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力,劉 妮,李海洋,劉金彥
(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10)
隨著中國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重金屬已成為非常嚴重的環境生態污染之一[1],直接或者間接地對人類及各種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脅。吸附法是處理重金屬污染廢水的成熟工藝[2-3]。 活性炭[4]是較為常見的高效吸附劑,但存在成本過高,固液分離困難的缺點。殼聚糖[5]是甲殼素的主要衍生物,是一種高胺和羥基功能的多糖生物聚合物[6-7],具有較強的鍵合能力、普適性和獨特的功能性。殼聚糖的氨基和羥基對大多數重金屬 (例如 Ni2+、Cu2+、Ag+)都有較強的配位能力[8],因此,對重金屬污染廢水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殼聚糖生物高分子[9-11]及其衍生物的吸附膜[12]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無毒性、反應性、成膜性、纖維性和親水性等優點。
本文采用微粒浸出法制備出大孔型殼聚糖膜[13-14],使用硅膠作為制孔劑制備出多孔殼聚糖膜對重金屬Cu2+進行吸附,研究其吸附性能,優化其吸附條件。
試劑:冰乙酸、95%脫乙酰度的殼聚糖、硅膠、氫氧化鈉、戊二醛、硫酸銅、紫脲酸銨,均為分析純,天津市華東試劑廠提供。
儀器:T-6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Quanta2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
1.2.1 殼聚糖膜的制備
稱取3 g殼聚糖,加入到100 mL的10%(質量分數)乙酸水溶液中,溶解殼聚糖來制備膜。分別稱取1.5、3.0、4.5、6.0 g的硅膠加入上述溶液中,待攪拌均勻后,使溶液自然流淌在培養皿中,并將膜在室溫下干燥24 h。將殼聚糖膜浸入氫氧化鈉(1 mol/L)的水溶液中24 h,再用蒸餾水洗滌。由于殼聚糖膜是非均勻交聯的,將以上制備的殼聚糖膜浸入質量分數為0.25%的50 mL戊二醛水溶液30 min,再用蒸餾水洗滌以除去未反應的殘基。將制備好的膜放在濾紙上自然干燥后,放入密封袋中備用。
1.2.2 吸附實驗
將水合硫酸銅(CuSO4·5H2O)溶于水,配成 Cu2+質量濃度為 50、100、200、400、800 mg/L 的溶液。
將以上制備出的殼聚糖膜0.4 g浸泡在40 mL的Cu2+溶液中,25℃下,加入紫脲酸銨指示劑,用紫外可見光譜儀測定溶液中Cu2+的濃度,計算吸附率η:

式中,ρ0為 Cu2+的初始質量濃度,mg/L;ρ為吸附后的質量濃度,mg/L。
圖1為制備好的硅膠改性殼聚糖膜的SEM照片。由圖1可見,制備的殼聚糖膜有微小的孔狀結構,微孔之間相互貫通,孔徑分布為10~50 μm。殼聚

圖1 殼聚糖膜在不同放大倍數下的SEM照片
糖膜孔狀結構通透,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吸附空間,使得殼聚糖結構中存在的大量羥基和氨基暴露在溶液中,不僅可促進其與金屬離子螯合,還利于吸附過程的發生。
圖2為不同濃度Cu2+在紫脲酸銨中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由圖 2 可見,當 ρ(Cu2+)<30 mg/L 時,紫脲酸銨為紫色,最大吸收波長為520 nm。當ρ(Cu2+)>30mg/L時紫脲酸銨為黃色,最大吸收波長為480nm。圖 3為 ρ(Cu2+)<30 mg/L 時,Cu2+的濃度與吸光度關系的標準曲線?;貧w方程得到ρ=0.188 7+0.009 3A,r=0.998 3。

圖2 Cu2+與指示劑紫脲酸銨的紫外可見光譜圖

圖3 低濃度時紫脲酸銨測定Cu2+的標準曲線
作為殼聚糖膜吸附Cu2+廢水,吸附后Cu2+濃度比較小,紫脲酸銨顯色劑對Cu2+顯色應為紫色,如果為黃色,則認為吸附效果不好。將Cu2+溶液稀釋重新進行吸附實驗。
圖4a為不同質量濃度Cu2+測定的紫外可見光譜圖。由圖4a可見,最大吸收波長位于480 nm處,而且紫脲酸銨顯色反應為黃色。在40 mL不同濃度的Cu2+溶液中,加入制備好的殼聚糖膜0.4 g,對其進行吸附25 h,吸附后加入紫脲酸銨進行測試,結果見圖4b。由圖4b可見,最大吸收波長有了不同程度的紅移,紫脲酸銨在低濃度的Cu2+溶液中,顯色反應呈現紫色,隨著Cu2+濃度的增加,顏色由紫色變為紅色再變為黃色。Cu2+的質量濃度為50、100、200 mg/L時,溶液經過殼聚糖膜吸附后,紫脲酸銨溶液為紫色,在圖2中的標準曲線范圍內,根據式(1)計算了其吸附率,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當Cu2+質量濃度為600 mg/L時,經過殼聚糖膜吸附的Cu2+溶液由紫色轉為紅色,檢測到紫脲酸銨顯色劑的波長為510 nm。Cu2+的質量濃度為800 mg/L時,經過殼聚糖膜吸附后紫脲酸銨顯色后為黃色,波長為480 nm??梢?,Cu2+的質量濃度大于400 mg/L時超出了標準曲線(圖3)的檢測范圍,不能進行吸附率的計算。
從圖4和表1可見,殼聚糖膜對不同濃度的Cu2+具有不同的吸附程度。隨著溶液中Cu2+濃度的增加,殼聚糖膜的吸附率也隨之增大。當Cu2+質量濃度為400 mg/L時,殼聚糖膜上的吸附能力也逐漸達到飽和為93.34%。殼聚糖膜分子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團—OH和—NH2,并且殼聚糖膜的表面通過戊二醛交聯,在溶液中生成網狀的聚合物,使更多的活性基團暴露在表面。NH2/—OH能與重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物,提高了殼聚糖膜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效率。

