億美元,是PayPal處理的支付交易額的6倍多。但是,比特幣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Kim Grauer表示,這些數據包含了大量的重復計算,這主要與比特幣處理的變化有關。刨去那一部分,Chainalysis估計比特幣的真實交易額約為8120億美元。
第二個問題是加密貨幣技術太過笨重而無法大規模擴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尼古拉斯·韋弗(Nicholas Weaver)說,加密貨幣不大會實現廣泛運用。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不同,加密貨幣的目標是要成為新的金融體系,而非當前體系的擴展,但它們有嚴重的設計缺陷。化名中本聰的比特幣創造者希望它不受專制政府和銀行的控制。因此,付款記錄不是集中保存,而是廣播給所有用戶。平均每十分鐘生成一批新的比特幣,這將整個網絡處理交易的能力限制在每秒約7筆(相比之下,VISA每秒可以處理數萬筆)。2017年,加密貨幣泡沫膨脹,系統堵塞,為確保交易順利進行,用戶不得不向挖礦公司支付交易費用,一度高達每筆50美元。
最后一個問題是欺詐。比特幣交易是不可逆的——這對騙子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龐氏騙局導致的問題也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經常崩潰或遭黑客攻擊。今年2月,加拿大交易所QuadrigaCX申請破產,稱在創始人GerardCotton去世時損失了1.65億美元的用戶存款,因為只有他才知道保護QuadrigaCx存款的加密密鑰。但受命處理破產事宜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3月1日表示,至少在所給出的創始人死亡日期之前的8個月里,存款地址似乎就已經空了。
盡管問題不少,但這并不影響比特幣從2019年4月以來開始的暴漲,截至2019年5月16日,比特幣指數觸及高點8445,從最低點上漲約140%。所以,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又開始躁動不安,雖然在瘋狂之中存有再次暴跌的恐懼,但只要持續上漲就可以讓人們失去理性。
不過,鑒于1636年至1637年的荷蘭郁金香熱,以及1720年倫敦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的興衰,目前對于比特幣非常感興趣者,僅僅少量參與,才可能是較為恰當的選擇。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