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爸媽和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他們小時候生活多么艱難,而我和哥哥多么“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實際上,爸媽對我們管教很嚴,經常拿著棍子督促我們學習。后來我讀小學時,因為他們工作忙,我們都是自己做飯吃,還要洗全家人的衣服。
但最讓我傷心的不是這些,而是我讀六年級時,有一次鄰居家的女孩向我爸舉報說我早戀,我爸竟不聽解釋就把我痛打了一頓。讀高中時,我跟他說我想學服裝設計,我爸卻說:“學服裝設計,將來不就是個裁縫?你要學這個,就不用進家門了。”后來,我大學畢業就再也沒問家里要過一分錢,偶爾還寄給家里一些。但他們卻抱怨說:“你一個月就存這點錢,讀書有什么用?”
現在,我很少和他們聊天,每次通話就是講什么時候發工資、有沒有漲工資。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無私的,我怎么就沒有體會到呢?每天被催著掙錢,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琳琳:有的父母不善于表達,他們幾十歲的人了,性格也成型了,再做改變幾乎不可能,可是對你的愛卻是真實的。不愛你的話,是不會拿著棍子督促你學習,還供你上大學的。對你父母來說,愛,就是希望你能有更好的人生。
@喜汪:你對父母是懷著“恨意”的,所以你眼里只能看到他們對你的親情寡薄、苛刻指責,愛的那部分被你自動屏蔽。可是回頭來看,他們逼你自立、怕你早戀、干涉興趣,才恰恰成就了現在的你。他們真是在催你掙錢嗎?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紅薯君:父母總提工資的事,一方面是關心,希望你能過得好,不再受金錢的困擾;另外也可能有虛榮的成分,辛辛苦苦把你培養成大學生,你就是他們的驕傲,有時拿你去與別人家更優秀的孩子對比,心里不免有失落,也是人之常情。

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一個人心中若沒有愉快的童年記憶,身后沒有一個能夠提供溫暖和包容的家庭,總會感覺自己如同人海中的一葉浮萍。
可是,真的要一直責怪你的父母嗎?在看到他們的那些缺點,比如沒文化、粗暴無知的同時,也要看到他們真的已是竭盡全力了。他們自己就在貧困中長大,從小吃不飽飯、讀不起書,但他們很努力地想要成為比自己父母更好的父母。比如你爸媽掙錢很辛苦,卻舍不得讓你輟學;讓你們小小年紀就做飯、洗衣服,只是父母為了謀生迫不得已的選擇。
作為父母,當然應該做得更好,但他們只有那樣的境界,他們自己也是那樣野蠻而粗魯地長大,他們有無法克服的局限。他們讓你好好讀書、出人頭地,甚至打你,是因為他們覺得讀不出來書是比挨打挨罵還要可怕的事。他們犯了很多錯,他們錯以為養大你就是愛了。所以,你要有一雙穿越時空的眼睛,看到自己所缺失的,更要看到自己已經得到了并不夠完美的愛與關懷。
你不是被拋棄的孩子,你只是一個過早體會到人生艱難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定要切斷自憐,不要持續停滯在指責和不滿當中。我們都有不完美的父母,但弱者只會抱怨,強者卻會超越。
你的未來一定會比你的父母更好,你的孩子也一定會過上比你更好的生活。與父母的弱點切割,也不要忘了學習他們身上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他們留給你的寶貴財富。
晚睡
作家、情感分析專家、娛評人,著有《幫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等。
歡迎參與以下話題討論,您只要掃描左方二維碼進入戀愛婚姻家庭官方微博或下半月官方微信“薇客V”,就可以看到讀者完整的求助咨詢。只要您就此話題發表看法或者給出合理建議,即有機會獲得20元話費獎勵,快來給她支招吧!
夫妻間如果不能坦誠相待,還怎么過?
我和老公感情基礎很深,結婚五年,孩子三歲。有孩子后,一直是我父母幫著帶孩子,最近他們有事回老家了,才讓婆婆臨時來替補,我們也相處得不錯。可是前天晚上,我無意中聽到喝醉的老公向婆婆吐槽我爸媽的各種不是,這讓我很生氣。突然覺得他很陌生,難道他一直在偽裝幸福嗎?我們是夫妻,為什么不能坦誠相待,直接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