圖4 吸附前后Cu2+與指示劑紫脲酸銨紫外可見光譜圖

表1 殼聚糖膜對不同濃度的Cu2+的吸附率
在殼聚糖膜的制備過程中,3.0 g的殼聚糖溶于100 mL 10%的乙酸溶液中,分別加入質量為1.5、3.0、4.5、6.0 g的硅膠制備多孔膜,用膜吸附Cu2+的能力來表征加入硅膠的質量對吸附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5和表2。由圖5、表2可知,添加了3.0 g硅膠的殼聚糖膜對Cu2+的吸附效果最好。根據圖5中的曲線對比可知,未添加硅膠的殼聚糖膜吸附前后波長沒有發生移動,紫脲酸銨的顯色反應為黃色,可以說明殼聚糖膜的吸附能力比較小。而添加硅膠的膜,吸附Cu2+后,溶液中加入紫脲酸銨的顯色反應為紫色,最大吸收波長在520 nm處,說明硅膠處理過的殼聚糖膜吸附能力比較強。添加3.0 g硅膠后的殼聚糖膜,吸附率達到93.34%,普遍高于其他的殼聚糖膜。硅膠是一種化學性能穩定的高活性吸附材料,在殼聚糖膜的溶液中加入硅膠,硅膠顆粒可以均勻地分散在殼聚糖中使其擴大孔隙率,膜的表面積增大使其對重金屬的吸附率增加。

圖5 殼聚糖膜中加入不同量的硅膠,吸附Cu2+前后的紫脲酸銨的光譜圖

表2 硅膠添加量對殼聚糖膜吸附Cu2+的影響
在40 mL質量濃度為400 mg/L的Cu2+溶液中,分別加入質量為0.1g到0.7g的一系列殼聚糖膜。25h后觀察它的顏色,加入紫脲酸銨作為指示劑,殼聚糖膜使用量為0.1 g時顏色為黃色,其他添加量的為紫色。殼聚糖膜的吸附率隨加入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6所示。由圖6可見,殼聚糖膜的質量越大,其對Cu2+的吸附率越大。殼聚糖膜的質量為0.4 g時,吸附率開始穩定,達到90%,膜的質量為0.6~0.7 g時達到吸附飽和值,吸附率為95%左右。因此,在40mL的Cu2+溶液中加入0.4 g殼聚糖膜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吸附效果。

圖6 殼聚糖膜的質量與吸附率的關系
在40 mL的400 mg/L Cu2+溶液中加入0.4 g殼聚糖膜,測定不同時間對吸附效率的影響。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0~10 h時,取出的溶液加指示劑后為黃色,測出波長為480 nm;15~30 h時,溶液顏色變為紫色,波長為520nm;5~20h時,膜對 Cu2+的吸附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增長趨勢較大;25 h,膜對Cu2+的吸附量逐漸趨于飽和值,達到93.34%。

表3 時間對殼聚糖膜吸附率的影響
將質量濃度為400 mg/L的Cu2+溶液分別置于25、35、45、55、65 ℃的恒溫水浴中,通過殼聚糖膜吸附Cu2+后的顏色變化,來判斷吸附效果,結果見表4。由表4可見,在25℃和35℃時,清晰可見殼聚糖膜上吸附了藍色的Cu2+,吸附率分別為93.34%和92.89%;45℃時,殼聚糖膜上的Cu2+相較于25℃時顏色變淡;55℃時,殼聚糖膜為黃色;65℃時,殼聚糖膜呈現黃褐色。分析原因,殼聚糖膜吸附Cu2+,在吸附的同時發生解吸作用,當吸附和解吸作用達到平衡時吸附達到飽和狀態,25℃和35℃時可以維持這種吸附平衡。當溫度升至45℃時,吸附在殼聚糖膜上的Cu2+發生更強烈的解吸作用,因此膜上的顏色變淡。繼續升高溫度,殼聚糖開始脫水,受熱導致殼聚糖失水后分子中的大分子鏈的排列發生變化。

表4 溫度對殼聚糖膜吸附率的影響
經過硅膠改性的殼聚糖膜具有多孔結構,能夠吸附Cu2+,最佳制備條件:3.0 g殼聚糖溶解于10 mL質量分數為10%的乙酸溶液中,加入3 g硅膠,再加入戊二醛的交聯,干燥后獲得殼聚糖膜。吸附條件為:在25℃、40 mL的400 mg/L Cu2+溶液中,加入0.4 g制備好的殼聚糖膜,吸附25 h時后膜為藍色,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加入紫脲酸銨顯色劑后為紫色,紫外可見光譜儀測試計算吸附率為93.34%。