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鹽
有很多人,畢生都在追求安全感,為了得到對未來的確定性,他們愿意做任何事情。
而另一些人,則非常能容忍不確定性。他們對世界的復雜有深刻認識,善于接受不確定性,并且習慣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作出決策。后一種人,更容易成為成功的政治家或企業家。
任正非把華為管理哲學的核心歸結為“灰度理論”,馬化騰也把騰訊的成功歸因于“灰度哲學”。所謂“灰度”,是介于黑和白之間的一種狀態,是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世間萬物的發展、每個人的特質、每個團隊的情況,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其中有廣闊的灰色空間。幼稚的人采用黑白二分法來看世界,就像小孩看電影總要分出好人和壞蛋一樣。而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認識灰色、接納灰色。因為,灰色才是世間萬物發展的常態。
任正非曾提到過,他小時候最崇拜大力神和項羽,這種憑借個人力量可以掌控一切的個人英雄主義,成為他學習和效仿的對象。直到后來碰得頭破血流,他才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他說:“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么會這么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到了四十多歲時,任正非“不是不惑,而是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他還是一頭扎進了這個不確定的洪流之中。
創業多年來,盡管華為屢創奇跡,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業和第二大手機企業,但任正非從來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他內心里總是充滿憂患。在華為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專門寫了《華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準備過凜冬;在云淡風輕的時候,他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從操作系統、芯片等各方面,都為最壞的情況做出準備。
任正非說:“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對灰度的深刻認識,讓任正非在管理公司時,采用了“灰度哲學”。在一次名為“管理的灰度”的講話中,任正非提出:“(領導人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無獨有偶,馬化騰也專門做過一個《灰度法則的七個維度》的演講。他說:“在騰訊內部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有一個詞一直被反復提及,那就是‘灰度。”“互聯網是一個開放交融、瞬息萬變的大生態,企業作為互聯網生態里面的物種,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樣,各個方面都具有與生態系統匯接、和諧、共生的特性。從生態的角度觀察思考,我把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這個法則具體包括七個維度,分別是: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余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世界的發展是不確定的,而人類的本能是追求確定。這就要求我們有時候要想辦法克制本能。能不能擁抱不確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關鍵區別之一。對不確定性容忍度越高的人,從事政治和辦企業的成功可能性會更大,收益會更高。
老一輩的任正非、中生代的馬化騰、新生代的王興,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高手。張一鳴和程維,也經歷過從追求確定,到擁抱不確定的轉變,這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企業家。
應對不確定性有五個層次,一是接受世界的不確定;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三是打造安全邊界;四是培養強大的決斷力;五是幫助人們應對不確定性。
從現在開始,放開心扉,學會容忍不確定性吧。擁抱不確定,給自己更多自由,給人生更好的機會。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